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中共情——运用共情进行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的课例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在故事中共情——运用共情进行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的课例解析

白丽玲

大新县养利学校 532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教育成为了当下人们广泛重视的内容,社会大众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也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共情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可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提升语文学习效率,运用共情进行语文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本文将基于共情特性,浅析小学语文中如何运用共情开展教育的相关方法和技巧。

近年来,随着教育界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可以看出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共情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尤为显著。对小学生而言,共情是一种关乎理解和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等方式加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友好氛围、调整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活动等方法,帮助小学生增强共情能力,进而提升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情感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共情;教学策略

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界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可以看出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共情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尤为显著。对小学生而言,共情是一种关乎理解和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等方式加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友好氛围、调整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活动等方法,帮助小学生增强共情能力,进而提升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情感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共情的特征与语文学科的共情应用

共情是指理解并感同身受别人的情感和经历的能力。它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对小学生而言,共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和故事情节,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用意,从而更好地欣赏课本中收录的课文,把握文章的核心要点。同时,对小学生的人格发展来看,共情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交流和沟通,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相处,养成一个良好的人格与交流方式。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培养共情能力的关键时期。共情是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人沟通、合作,也能够提升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自我认知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共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说,共情在语文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运用共情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今社会,对语文学科而言,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共情能力是一个人在阅读中所需要的一种关键技能,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知和参与到所读内容中去,理解文章主人公的情感和感受,并与之产生精神上的联系,从而达到阅读中的共情。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课本的教材收录的文章多为故事性与可读性较强的短篇,共情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动机,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中的情节和主题。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由于学生没有接触到抗战时期,从理性思维的角度很难高效领会文章中的爱国思想,但通过共情的方式,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心里感受周恩来先生的伟大之处,同时通过运用共情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从而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二)培养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运用共情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并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共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理解和感同身受别人的情感和经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关心他人,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促进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同时,共情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他人的情绪。通过共情,学生可以有意识的掌握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技巧,从而促进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

(三)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写作练习同样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共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具体来说,当学生能够共情时,他们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进而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自己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文章中的情感,进而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共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当学生能够共情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认识到自己的情感是一种怎么样的心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了感情支撑,学生的写作就有了起点。

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共情方式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长期保持,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营造一种开放包容的教学氛围,通过鼓励学生发表想法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和发言,从而锻炼学生的共情能力,尊重别人的思想内容。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守株待兔”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念,或者开展辩论赛,讨论“守株待兔是否是一个值得鼓励的事情”等,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促使学生从多重角度来理解主人公的行为。

(二)以情感为起点进行文学分析

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感受之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可读性强的文章,中充满了人类基本的情感,例如爱、恨、喜、怒、哀、乐等。因此,以情感为起点进行文学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情感为起点,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来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和情节。同时,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更加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从而更好地进行文学分析和创作。在具体的实施上,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落花生”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随着事件的发展,情感都有哪些变化,如“对故乡的怀念”“对花生的赞赏”“对花生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思考”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三)引导学生积极带入主人公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往往很难与主人公产生共情,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寻找一些合适的策略,如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角色扮演和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和情节。通过扮演和表演不同角色,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感受,而情境模拟可以帮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主人公进行思考,从而理解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丰富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五课“少年闰土”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学生们将教材内容演绎出来,让学生沉浸在角色中理解人物,在扮演完后,教师可以通过补充一定的背景知识,来让学生理解“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转变的原因,感受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人民精神上的麻木。

结语综上所述,共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促进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提高自己的欣赏和创作能力,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应积极寻找各种教学方法与策略,来运用共情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表达情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郭丽敏.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共鸣--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54-55.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4.17.053.

[2]孙萍.心智与情感同育工具与人文共进——对核素引领下小学语文人文性教育的策略性分析[J].情感读本,2020(36):66.

[3]刘月萍.激发学生情感焕发课堂活力——浅谈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共生艺术[J].新课程,2022(26):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