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初探——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初探——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何晓丹

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

导语:本文以当下研究的重点——单元教学为主要探究对象,以部编版教材中的“活动·探究”单元为抓手,探索如何进行单元教学。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设计的呈现和单元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究,意在聚焦“活动·探究”单元进行单元教学的可行性和相关方法。

关键词:单元教学;诗歌教学;活动探究

一、单元教学与“活动·探究”

1.单元教学应基于核心素养。

近年来,语文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所谓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一种以培养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学习强调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在复杂变化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单元教学的热潮也应运而生。然而,关于单元教学,其实,身处一线的老师们是有着自己的困惑的。如:单元教学是否要打破所有的课文界限进行一锅炖的教学呢?单元教学是否适合每一类文体呢?面对着这些问题,笔者也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查询,单元教学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还需要一线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笔者认为,单元教学并非要打破课文界限,而是要先确立单元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课程编排去帮助学生真实掌握蕴含在课程中的语文核心素养,并让他们学以致用。

2.“活动·探究”单元的意义。

“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驱动,实现从基础的文本阅读到创作再到实际运用的螺旋式上升的目的。这些单元的设置和当下所推崇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息息相关的,能够切实有效的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的实现,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活动·探究”单元因为其自身的优越性可以将整个单元整合为一个系统的、螺旋式上升的整体,从而使教学更为系统、有逻辑。老师们可以这些现成的活动单元为切入点,分析单元教学的实操性。

二、“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探究——以九上第一单元为例

单元教学的实施应当具有整体意识,从设置单元目标开始,到教学环节的安排,再到作业设计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整体考虑,让这些环节彼此联系,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新诗单元,亦是“活动·探究”单元,教材设计了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三个学习任务。从整体情况来看,这个单元适合开展整合学习,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与魅力,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诗歌进行创作。不仅如此,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还可以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避免单篇诗歌教学对诗歌内容的肢解和破坏。

1.单元目标的制定应有整体意识。

从制定单元目标时,就要考虑到整个单元要完成的整体目标和分课时目标,而且这种整体意识不仅仅包括老师的教学目标,还要将学生的学习任务也考虑进去。各部分示例如下:

诗歌鉴赏环节。设置教学目标:学习鉴赏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艺术。搭配学习任务:能够举一反三,利用老师所教授的鉴赏方法,自主的鉴赏其他诗歌。诗歌朗读部分。设置教学目标: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停顿/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搭配学习任务: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大方展示自己的成果。诗歌创作部分。设置教学目标:借鉴这几首诗的写法,尝试模仿创作。搭配学习任务:能够将自己情感借助诗的语言和形式表现出来。

2.单元教学应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本单元以欣赏、演绎、创作三个任务为核心,将教学过程分解为螺旋式层进的三个课段,驱动学生主动阅读,引导学生养成阅读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并激起学生对于诗歌创作的欲望。此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也按这三个层次进行了综合设计,让学生能在学习中逐步提升。

(1)诗歌赏析

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a.初步感受诗歌:温故知新与表格分类相结合(从旧知入手,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初读感受,并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b.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教师讲解与自主探究相结合。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赏析为示例,带着学生进入诗篇,感受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赏析去分析其他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并自主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c.感受诗歌的语言艺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欣赏相结合。以闻一多先生所提出的诗歌三美为踏板,以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诗歌朗读

由于特殊情况的影响,原定的诗歌朗读比赛无法进行,所以改为以《乡愁》为例,从停顿/语速/重音/语调几个方面,来探究诗歌朗读的技巧等,让学生感悟诗歌朗读的技巧最核心的应该建立在对于诗歌的情感把握之上,也就是第一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目标。

(3)诗歌写作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二者相互关联,互为映照。统编教材重构了写作系统,倡导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力求改变语文教学顽疾。”[2]诗歌单元如果仅仅停留在学生的品读,那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仅在单个层面上,并不符合现在所要求的多层面发展,所以本单元在设计的时候,编者就已经将诗歌创作加入其中了。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系统的学习诗歌,在此之前并没有让学生尝试过诗歌创作。所以,在本课段的目标制定上,以模仿为主。首先,让学生在几个环节的深化中,逐步感受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别,从而对诗歌有初步的感受。然后,在第二阶段——诗歌语言的锤炼,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和其他文体的不同。最后,结合第一阶段所学,让他们明白“意象”不仅仅是诗歌赏析阶段所需要掌握的,更是在诗歌写作环节需要去把握的。

3.作业设计也要有单元意识。

作业设计是单元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进行单元教学时,作业设计也要有单元意识,要紧密结合着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不能按照之前的分课作业来进行。所以,此次进行新诗单元的作业设计时,笔者也以单元目标为根本,与课堂设计相结合,进行单元作业设计。在赏析鉴赏部分,设计了4大板块:基础知识,初读感受,情感赏析,语言品读;将每首诗歌有机的融入各大板块中,让学生强化诗歌鉴赏的方法。在诗歌朗读部分,以学生自由上传自己所喜欢的诗歌的朗读录音的方式来落实。在诗歌创作部分,让学生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

4.教后反思。

由于是第一次尝试较为系统的单元教学,所以整个思考方向可能还略像稚嫩,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整个过程,笔者的相关思考如下:(1)单元教学应系统化。既然实施单元教学,就要在备课环节,充分思考单元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如本单元就是以赏诗、读诗、写诗三个环节为核心任务,在思考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前后关联。在赏诗环节,就应该为后续的读诗和写诗做好铺垫,并在后续的教学中去深化赏诗的核心知识点,让学生的掌握可以逐步推进。(2)单元教学应整体化。单元教学虽然称之为教学,但并不意味着只需要思考教学环节的单元性,还应该把学生的学也考虑进去,让学生的学也具有单元意识。比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注意螺旋式上升这一特性。(3)单元教学应充分考虑生情,及时做出调整。本单元的课堂教学主要以点拨、答疑和展示为主,其他大量学习内容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所以要给学生留足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

三、结语

“从单篇文本到单元整体,从零碎的知识点学习到学科关键能力的建构,从教师传授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单元教学确实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3]单元教学确实是现在想要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方式,从整体教学设计开始,教师们就已经在思考要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的落地,但是否每一类文本都适合这样的教学方式,还有待深究。

参考文献:

[1]王光宗.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J].甘肃教育研究,2021(5).

[2]林虹.聚焦内在关联 实现整体建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关联性原则[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8).

[3]储春红.基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与实施[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