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赵亚鑫

临汾市解放路小学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合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设计。当前数学教材中生活化资源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课堂教学中具体应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也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一、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单一,以灌输教学为主,忽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难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利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场景,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帮助小学生消化数学知识,增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使得数学公式、知识点更加形象化。同时有趣的数学课堂,可以有效预防小学生课堂走神的现象,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事实上通过举例分析数学知识,学生可以学以致用,通过生活情景理解不懂的数学题,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二)培养学生生活学习习惯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生活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就是培养学生生活数学习习惯。陶行知的思想中,学生的生活就是教育学生的有力途径,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和知识,让学生学会科学文化和待人接物等,将生活变作学生的课堂,每一个人都是学生的教师。这种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有赖于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从课堂延伸出去,学生才能够养成学习生活的习惯。

二、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建构策略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注重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实现知识与经验的相互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有效地建构生活化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应正确认识生活化课堂

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生活味”,教师必须对生活化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生活性要素科学地、理性地融入数学教学中,使数学材料与生活材料相结合,在生活中反映出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探究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整体数学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生活教育理念,从而转变过去的“过生活化”“伪生活化”的现象。现在,部分教师对生活化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将其优点和功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学校要指导小学数学教师学习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更多的教育训练,使其在课程标准解读、数学教研活动、技能活动中获得数学教学技能。只有将生活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数学课堂具有“生活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调整好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要主动收集一些生活化情境案例、生活化教学案例,并多给学生安排一些生活化实践性数学作业,让其数学思维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从而与学生共同打造一个理想的数学课堂。

(二)创造具有“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使“生活化”和“数学味”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实践,进行探索,进行操作,进行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生活味”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通过体验游戏、多媒体技术、言语知识、数学教具等手段,使数学知识与生活材料结合,成为数学课堂里的生活材料。与此同时,教师要营造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数学课堂环境,让他们运用生活经验去探究数学知识,从实际的生活中去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训练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数学课堂环境,必须能引起学生的探究与思索,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能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探索数学问题,从而实现“授人以渔”的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除此之外,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优势,并积极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此来提升自我,积累知识,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挖掘生活化的教学材料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和理论性的授课方式,将生活化教育观念和计划真正地融入课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的逻辑性、规律性和人文性,使数学和生活相结合。教师要擅长对生活中存在的教学材料进行挖掘,完成对数学课本知识的加工、创造,要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让他们在对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生活经验。教师要对数学课本中陈旧的内容进行革新,引入更多的具有创造性、实践性和逻辑性的数学材料,让数学练习题的题型多样化,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不断地变换数学题目的类型,从而使学生拥有较强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认知能力,教师要挑选出一种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具有生命力的、充满活力的课外材料,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让他们掌握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推动学生的个体化成长和发展。

结语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思维性的学科,如果仅仅是通过死记硬背、理论学习等方式,是不可能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完全掌握在自己的心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数学课堂上体现出一种“生活化”,通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分析、观察、探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逻辑性、结构性,将“生活”与“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思考、类比、归纳、实践、操作、分析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进行课堂实践,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张绍军. 浅谈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 考试周刊,2018(20):92.

[2] 张雯.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8(13):92.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13.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