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有度,教育从“身”到“心”的延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赏识有度,教育从“身”到“心”的延变

王印超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

摘要

适度的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结合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赞美、鼓励、肯定唤醒学生的主体意思,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从而,促进教育教学从“身”到“心”的延变。

关键词:赏识教育  身心 延变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被教育者的再教育,是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爱的教育。赏识教育作为柔性教育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可以把学生的无意识学习变为有意识学习;消极学习心态变的更加积极。赏识教育让学生体会被尊重、被认可、被欣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这种心理需求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强大的冲击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在主动学习。

一、赏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真诚的理解和相互的信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需要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和学生有个愉快的心情。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及自己加以欣赏”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首先做到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习惯、行为,接受童年无暇的思维。然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教师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热请,让学习的气氛充满活力人人参与。时而久之,形成了师生和谐、参与度高、思维发散的“活”课堂。

2、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哈弗大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要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可以发挥80%-90%[1]。由此可见学生的潜能需要正确的激励才可以更好发挥。赏识教育的激励、唤醒、鼓励等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刺激学生深层次的潜在意识。在同一个事物或问题上,主体意识的不同看待事物和问题的维度不同。因此,正确的赏识教育可以刺激潜能发挥,教师运用好赏识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3、唤醒沉睡的力量,种下希望的种子

赏识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批评教育。简单粗暴的批评与责备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多次批评后学生就会出现不敢说话、遇事逃避、说谎话等现象,如果教育者不能及时修正教育方式,学生就会越来越胆小、怕事、不敢说话,甚至开始厌学,严重的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童年的学习生活应该是快乐的。适度的赏识教育方式可以给与学生渴求的认可。对于成绩较差、自尊脆弱、没有自信心学生,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与赞赏。用肯定性的语言和鼓励性的言语激励学生。如果学生完成一件事,当他需要评判时。教师应该给与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多次的认同会在学生内心种下成功的种子。     

二、赏识教育实施中的“度”与“力”

1、赏识教育的认知度与执行力

正确认知赏识教育。批评教育也是赏识教育的组成部分,赏识教育不是“夸赞教育”,更不是教育的灵丹苗药,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知赏识教育的误区。不能认为赏识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行为;更不能为了学生的尊严放下了自己的责任。这样,时间久了学生变得“说不得”“骂不得”,无度的赏识已经成为对学生的溺爱。一味的表扬,让学生才形成“赏识依赖症”,导致学生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因此可见,赏识教育的实施首先需要正确认知。

保持赏识教育的执行力。赏识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师和家长需要耐心,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了解。教师在进行赏识过程中表扬语言多样性,对学生的优点充分挖掘,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杨,这样有后驱力的赏识教育对学生长远心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2、放量宽容度,用欣赏的眼界认知童年

赏识教育的宽容度不等于放纵。家长、教师对学生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以身作则去影响、熏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繁重的生活压力,繁琐的工作让家长、老师身体筋疲力尽,当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时,往往会失去耐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时很容易改变原有赏识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宽容度就会大大降低。如果犯错学生是非常调皮,但又遇到不理智的家长,有些教师害怕“惹祸上身”,很容易会选择放大对学生的宽容度。这时,更应该克服外界因素,用多次的放量宽容构建和谐的交流情境。

以学生的眼界欣赏童年。教师、家长在童年的世界里应该怀着一颗和平心态欣赏学生的行为。在处理“问题学生”时,多用学生思维判断行为的对错。并站在学生本有的年龄对事物认知角度去分析,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纠正。让学生本有渴望、选取也得到认可。如果一味的批评,就很有可能错过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开发期”。

3、三方合力提升合作力与评价力

家、校、社三方紧密合作推动赏识教育的实施。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当家长和学校的观念应保持一致,让学生的赏识教育形成持续性的发展阶梯。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之女,家长过度的溺爱学生。不仅增加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难度,更不利于学生成长。赏识教育的适度和三方合作是正确引导学生的综合性发展重点。

家、校、社三方是综合评价的保障。由于国家目前也并未对赏识教育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有待进一步思考和完善[2]。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需要靠自身教学经验评价学生行为,更要结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家、校、社三方相结合构架评价体系的建立,保障赏识教育的持续性进行。

三、赏识教育从“身”到“心”的突破

1、立足教育,重视学生身心健康

教师方式无论怎么变,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始终不变。尊重学生的前提就是给学生改正确定的机会,不以眼前的成绩定论学生的未来,用欣赏的眼光培养,用肯定的语言交流,对学生成长中不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培养学生的乐观、自信、向上的学习态度为中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懂得生活美好、内心向善、心怀感恩的道理。

2、搭建融洽师生关系桥梁促进教育发展

赏识教育最大的进步是善于总结,每个学生的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能只表扬优等学生,忽略了其他同学。教师应该有一双慧眼,能够准确观察学生微妙的变化,抓住学生进步点和相对点,在合适的环境中赞美学生。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赞赏与鼓励是使一个人成功的催化剂”,赏识教育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充分利用好每个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例如,数学学习普通的同学,他的体育成绩很好,可以以体育成绩为闪光点,针对性的分析体育项目的用力角度,发力点、抛弧线等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运用适度的鼓励、引导、理解、宽容等教育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渴求和向往。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要从固有的学习习惯如被动听课、被动完成作业 转换为通过激励、关注和兴趣进行主动学习[3]。时间久了学生就从内心树立学习的习惯。学生学习行为有身体行动的接受到发自内心主动意识。因此,班级学习环境和谐,师生关系更融洽。

3、真诚接纳个体,赏识教育从“身”到“心”的延变

学生每个阶段需求的赏识点不同。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世界,适度的应用赏识教育,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教师收起批评,不吝啬语言的表扬。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有了应对事物的判断力,在赏识教育接受上有了自己的选择。表扬事件的真实性、针对性、独立性越来越看重。这个阶段教师习惯性的口头赏识教育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的需求加以改变。教师和家长舍去过多的语言表扬,用一颗真心去接纳每个学生复杂心理变化,健康的学习环境处境学生身体接触到心理接受的延变。

总之,赏识教育是众多教育方式的一种,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有赏识没有批评,适度的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完整的赏识教育体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紧密配合。塑造学生完美人格,适度的赏识教育应重视从“身”到“心”的延变。

参考文献:

[1]西部农村学生励志教育:内涵、价值意蕴及有效策略 柴 旭芬;肖方仁; -《基础教育研究》- 2021-12-08

[2]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携手共进” 王志向;王笑艳;冯 瑞茹; -《四川教育》- 2021-12-10

[3]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贺胜军;涂唯维; -《现代职业教育》- 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