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思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思政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思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张雅博

广东广雅中学   510000

本节课围绕“我”与1班班集体设置情境,要素完整,学生感受真实深刻、参与度高,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师以从早上起床到现在,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联系现象引出课题,让学生从“我”与同学老师的联系、“我”与食堂食物的联系、“我”昨天与今天学习知识的联系等现象中感悟联系的含义和特点,对抽象知识产生亲近感、生活感。接着通过学生与1班班集体的联系关系,设置如何建设最好的班集体情景,让学生感悟部分与整体、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最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从而感悟“我”与1班共成长。

《哲学与文化》哲学理论内容较抽象,学生生活在普遍联系的现实世界中,通过设置情景,将学生对于生活中现实的、真实的、直观的生活体验与抽象的教材理论内容结合,将教案与学情结合,将理论与生活结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中,科学而理性地分析“我”与1班班集体联系的哲学观点、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课例呈现:

环节导入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平板讨论区回答:从早上起床到现在,“我”都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或事物产生了联系?”

从中提取出与学生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班级生活——在1班学习生活环境下,从与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联系观点出发,思考“我”为何、如何与1班共成长。

学生从自身生活角度出发,交流生活中与空气、牙刷、牙膏、衣服等的联系;与食堂的联系;与课本、练习册、校规的联系、与老师同学的联系等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从事物内部、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理解联系的含义。

感悟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从而坚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

这个从生活出发的设问拉近了学生与联系观点的距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对联系观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感悟联系的含义。

环节二: 对话1班 发现联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收集素材,通过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的联系现象引导学生感悟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在老师的设问下思考感悟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通过学生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真实场景,从广州市疫情严峻现实出发,设问学生能够当病毒不存在,马上返回校园进行学习吗?感悟联系具有客观性特点原理方法论;

1班同学之、1班与2班、3班..其他班级的内部与外部联系、1班主任老师和同学、1班主任和同学家长的直接联系和间接.......

联系的特点分别是从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联系的观点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就在我们生活中,让哲学观点生活化,在生活中理解哲学。

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中思考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的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方法论;

联系的三个特点分别是从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联系的观点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就在我们生活中,让哲学观点生活化,在生活中理解哲学。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深刻理解、建构、应用哲学联系观,以更好达到解决下一个环节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目的。

环节三:阳光1班 利用联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1班班主任班级文化理念情景,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班主任的设计理念及用心,进而进行悄无声息的德育,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学习纪律卫生行为习惯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习惯将会给集体带来影响。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们思考,请你结合1班目前存在的问题,思考为建设成为优秀的团结的有特色的阳光1班,你认为1班同学应该怎么做?

展示阳光1班班委会设置原则及方法,阳光1班这一个班级系统包括学习、劳动、宣传、体育、文艺、安全、卫生、纪律、心理等等要素的工作,引导学生思考系统优化的方法论。

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系统优化方法,使学生更好理解重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处理好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运动、人际关系、休闲娱乐等要素。

学生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分析自己和班集体关系,为创建优秀团结有特色的阳光1班集思广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从班委设置、班级建设场景中感悟系统的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只有这样整体功能才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学生思考处理好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运动、人际关系、休闲娱乐等要素。

进行悄无声息的德育,评价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学习纪律卫生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习惯将会给集体带来影响。

评价学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运动、人际关系、休闲娱乐等要素的关系处理

探究问题,在运用中提升认识。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式教学为手段,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深刻理解、建构、应用联系的观点,以达到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目的。

环节四:课堂小结 时政扩展

思维导图展示本节课知识体系,进行课堂小结。并利用时政布置作业。面对俄乌冲突最新局势,假如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你会如何表明中国的态度和做法?请运用本节课相关知识写一段发言稿,模拟外交官进行发言

课下收集关于“俄乌冲突”的新闻素材,进行下节课的时政播报。

理论联系实际,引领学生不仅关注个人生活,更要关注社会热点、时政要闻,由对个人生活实际问题的思考上升到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这样的设计,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拓展社会问题,加强学科与生活、社会的有机联系和融会贯通,增强了哲学课堂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大多追求时政性、新颖性,希望采用的素材是最新、最热的,用社会热点或时政新闻说明政治观点。《生活与哲学》模块基于生活,内容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教材的探究活动也大多来自生活本身。与以往哲学课堂一以贯之的求新、求异、高大上相比较而言,生活化的哲学课堂更能贴近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充分调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哲学观点,并能引导学生运用哲学观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到生活本身。

既然哲学源于生活,那么就应该让哲学课堂回归生活:一是从生活实例中感悟哲学观点,哲学源于生活;二是运用哲学观点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哲学高于生活,又能回到生活本身。这样的探索有利于将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本节课中,笔者灵活运用了学科生活化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的小课堂与生活的大课堂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自身真实的生活体验中认识和理解联系的观点,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结合起来,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才是政治学科最核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