汉字解读在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汉字解读在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张春蕾

包头市回民中学  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摘要汉字是一种古老的表意文字,也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符号。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基石,也是汉语诗歌的诗意本源。汉字因形赋义,中国古典诗词也依象而作。本文通过分析汉字给中国古典诗词带来的灵感与启发,体现汉字的文化底蕴,并以人教版选修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单元推荐作品——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为例,展示汉字字形解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汉字,中国文化,古典诗词,高中语文教学

汉字和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的字音、字义、构形都给文学作品的创作带来了诸多灵感。汉字的历史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相始终,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形象,并有丰富的会意、联想组合其中。汉字通过其抽象框架的组合完成它们的叙事功能,并讲述它们所蕴含的事件。汉字体现在古典诗词上,便形成了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深邃而悠远的意境和丰富而动人的情感。将字形解读与诗词鉴赏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构字规律、理解诗词意蕴、增强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汉字与古典诗词的的声、韵、调之审美

汉字字音的特点,导致汉字有双声、叠韵、平仄的特殊现象,汉字的四个声调又使得音调和谐,一字一音使得诗句整齐。这就带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宝库中的叠字、回环、一语双关等奇妙的诗词形式。如元代乔吉的“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天净沙·即事》》)全诗28字全都用叠字,自然通俗,妙语天成。诗人全用白描手法,写出久别重逢后喜悦的心情,也写出了心上人的娇柔可爱。再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以“晴”谐“情”,一语双关,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了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诵读体会古典诗词的用字之妙,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更好地抓住采分点,精准答题。 

二、汉字与古典诗词的意象之解读

东汉许慎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 即谓之字。文者, 物象之本;字者, 言孳乳而浸多也。”[1]意思是,在汉字的造字之初基本是表达事物意象的象征性图画, 即所谓“依类象形”。由此可以看出,汉字从创造之初就是富有象征性和联想性的,汉字的表意功能离不开“象”这个中介,我们的先人把这种思维形式赋予了汉字, 这给人们在使用汉字表情达意时留下了广阔的思维和联想的空间。具有象征性思维的汉字,在诗人们的再创造下形成了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审美与体验。这正是汉字独具的意象思维特征在古典诗词审美活动中的体现,可以说,汉字这种语言符号本身就是美感的外化。[2]

三、汉字在古典诗词赏析中的应用价值——以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为例

解读汉字的构意是打开诗词鉴赏大门的一把钥匙,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拓展思维,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下面以温庭筠的《菩萨蛮》为例,说明如何运用汉字的构意把汉字字形解说与古典诗词的鉴赏结合起来,体现汉字构意在古典诗词鉴赏中的应用价值。

温庭筠的《菩萨蛮》通过描写一位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词人运用外在的环境、具体的动作、华贵的服饰写出了这位女子美丽的容貌和娇柔的体态,同时也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想要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就要理解词人是如何选取意象和锤炼语言的。我们可以从关键词的字形入手,感受主人公的美好形象、揣摩主人公的心理状态。

(一)小山

“山”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IMG_256像遥望中地平线上起伏连绵的群峰的线描,有三(众多)座峰头。金文写成剪影IMG_256,有的金文将三个峰头简化成三个竖,淡化峰尖形象。篆文IMG_256保留中间一座峰岭的象形特征。

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两个字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大自然中的一座小山峰,但是读罢全词我们看出这些句子都是描写闺中女子的,所以这里的“小山”不是本义,而是一个感官的印象,可以带给我们一个认知的意义。[3]在这首词创作的时代“小山”这个形象可能是山眉,因为古代女子的眉毛可以是像山的形状的;可能是山枕,古代有山形的枕头,有点像“山”的古文字的一半;还能是山屏,屏风折叠起来就像是横放的“山”。小山屏重重叠叠,阳光穿过惊醒了睡梦中的女子,她侧过脸,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作者以女子清晨起床前和起床时的形象和动作写出了闺房之中和谐美好。

(二)蛾眉

理解“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一句,就要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了。古代的女子都是要画眉的,画眉也是女子们“专享”的。甲骨文在“眼睛”下面加一个“女”,特别强调女孩子们美丽动人的眉毛。

“蛾眉”表示女子美丽细长的眉毛,但是屈原又赋予“蛾眉”一种比兴寄托之意。屈原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说别的女子都说嫉妒我的眉毛比她们好看,在这里“蛾眉”的言外之意是比喻一种才德意志的美好。在《菩萨蛮》这首小词中,“画娥眉”表现的是一种爱美要好的品格,温庭筠借女子即使在闺中无人问津,也要梳洗打扮的品格,暗喻自己即使无人赏识,但也要追求和向往一份美好的情操。

(三)弄妆

“弄妆梳洗迟”写这位女子慵懒的起身梳理晨妆。画好精致的妆容自古也是对女孩子们的要求,即使家境贫苦也要“共怜时世俭梳妆”(《贫女》)。“妆”的甲骨文是“爿”表示床,加一个“女”表示女子起床后就要做的事情。花木兰的姐姐迎接战胜归来的木兰也要“当户理红妆”(《木兰辞》);苏轼梦中怀念的依旧是一如当年那般坐在床前梳妆的妻子“小轩窗,正梳妆”(《《江城子》)。可见化妆对于女子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和美好的事情。

(四)照花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一句,写出女子前镜对着后镜照自己插花时的样子,镜里镜外都是花的倩影。“花”是“華”的异体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棵树上满是花枝的样子。

发上戴花是古代女孩子们爱美的一种形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会将女孩子比作各种花:《诗经》中把新娘子比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桃花;傅玄说女子“美人一何丽,颜若芙蓉花”(《美女篇》)。《菩萨蛮》中的女子给予了我们很多联想,她和众多女孩子一样喜欢戴花,戴好之后还要对着镜子前后对照,反复检查。然而我们中国自古有“女为悦己者容”的说法,词中女子是孤独的、没有人欣赏的,但她依然要充满期待的“照花前后镜”,写出了女子内心那种本能的、追求完美的境界。

(五)双双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是对女子的衣着描写,她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上面是用金线贴绣的成双成对的鹧鸪鸟。篆书中的“双”表示用一只手持两只鸟雀,我们中国人自古都喜欢成双作对的事物,借此可以代表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和理想的归宿,在中国人的笔下,鸳鸯戏水、蝴蝶双戏、燕子双飞都是美好吉祥的象征,人自然也要成双入对。所以最后一句的“双双金鹧鸪”是一种反衬,连衣服上的鹧鸪鸟都是成双成对的,以此来反衬人物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空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要在语文的过程中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形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通过汉字来解读、理解诗词、以字解文,是锻炼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并为今后的一线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1] 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2] 贾军.汉字意象思维特征与古典诗歌审美意象的关系[J].阴山学刊,2007(05):14-16.

[3]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