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如何提升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张娴

象山县墙头镇墙头学校,浙江省宁波市,315000

摘要:老师是我校课堂管理的核心人物,他不但指导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同时又担当着我校班级生活监督管理的重要事务,是一个集孩子学习发展和生活管理于一身的重要主体。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的共同目标,而现时社会正是期望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在新学校时期是孩子全面步入学习生活的起始阶段,在这时期,孩子的思想与活动方式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在这时期班主任将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优化我校班主任管理,探寻班集体管理有效对策,是新课程改革时代班主任的重点任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班级管理工作日益重要,对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我校班主任及班级管理工作采取有效对策的研讨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如何提升;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基于此,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部分学生往往难以充分配合教师引导开展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其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基于此,近年来,大批教育工作者结合日常教学工作经验,对于如何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对学生加以引导,继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工作对于影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希望有效促进具体问题的合理应对。

1小学有效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小学阶段孩子们来说,随着进入了全新的生活,他们也常常变得感到困惑,甚至手足无措,因为身处于小学生班级之中,不但面对着各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面对着同伴间的交流,同时也包括同学和老师间的交流,就需要由学校教育的中心——班主任来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措施,来协助他们更成功地进行学业生活,从而更加稳定地发展。因此,学校进行合理的学校治理对其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

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使学生们拥有了清晰的能力方向,从而可以顺利应对校园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业。班主任也是学校的重要推动者,他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协助学生克服读书与生活上的障碍,学生们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可以认真扎实的完成学业,同时也在和谐平等的范围中良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以和谐、从容的姿态应对各科教学。

通过有效的班集体管理让学生们建立起了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能力,从而扩大了学校的社会性。班集体管理工作主要是把班集体作为一个整体管理,而不是分割出来的部门,这样就会使班主任在集体管理工作中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意识到团体的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集体协作思想与合作才能,而在集体合作管理中学生就可以认清怎样和别人相处,也可以了解到协作和竞争之间的关系,进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己的社会性,使其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2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班主任管理观念滞后

目前,我国不少小学班主任由于自身的素质较差,缺乏终生学习意识、课堂经营意识、班级管理能力等。这种情况在边远乡村尤其突出,一些帮助人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班主任,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没有掌握班级管理方面的最新经验,反而死守自己的传统,固步自封。

2.2班集体管理制度缺乏

一个班的管理不能脱离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于小学生行为规范与否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很多班主任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班级管理体系,部分班主任即使制定了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但没有落实到实处,使规章制度变成了纸上谈兵。

2.3班主任忽视与家长合作

师生之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纽带,师生双方能够及时、高效地就当前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问题的教育、问题的处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定期与家长沟通,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和管理,并且事半功倍。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和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并没有这种认识,也不愿与父母私下沟通,认为这样占据了太多自己的时间。这也是班主任在对班级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必须要对这样的错误理念进行及时纠正。

2.4班级管理创新思想陈旧

部分班主任认为学生自主教育和约束意识不足,把学生当成班级“主人”,易产生破坏班级秩序的负面行为,因此仍不能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班级管理的实际行为,减少他们的班级管理积极性。

3开展班级管理的价值

3.1有利于帮助学生规范言行

班级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基于此,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对于纪律意识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充分树立,从而引导其对自身言行加以规范,其对于学生群体综合素养的养成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3.2有利于维持良好班级秩序

在学习生活中,通过有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结合管理工作内容引导学生对于班级生活进行积极参与并合理实现对于自身的有效管控,其为良好班级秩序的维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良好的班级秩序可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如期开展,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有利于营造良好班级环境

在班级生活中,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有利于确保学生群体的合理成长,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建设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相关工作的合理推进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结合班级生活实现对于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其充分满足了新时期我国立德树人工作的培养目标。

4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突破路径

4.1创新管理理念,做好学生之间的沟通调节工作

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应抓住工作难点与重点,充分认识现实环境的复杂性特点,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更要积极优化班级管理的职责,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强化学生思维意识。在沟通引导中,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果,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温馨的班级管理氛围。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密切观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情况表现,运用班级管理艺术,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与鼓励,使其从心理上得到认可,树立班主任权威,为班级管理工作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有个别学生因为迟到或其他原因导致班级未能在学校评比中获得“优秀班级”荣誉称号,那么班主任就不宜对该学生一味责怪和批评,而是应该本着引导、教育的原则,站在班级整体的角度,对该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师生之间的心理对话和情感沟通,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自身的原因,让学生从主观上深刻意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这种教育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创新管理理念,对学生进行沟通式、引导式教育,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2转变固有班级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引导

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要学会转变固有班级管理模式,重视自身的行为引导和思想引导作用,通过班级管理模式优化或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引导,帮助每个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目标,并从管理的具体细则、内容等方面着手,赋予每个学生一定的职责和权限,让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形象使者”,使其树立主人翁意识,实现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与此同时,班主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时时、事事、处处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班级中的一分子,更是重要、必不可少的一员,进而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规则意识,自觉维护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自觉投身到班级管理实践中,齐心协力构建高效的班级管理体系。

例如,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要以“班级制度建立”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班会可重点围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机制、职责划分、权责界定、不良行为处罚、奖励、班级制度建设等内容来开展,既要从主观上通过德育引导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要从客观上依靠相关制度规范和条例,点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班级管理的激情,通过班级制度和管理机制的主题班会,充分展现全班学生的见解、意识、思想、观点等。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致力于全班师生一同奋斗的工作目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制度制定过程中。

4.3善于融合信息技术,渗透家校合作教育管理思想

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因此基于单一固定的教育观念不利于素质教育发展。例如,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自身感受,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只是一味依赖传统权威来管理学生,势必会增加巨大阻力。对学生而言,班主任虽然在班级管理中占据着主动权,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必须要无条件服从和被动接受,这种落后、传统的班级教育管理理念会大大挫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行,制约和影响班级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落后的管理理念。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以及主体思想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班主任仅仅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盲目管理,对学生的相关行为进行强加制止,就会让学生完全活在成人的世界中。这种班级管理理念并不符合素质教育时代学生的成长规律,也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当学生对班主任的行为方式不理解时,甚至还会产生叛逆、抵触和厌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还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坚持“柔性管理”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家校合作教育管理思想。

例如,在“每月之星”评选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融合利用电脑、多媒体、智能手机等网络信息设施,建立班级管理微信群,增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小学生思想简单,他们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行为都比较自在散漫,加之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是非观念都比较模糊,难以按照班主任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班级活动。尤其是有些班主任目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传统固有思想观念的影响,仍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管理,在班级考核评价中总是简单地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的标志,从而导致自身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较淡化。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如果一个班级缺乏硬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和标准,仅仅依靠学生自觉,很难做到有效的管理。为此,班主任必须要深入渗透“家校合作”教育管理思想,坚持“柔性管理”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突破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开放、积极的班级成长氛围,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4.4开展管理反思活动,依据学情调整管理方案

教师在组织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及时做好对于管理工作的合理反思。在具体做法方面,教师应积极关注管理工作实施期间学生的相关反应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征不断修正管理工作的落实方案,其进一步促进了管理工作针对性的充分提升。

结语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巨大的基础工作,但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各个层面。学校的发展是复杂的管理活动,而不是以模式化的方法进行管理。因此,学校管理模式就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真正做到了动态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晓莉.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学周刊,2022,2(2):167-168.

[2]李辉.在小学班级自主管理中运用奖励式评价浅析[J].学周刊,2022,35(35):172-174.

[3]卜彩琴.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