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杨文有

南阳市方城县赵河镇中心学校,473200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双减”政策是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数学学科抽象性、严密性的特点,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积极地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教育成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教学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对教育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显现出鲜明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寻求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进行,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减压减负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在“双减”政策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教学策略,发挥数学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答各种数学问题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学生思维发展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双减”政策的具体内涵,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处理数学问题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挥数学学科的重要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一)导入环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严密性、抽象性的特点,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甚至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对此置之不理,任其发展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学生特征和学科特点,巧妙设计教学导入环节。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本的抽象内容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例如:在“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正方形?哪位同学能找出教室中的正方形?教室中哪个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哪个正方形的面积最小?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并踊跃地回答问题。这时候,教师适时地进入“正方形面积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正方形面积。避免因直接摆出公式、灌输概念,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和厌学情绪。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发现知识中蕴含的奥秘,进一步减轻学生对知识的畏惧心理和学习压力,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有效辅助教学

小学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处于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数学学科又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是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难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大部分学校,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一难题。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多媒体设备能够以具象的方式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频、视频动画、PPT展示等形式,将抽象的学理知识以具象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可以借助播放动画这一形式,帮助学生树立立体空间概念,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三)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进行多方位的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因此,不仅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工作,还需要促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健康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教育形式,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教师为主线,促进家校的密切联系,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定时向家长传达学生情况,做好沟通工作,积极听取家长反馈意见,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做到关心爱护学生,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形成良好的家校教育合力十分重要。

(四)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课堂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性的灌输,夸大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在“双减”大环境下,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模式,提倡合作探究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针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探究中,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指导,最终在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解决难题。在这一过程中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提出解决办法时,教师要给予肯定,积极地鼓励学生,使学生获得认同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契合“双减”政策理念,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寻求教学策略,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郭玲.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 理论观察,2022(5):174-176.

[2]周慧.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J]. 文渊(高中版),2021(12):3757.

[3]张军.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方法[J]. 文渊(小学版),2021(12):200-201.

[4]农小慧.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路径[J]. 互动软件,2021(8):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