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研究

陈明云

青岛市即墨区大信大金家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各学科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使教学工作在促进学生发展中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小学作为学生各方面能力成长的基础阶段,在当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不仅要做好现阶段的知识教学,还要利用好道德和法治学科,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做好准备。本文以法治教育为切入点,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一些法律知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合理渗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合法辨别能力,促进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非常有益,做好小学德育和法治教育极为重要。

一、以身作则,教师自身素养提升

要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法治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必须确保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教学专业素质,并能在日常工作中体现这种素质。通过以身作则,小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老师讲的各种道理不是空话。老师这样说,也这样做。他们通过学生易受外部影响的特点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成长。

例如,在“我们受特殊保护”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充分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并应深入挖掘这些法律的精神内核。一方面,教师应详细解释学生可能使用的规定,另一方面,他们应充分展示这些法律所代表的精神,如尊重和爱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法律知识的作用是什么,通过积极构建情境和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他们可以得到什么帮助。教师要在精神上与法律保持一致,在实践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其优秀的教学专业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往往很难用简单的口头讲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材料,渗透法治知识。将抽象的法治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而逐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的教学时,该课中所涉及的“人民币”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品。教师可以以“人民币”为起点开展法治教育。虽然小学生知道人民币的作用和价值,并会用它来购买商品。然而,许多学生缺乏热爱人民币的意识。为了增强学生保护人民币的意识,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以“保护人民币”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详细阐述人民币的作用、价值和保护方法。学生完成交流和讨论后,老师可以总结他们的观点,然后问:你知道哪些法律法规与人民币有关吗?还有其他保护人民币的方法吗?因此,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与后续知识的学习。老师展示了有关人民币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白关爱人民币不仅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良好素质,也是我们需要履行的法律责任,帮助学生形成关爱人民币的意识。只有把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三、引入时事热点,引导树立法治意识

社会新闻和实时热点是我们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材料,这些材料新鲜生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理论知识的说服力,帮助学生树立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了解基本道德标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尝试以社会新闻和实时热点为案例,开设一个小普法班,让教学过程充满法治气息。

例如,在“绿色小卫士”一课教学过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论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学到的知识,或者根据他们的所见所闻进行行为评估。然后,可以在新闻事件中关注社区宠物狗的热点问题,例如一些主人遛狗但不整理粪便,一些人在走廊里堆放垃圾,或者不遵守垃圾分类要求。针对这些热点新闻,结合《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规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成长为“绿色小卫士”,认识到随意破坏和污染环境是不道德的,也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最后,结合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社区环保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撰写环保提案,积极参与社区环保、垃圾分类、文明社区生活等主题的环保宣传活动。

四、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获取信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信息也主要通过网络、手机等终端媒体传播。因此,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信息也会发生并立即传递,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在加快,这种生活状态也与小学生的学习和特点非常相似,学生们自然习惯于追求快节奏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特征与新媒体特征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学习“法不可违”课程时,教师应收集各种视频和文本进行分类,并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通过播放这些视频,老师让学生们在观看后有了一种感觉,并深刻意识到一个公民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当人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权受到侵犯时,他们应该果断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应该伤害他人。通过这些网络材料,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组织实践活动,将理论运用到实际

课外实践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有效方法。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将课堂上的知识向外延伸,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潜移默化地将法治理论转化为法治意识,从而实现知识的真正统一。因此,教师在教授法治理论的同时,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学习日”、“法学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法律,不仅生动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还可以知法懂法。当遇到问题时,他们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并整合和灵活运用法治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实践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学生的体验而体验,还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实践过程,即是否从“身体”到“理解”。

总之,将法治教育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活动的开展远远超出了文章所述。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仍需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法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韵桦.捕捉教学时机催生课堂亮点——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1(16):16-17.

[2]索菲娅.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