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探析

杨红梅

监利市黄歇中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基调下,我国对于学生实际的开展素质教育非常的看重,而德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其对于学生发挥的积极作用可想而知。而语文作为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与手段,很多语文教学内容中都蕴含了深奥且丰富的良好思想品德与意识,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与德育树人的有效结合,从而对于推进新时代少年培养德育知识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有效渗透

思想决定着人们行动的方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逐渐渗透德育教育的知识,老师以身立法,充分发挥德育精神,给学生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营造一个德育课堂,让学生时刻感受德育精神的熏陶。老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发掘其中的德育精神,让学生充分理解德育概念,将德育精神与课内外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结构更加紧密、知识更加有层次的德育精神教育,以达到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精神的目的,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一、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德育要坚持的原则

(一)德育需要循序渐进

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不应急于求成,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把德育内容渗透进语文教学内容中。这一原则是为了使德育得到更好的实施。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能避免舍本逐末,避免知识的僵化传输,可以使语文知识与德育内容深度结合,让学生接纳起来更加容易,在自然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高效地完成德育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德育内容渗透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而且对于知识的探索处于全速开发阶段,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进行德育渗透,时刻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德育渗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形式——最好在德育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化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三)强调德育中的互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德育不是教条式的教育内容输出,而要让初中生切实参与德育的互动过程,让语言的效果促进行动的生成。互动教学方案的实施重在将德育文本内容转化为实践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可以提升教学互动效果,例如热爱家庭、热爱祖国的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体力行地践行德育内容,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参加学校主办的爱国演讲,表达自己热爱家庭、热爱祖国的心情。提升德育内容的实际效果,是德育的根本目标。实践活动的转化,能将理论内容向实践能力过渡,让学生形成“知行合一”能力。

二、初中语文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于语文课堂,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要抓好课堂这一教学阵地,紧密结合语文课本并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开展德育教育。

1. 利用导语导入德育教育情境

为了让学生对新课文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相关的导语,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的学习内容。以《台阶》一课的学习为例,结合笔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在进行课前导入时,考虑到班级中学生们的爷爷辈大多为课文中所描述的时代农民,笔者首先让同学们对自己的爷爷进行了回忆。因为多年的辛苦劳作,爷爷的双手布满了老茧,脸上布满了皱纹。通过爷爷的实际形象让学生们了解到那个时代农民们的艰苦生活,在心里对爷爷产生敬佩,也对那个时代农民们的遭遇感到同情,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除此之外,笔者使用导语进行教学,让学生先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作者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有所了解,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深层次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其所包含的德育因素以及人文性有所感悟,这样就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 结合人物形象分析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会对其中的某些人物印象深刻。正是因为作者的用心塑造,才让这些人物有如此饱满的形象,才能吸引广大读者,在这些人物身上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恨好恶。通过对这些人物进行了解,也能够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典型人物之间也有这区别,部分人物可以作为榜样让我们进行学习,部分人物则是告诫我们不要成为那样的人。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剖析并向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这个过程进行德育教育。以鲁迅先生所描写的藤野先生为例,结合当时正处于中日抗战时期的背景,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藤野先生的胸怀广阔,没有掺杂丝毫的民族歧视。

在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时,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范进在中举前后有着很大的反差,这种鲜明对比可以让学生对范进这一人物形象有深刻的理解,并从中体会到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利用多媒体渗透德育

一部好的电影之所以打动人心,除了声音、光电的感官刺激外,画面的形象感功不可没。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画面展示的功能,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德育渗透,能使文章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让枯燥的文本语言转化成具体形象的动画,丰富语文教学情境。借助幻灯片图文播放进行课文的具象化解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时,教学前教师可以进行情境化导入,利用幻灯片播放白杨树的照片,并且录制旁白导读,让学生观察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例如“一律向上”“绝无旁枝”“紧紧靠拢”“不折不挠”,这些词语不仅体现出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而且隐喻着西北人正直、朴素、严肃、挺拔、坚强不屈、伟岸上进的风貌和气质。多媒体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利辅助工具,虽然它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却可以帮助教师形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精神,通过形象化的展示,使语言文字更富有感染力,也就更容易落实德育的具体内容。

(三)丰富教学活动,将德育纳入教学评价体系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辅助工具,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新媒体技术平台创新语文德育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活动,并根据教学模式的调整对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将德育评价纳入其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发展。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可以使用音视频播放器营造课堂氛围,将桃花源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德育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或以《木兰诗》为例,在学生认识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果断、勇敢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电影和动画的片段,一方面贴合初中生的喜好,另一方面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懂得孝顺父母、团结同学。此外,在时间和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剧表演,从而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开展德育工作。最后,根据教学模式、方法等进行调整,重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增加组内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家庭评价,让学生以客观的角度和心态进行评价,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推动学生更好发展。

综上所述,德育是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教育工作。在将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找准教育衔接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何彩虹.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分析[J]. 新课程, 2022, (6):171.

[2]朱艺佳.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J]. 师道(教研), 2023,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