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巴托克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分析

赵元昊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民族特点,由外到内都有所不同。这些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发展沉淀而来。民族音乐也是如此,来源于民族生活,一切都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是巴托克通过从罗马尼亚不同地方采集的音乐、舞曲加工而成的,是巴托克广受人们喜爱的一首钢琴作品,本人准备对这首作品的民族特色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希望能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对于演奏这首作品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民族性;旋律;节奏

1.巴托克钢琴作品概述

1889至1907年,在此阶段,巴托克受贝多芬、李斯特等浪漫派作曲家影响较大,作品中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同时也逐渐显现出巴托克对民间音乐的关注和热爱,这个阶段代表作有《多瑙河》《科树特交响曲》《四首钢琴小品》《匈牙利民歌二十首》。

1908至1926年,此阶段中,巴托克和柯达伊收集了大量的匈牙利民间音乐素材,进行整理归纳,民族性因素深深地印刻在他的音乐创作中。于1907年任教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在期间大量接触印象派作曲家作品,推进了他个人风格的逐步形成。代表作有《献给孩子们》《蓝胡子公爵的城堡》《野蛮的快板》《罗马尼亚民间舞曲》《钢琴组曲》。

1926至1940年,这是巴托克音乐风格逐渐步入成熟的阶段,巴托克提炼出民间音乐的精髓,与现代作曲技法高度融合,并受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影响,作品开始尝试走向新古典主义风格,其代表作有《在户外》《钢琴奏鸣曲》《第一钢琴协奏曲》《小宇宙》《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

1940至1945年,其为巴托克创作的晚期,由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巴托克流亡至美国,并且受到病痛的折磨,生活过得并不安详,但他依旧坚持创作,代表作有《第三钢琴协奏曲》《乐队协奏曲》。

2.节奏特点

2.1变化节拍

巴托克作品大量运用了变化拍子巴托克喜欢运用不同节拍相互出现来表达他不规则、不匀称的乐思在演奏时不断转化节拍给演奏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在《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中出现了不同节拍相互转化。

2.2复节拍

在巴托克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复节拍。《六首保加利亚舞曲》中就是充分运用这种节奏而写的具有舞曲性质的钢琴作品六首作品中的节拍分别是 4+2+3/8、2+2+3/8、5/8、3+2+3/8、2+2+2+3/8、3+3+2/8, 整套乐曲节奏变换频繁。例如No148, 乐曲的拍子是 9/8我们不能简单地数成 9/8 拍而必须以 4/8+2/8+3/8 的感觉来数节拍4+2+3/8, 这就是一种组合型节奏型也就是复节拍这就造成每小节三次重拍的出现因而重音位置在 1、5、7 拍子上。在演奏中很难控制这种节奏的韵律弹出匈牙利民间音乐风格就更难了。

2.3重音位置不断变化

在《罗马尼亚舞曲》的第六首中右手强弱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左手开头先是弱、强、弱;第二小节弱、强;第三小节是强、弱、弱左手的重音也在不断转移这就造成左右强弱不对称给演奏带来很大困难。

2.4伸缩性节拍

巴托克说“我在研究旅行中收集到的旋律其中大部分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流入古老教会音乐的调中…这些旋律兼具‘弹性速度’与准确速度,展现出最富变化而自由的节奏与韵律模式。”在钢琴作品十四首中第七、八、十一、十二就运用了许多这样的速度变化处理。左手第二小节在演奏时既要要有5/8的感觉又要把5连音弹得自然随意但又在控制之中这给演奏带来了很大困难。

巴托克的节奏是 20 世纪众多热衷于新型节奏改革的试验者之一。他的节奏得益于他对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地区民歌进行的研究并从中发现了迥异于传统音乐对称准则的节奏并将这些民间节奏大量运用于他的创作中这些异域风格的素材给其音乐带来了各式各样鲜活的节奏。巴托克在使欧洲的节奏获得新生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他给欧洲的节奏注入了朴实的生命力活跃的力量和紧张性。

3.巴托克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表现

3.1调式方面

调式是音乐的骨架,对于音乐风格有着决定性影响。在对民族民间音乐数十年的研究中,巴托克发现了两个特点:一个是民族民间音乐是有调性的,而不是当时十分流行的“无调性说”;另一个则是民族民间音乐多使用中古调式和匈牙利调式,而不是大小调式体系。在此基础上,巴托克采取了创新的运用,即在原有调式调性的基础上加入了半音,从而使作品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两种风格。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调式转换来实现预期的效果,如《献给孩子们》,这是巴托克早期的作品,其中第31首的开始部分,有个同属于G宫系统的乐句,左手部分开始是多利亚调式,随后又变为了爱奥尼亚调式,同时加入了半音。同样是《献给孩子们》,第53首《快板》,巴托克采用了二部对位的方式,上下两个声部采用了不同的调式,一个是多利亚小调,一个是利第亚大调,两者是同主音二重调式的重叠,利用民族调式产生了小二度关系。可以看出,巴托克在调式调性方面,是一种典型的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既能够保留民族民间音乐中调式调性的特点,又能够使作品体现出现代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3.2和声方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音乐创作的整体发展,和声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明确和重视,也成为了音乐家彰显个人风格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对巴托克来说,在发现民族民间音乐在调式方面的特殊性之后,他意识到不能再沿用传统的三度叠置法。另一方面,民族民间音乐中经常出现的四度音程和二度半音,也给了他以新的启示和借鉴,所以在具体的创作中,他更多使用了四度叠置的和弦结构。如《十四首钢琴小曲》中的第11首,该作品的右手旋律全面使用了四度叠置和弦,且采用了平行进行的方式,音乐风格十分鲜明。后来在《小宇宙》中,巴托克还专门写了一首《四度音》,可见对这种和弦的偏爱。除此之外,巴托克也将二度叠置和弦结构视为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标志。用大二度来表现民族风格,用小二度表现现代风格。如《小宇宙》第132首《大二度的分解与结合》中,全曲多次出现了大二度叠置和弦结构,然后在低音部中利用小二度对大二度进行分解,使两者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所以在传统面前,巴托克绝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灵活地创新运用,获得了个性化的民族风格。

3.3节奏方面

节奏是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多数民族民间音乐都有一种或多种独特的节奏形式,同时也是区分于其它民族或地区音乐的标志。巴托克为了获得更加新奇的节奏效果,曾对素材中的节奏进行了系统地归类和研究,然后创造出了多种新的音型和组合方式,再予以大胆运用。比如自由节奏。这是匈牙利民歌中常见的节奏形式,意在给演唱者以极大的自由表现空间,多运用于一些个性化的情感抒发。比如在《小宇宙》这部以孩子们的幻想为主题的作品中,自由节奏就经常出现,以此来表现孩子们幻想的无拘无束。又比如附点节奏,这是匈牙利民间舞曲中经常出现的节奏形式,能够表现出洒脱、随意的情绪。而巴托克在具体运用中,突出了附点节奏的模仿性特点,如《狐狸之歌》中,就通过大量附点节奏的运用,形象刻画出了狐狸阴险、狡诈的形象。而且为了实现不规则的节奏效果,巴托克还善于使用混合节拍和重音变化。前者是指频繁地进行拍号变换,后者则是指将原有的重音规律转移到相对较弱的拍子上。比如在《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有两个乐段都是每小节就变换一次拍号,同时重新标注重音记号,由此突破了传统的节奏束缚,获得了更加灵活和丰富的音乐表现效果。其在节奏方面的创新,对于20世纪的音乐创作技法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启发和借鉴。

4.结语

作为二十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巴托克在钢琴音乐的发展、民间音乐的传承以及作曲技法的革新上起到重要的影响。并且发表大量关于民间音乐相关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了民俗学的发展。学习巴托克的音乐作品应先了解他的音乐风格及内涵,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演奏巴托克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郝一飞,李晓燕.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演奏分析[J].黄河之声,2020(08):50-51.

[2]左梦如.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创作风格与演奏分析[D].河南大学,2018.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22年校级科研项目《欧洲民间音乐对作曲家创作风格的影响-以巴托克,格里格的钢琴作品为例》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WYB2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