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马东华

山西省朔州市聋哑学校

摘要在当代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怎样才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是当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教学课题。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语文教学中,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认识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树立学生良好的民族归属感和爱国情怀。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融合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以期对我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合;对策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种文化底蕴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拓宽学生自己的学习领域。在这一阶段,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爱国情感。因此,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产生了很大推动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更注重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很少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上,导致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缺乏认识,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难以融合。因此,要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进行改革,使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结合的现状

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从学生的语文学习入手。教师要对语文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有着清晰的认识。在对语文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把握学生有着浓厚的求知欲的学情,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内容。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中,不管是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又或是对其价值观的输出,都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融合”的意义。因此,在课堂上,大多数的学生在背诵、默写的时候,并没有进行拓展式的知识诠释。其次,虽然教师认识到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的价值,而在课堂上的实际教学中,对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方式却过于单一,导入的内容也比较肤浅和简单,造成了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认识不足问题产生。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一)可以更好地继承优秀传统

从总体上讲,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推动传统教育的有效继承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思想、文化内容、文化传承有清晰的认识,促进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养成,调动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提升。在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祖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有着一定的重视,推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其次,将优秀的传统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使其能够从一个更客观的视角去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使其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包容"观念,成为继承和发扬国家精神的一个主要载体。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将优秀的传统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具有积极意义。首先,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哲学和伦理观念,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孔融让梨》,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礼让”品格。另外,通过对这种类型的文化传说和其它的文化知识的灌输,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扩展。通过对各种文学文本的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从而树立起良好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策略

(一)融入文化故事,提高学习兴趣

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上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传统的文化的认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对经典文化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讲述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并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传统的文化故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语文《将相和》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艰辛写作历程、《史记》的主要文化价值等方面的故事,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春秋时期七杰的时代背景、赵国的廉颇、蔺相如的生平、《将相和》的形成等故事。利用这样的叙述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文化眼界,让学生体会到了英雄的优秀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力。

(二)融合诗词内涵,加深文化认识

在语文课上更好地运用好传统教育,教师首先要了解“玩”的本质,要在学习中运用有趣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诗词是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将其与其内涵相融合,进行小学语文的教育,并将其与意境相融合,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安排学生去读《望洞庭湖》时,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这个传统的文化。安排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诗文大赛”,让学生组成学习团体,参与诗接龙,古诗朗诵,诗人故事讲解等环节。通过参加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热情,并加深对其内涵的了解,达到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三)融合民间文化,进行生命教育

按照新课标的有关规定,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而在小学阶段,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方面的知识,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诠释和领悟引导。因此,在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时,我们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深刻地发掘和发掘优秀传统与现实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内涵的了解,并能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通过《泼水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对学生都熟悉的春节这个典型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收集的视频、图片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国“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风俗习惯的认识程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写下我周围的风俗习惯”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描述相关风俗时,也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这样的生动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写过年的风俗习惯,还有的学生会写中秋节、清明节的风俗习惯等。许多同学也会把自己制作的灯笼、水墨画等带到课堂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让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的认识和热爱,使其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四)深入发掘课本知识,探究文化应用

正所谓“学以致用”,开展好的语文教学是促进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条件。然而,目前很多教师没有把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相结合,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运用程度很低的问题产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发掘课本中包涵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且将其与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其中存在的爱国思想,让学生看到有无数的前辈为了国家的胜利而勇于奉献的精神。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探讨爱国的真谛,还要让学生们积极学习这些传统美德,使传统的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总之,教师的教育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和思想认识培养的效果。在小学阶段,教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引入语文课堂上,既符合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爱国情怀。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菊梅 . 探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J]. 学周刊,2021(29):73—74.

[2] 蒋文彦 .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入 [J]. 家长,2021(27):124—125.

[3] 苏万祥 .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融合策略之浅析 [J]. 学周刊,2021(28):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