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美术类非遗传承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策略探究--以惠安女服饰传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3

惠安美术类非遗传承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策略探究--以惠安女服饰传承为例

  ,卢建国

福建省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个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孩子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开展美术类非遗文化进校园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有利于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成为美术非遗传承的有效阵地。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展本区域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民族文化,了解美术非遗,深入美术类非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自发自觉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

关键词:惠安美术类非遗 惠安女服饰 校园文化策略

惠安女服饰以“奇特”著称,是中华民族服饰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惠安女服饰已成为惠安女勤劳、勇敢、贤惠的一种精神象征。惠安女服饰作为惠安地方美术非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可以作为学校融入美术非遗文化的突破口。本文围绕惠安美术非遗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借助惠安女服饰为例子,提出有效途径,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美术非遗文化,从而推动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惠安美术类非遗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1、丰厚的文化底蕴

惠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半城青山半城碧海,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既有堪称“中华一绝”的石雕,也有被誉为“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奇葩”的惠安女服饰。惠安女民俗风情闻名遐迩,成为福建旅游五大品牌之一。2006年,惠安女服饰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安女服饰源于百越文化,又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精华,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和传承顽强地保留下来。形成了款式独特、色彩鲜艳、搭配醒目的特征。现在惠安东南沿海的崇武、小岞及净峰、山霞等部分惠南地区较老一辈的妇女还保留着这种服饰习俗,其中以崇武和小岞的服饰最具特色。“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便是对惠安女服饰风格最曼妙的形容。虽经千年衍化,但风韵不减。斗笠是惠安女现代服饰最耀眼的部分,主体色彩是金黄色,斗笠两侧的边缘缀有绢花,塑料花或绒花,刚柔结合、纯色与彩色搭配,非常醒目。头巾是惠安女服饰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头巾形状为正方形,配戴时折成三角形从头顶往下巴处扎结,头巾色彩以纯色为底,再点缀着各式各样的花纹和图案,色彩清新、淡雅、和谐。衣服最大的特点是“衣短裤宽”。上衣多为纯蓝色,袖紧衣短,袖口边沿还缀有花边,上衣长度不过肚脐,下摆呈圆弧。惠安女所穿的裤子主色调为黑色,显得稳重、大方,极易搭配。惠安女的腰饰,一种是用各种色彩的塑料带编织而成的,柔软而贴身;另一种是用银饰打制成的,刚硬而高贵。惠安女服饰各部分之间在色彩、款式、线条、图案等方面的配合艳而不俗,既有传统风味,又有现代元素与气息。惠安女服饰的发展变化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它以适应生活和劳动为前提,并严格遵循自身的审美观念,以“称体、入时、从俗”为追求目标。

如今,受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向变化的影响,穿着传统惠安女服饰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惠安民众已经不再是惠安女服饰的穿着者、欣赏者、继承者了。惠安女服装在年轻的惠安女中逐渐淡漠。为此,深入探究惠女的民俗和服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让惠女服饰这一文化遗产在下一辈中继续传承和发展已刻不容缓。

   2、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思考

惠安美术类非遗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以惠安女服饰为例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将美术类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当地非遗大师向学生介绍惠安女服饰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通过实地参观、观摩制作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惠安女服饰,感受美术类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举办美术类非遗文化展览,将惠安女服饰的精美呈现在学校内,在展览的同时,可以邀请当地的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体验美术非遗文化。还可以将惠安女服饰融入到学校的活动中,如学校的主题活动、节日庆典、文化节等,通过服装展示走秀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类非遗文化,并感受到美术类非遗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创新[1]当然,惠安美术类非遗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学生对于美术类非遗文化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手段提高对美术类非遗文化的认知度;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注重实践教学,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能存在缺乏足够的制作场地、工具和材料等问题;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协调难度,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和管理。

二、惠安美术非遗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现

1、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美术类非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浓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通过将美术类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助于让学生深入了解、认识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魅力,进而增强了学生文化自信心,培养了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感,提高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美术类非遗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吸引着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其中,将美术类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惠安女服饰的历史悠久,工艺复杂,结构精巧,且设计独具特色,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十分浓厚。因此将美术类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校园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体验和感受惠安女服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2、弘扬传统文化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惠安女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将美术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有利于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惠安女服饰是一种历史悠久、制作精良的中华传统服装,手艺非常复杂、精湛,体现了中国古代细致入微的手工艺术,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通过将惠安女服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认识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魅力和历史底蕴。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欣赏、挖掘和传承美术类非遗文化,这样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为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3、推动文化交流

将美术类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增强文化交流和交融的力度,为推动文化多样性与交流做出贡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惠安女服饰这类非遗文化项目,可以吸引外来人才和学生到校园内进行交流,在学习美术类非遗文化知识的同时,学生间还可以展开深入广泛的文化交流,增加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将惠安女服饰这一美术类非遗文化项目推广到国内外,可以加深其他地区、外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为文化交流再添一抹色彩。这样可以启发外国人民对中国美术非遗文化的好奇心,为跨文化交流搭建桥梁,增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国家凝聚力,让更多的人们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体验、思考和探究,进一步推动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惠安美术类非遗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探究

1、开设美术类非遗课程

学校可在校园文化教育课程中添加美术类非遗课程,包括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介绍、制作工艺、型号、体验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美术类非遗文化的魅力。将惠安女服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之一是开设非遗课程,这样学生可以在正常的学习课程中接触到美术类非遗文化,对美术类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也会更深入。以下是具体的开设美术类非遗课程的途径和建议:为学生量身定制专业的非遗课程,涵盖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的历史、发展、技能传承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非遗专家来到学校为学生讲解,加深学生对美术类非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技能。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业余时间,在学校内开设美术类非遗文化工作室,邀请非遗传承人和专业人士作为指导,让学生亲身感受美术类非遗技能和文化,学习非遗技艺。具体可设置非遗印染工作室、刺绣工作室、服装设计与制作工作室等。针对非遗文化及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美术类非遗文化,增加学生对美术类非遗文化的认知深度和广度。学生走进研究美术类非遗文化的非遗村落和非遗传承人所在的地方,实地调研并采集美术类非遗文化相关的资料。调研活动可以采用不同分配任务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间协同合作,共同分享,加深学生对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举办美术类非遗文化展览

学校可在校园内开展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展览,展出惠安女服饰的历史演变过程、不同型号款式、手工工艺等,让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的精髓。通过举办美术类非遗文化展览,可以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的历史、技艺和艺术价值,加深对美术类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提高他们对美术类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以下是具体的举办美术类非遗文化展览的途径和建议:在展览前期,可以请专门的展览策划师进行展览的设计,确定展览的主题、内容、展示形式和场所等,根据不同的档次制定相应的展览计划和策划方案。展览需要搜集各种有关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方面的原始资料、实物和图片等,最好邀请惠安美术类非遗传承人、相关专家等提供帮助,确保展品的形式和品质都能较好地体现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的特点和深度。根据展览的计划和策划方案逐步实施。在展览中可以结合画册、音频、视频、文物模型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丰富灿烂的历史与民间文化。在展览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观看展示内容,还可以安排相关的体验环节,让学生可以近距离互动、进行现场操作和深入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类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开展美术类非遗文化活动

学校可举办各种美术类非遗文化活动,如美术类非遗文化节、美术类非遗手工制作比赛、美术类非遗讲座等,通过互动、参观、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可以深入体验美术类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的历史、特点、技艺和文化内涵。在校园内开展美术类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例如学生们亲手体验造型和手工剪裁技能、手工印染和手工编织等,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深入了解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的传统技艺和美学风格。学校可以建立在线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分享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的学习心得,交流非遗文化知识、技能和经验,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美术类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4、开展校企合作交流

学校可与当地文化、村落、企业等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加强美术类非遗资源的整合,开展美术类非遗文化挖掘、传承工作,深入推广美术类非遗文化。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参观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美术类非遗文化的本质

[2]。通过合作开展活动,可以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让美术类非遗文化更好地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中。学校可以联手同地区的其他学校,共同举办美术类非遗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学生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美术类非遗文化在区域内的传承和发展。

学校可以联合当地的文化机构、旅游部门、非遗保护组织等相关机构,举办各种形式的美术类非遗文化活动。通过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可以达成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升等目的,更好地推动惠安女服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让惠安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为更多的惠安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铺设道路,同时也让更多本区域的学校能通过惠安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担起伟大的使命。让惠安美术类非遗校园传承不只是停留在口头呼吁,而应是真正落实在人们日常生活和体验当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坚实的文化习俗和文化个性,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代代相传,这也许才是惠安美术类非遗传承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的深意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小山,管卫卫.地方非遗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以海安花鼓为例[J].散文百家(理论),2020(10):180-181.

[2]朱旭明.区域非遗融入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32):34+36.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新时代美育背景下惠安县美术类非遗进课堂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1-38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