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1
/ 2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姚桂颖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大家可能从网上或媒体上看到过这样的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不久后,日本向湖北捐赠了医疗物资。在它们的外包装上,印上了这样的古典诗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还有来自《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当我们看到这些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的古典诗词时,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都会倍感亲切和温暖。短短的两句诗,胜过多少个“加油”,胜过多少个“不哭”。日本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温暖的语文课,更准确来说,是一堂中国古典诗词课。

反思我们现在的古诗词教学,为什么我们没有这样的古诗词意识?我们所学的古典诗词都用在了哪?在考试的时候、在比赛的时候、在表演的时候……,都没有跟我们的生活真正的融为一体。

今天从三个方面谈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古诗词教学:

一、为什么:古诗词教学定位

古诗词教学是教学任务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相对比较困难的教学部分。在下乡跟岗培训的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古诗词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问题尤为突出:

重讲授,轻吟咏。在古诗词教学中,全诗串讲是教师普遍采用的授课方法,很多教师只是逐字逐句的分析,很少给学生诵读吟咏的时间,朗朗的读书声,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少之又少,而且设计朗读没有梯度,没有目的性,带着问题诵读古诗词。有位老师在讲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课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诵读两遍课文,就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果学生根本不理解文义,效果可想而知。

重内容,轻形式。有一位老师在讲《岳阳楼记》时,用的是几十年前老师的方法,自己一句一句翻译,基本不用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一边翻译课文一边分析句子,忙得不亦乐乎,一节课讲完五个自然段,完全不顾学生是否学会,一言堂。

二、教什么:古诗词教学指向

2022年4月21号教育部发布了《2022版新课程标准》,和高中课标相联系,提出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古诗词的学习就是要围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语文课真正起到了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文化自信这一点在课标中可以说是浓墨重彩地提出来了,也希望老师们能够关注,并在教学中逐步落实,让课标生根开花。

三、怎么教:古诗词教学建议

建议1:入境——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这里的入境不仅指学生,还指老师,虽然老师们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自己的教学特色,有的喜欢擅长抒情的诗歌,有的擅长历史厚重的文本,各有所长,但无论什么样的文本,都要和学生一样入境。新课标建议我们: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老师们可以尝试换词对比,体会意境;以图配诗,感受情境;想象漫游,深入情境。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

老师们要努力的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我们知道有意思永远比有意义更重要。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创作背景补充,插图、配乐(最好不开篇就配乐范读,早定感情基调)、板画、语言描述、推荐阅读、多媒体的使用。

建议2:诵读——以读为本,以读促讲

张中行提出:多读求熟,以熟求通。诵读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人,学生在读中能够感知每句话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同时每次诵读都要有目的,诵读要有梯度。

具体的诵读方法:自读、听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范读、齐读、,可根据教学设计自主安排。老师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传唱诗词,就像中央电视台的“经典传唱人”的节目一样,传唱我们的经典,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经典的传唱人。去年我录了一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于是,我让学生拍桌子,跺脚来诵读,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读的很有气势,尤其结尾的时候,诵读效果非常好。因为这首词苏轼首创了豪放风格的词风,开创了豪放词之先河,所以通过这种形式诵读学生读出了豪放的气势。

建议3:探究——启发思考,善于发现

1.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跟岗培训中,我发现有的课堂阅读肤浅。一问一答,设问较多,提问缺乏深度,问题浅表化。建议最好用一、二个大问题,统摄整节课。如:《雁门太守行》这首古诗,可要求学生,细读诗歌,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分析诗中通过什么事物、关键词、营造了怎样的战争场面,从中你读出怎样的战士形象?

2.足够的学习时间(读、思、诵)。在下乡听课的时候,我常常关注老师们时间的分配,老师上课时,既关注教案的执行,又要考虑学生的表现,还有点紧张,所以往往,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仅是蜻蜓点水,这是不行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们足够思考的时间。

3.充满活力的探究过程。古诗词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古,我们都闭目塞听,食古不化。我们要与时俱进、文化创新,在现代的学习中还给孩子们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探究过程。

4.及时跟进的总结评价。老师们要学会评价学生,评价可以预设,备课要细致,根据学生的回答,预设教师的评价。根据我以往备课的经历,我备课会很细致,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后,我会预设学生会怎么答,根据学生的答案,我会预设怎么评价。

建议4:延展——适度链接,以文化人

朱自清提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学习文言文词重要的是感受、浸润、影响、滋养。拓展阅读能够引发学生海量阅读古诗词的热情,将课内阅读引向课后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半径。比如《赤壁》一课,如果单纯的教孩子们字面的意思,只体会杜牧的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抑郁不得,有些浅显,可以通过拓展两个相反的评说,让孩子思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拓展也要适时适度,如讲解《记承天寺夜游》时,有位教师拓展延伸用了7分钟,目的是想通过"东坡食汤饼"这段文言文,补充说明东坡的乐观豁达,其实不用这样大费周章,在本文赏析中已经体现了东坡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没必要再补充说明,切记拓展延伸不能变成教学时的一个固定环节,在文本都没有分析到位的时候,就更不要拓展延伸。

总之,古诗词教学是个难点,需要我们仔细地推敲。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让传统的经典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