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 2

研究生课程《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金黎明,权春善,刘宝全,姚子昂,侯熙彦,许永斌

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摘  要:在研究生课程《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中,应用案例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使研究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端正和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笔者前期根据大连民族大学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提出了在大思政视野下研究生导师的“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情感育人,即‘四位一体’思政育人”的模式构想[1]。本文探讨了在笔者主讲的研究生课程《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中,如何通过案例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即进行“课程育人”的初步探索。

1大连民族大学研究生导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现状

笔者前期对大连民族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关于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情况的问卷调查,其中,关于“导师在理论课课堂上,除了讲授知识,是否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题目调查结果显示,39.13%的导师能做到每堂课都进行;59.42%的导师有时能做到;还有1.45%的导师极少进行思政教育。可以看出,随着研究生导师对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导师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开展课程思政,但是,仍然有提升和进步的空间。

图1 问卷调查结果(题目:导师在理论课课堂上,除了讲授知识,是否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2 研究生课程《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研究生课程教育是一种师生之间知识、学术和思想交流的最重要的途径,在研究生专业课范围内要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教师在讲授课程中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建立“大思政”的格局和体系,使课程思政落地生根。笔者为研究生讲授的课程是《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

在绪论中,介绍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杰出学者约翰•戈登的故事。戈登小时候成绩落后,经常被同学和老师讥笑,他的生物老师当年写了一份报告,称“我相信戈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很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他个人及想教导他的人,这根本是浪费时间”。但他凭着自身的执着和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2]。借这个故事鼓励学生虽然身处普通本科院校,不要轻言放弃,不要看低自己,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

在讲到无菌操作技术部分,强调无菌操作是细胞培养的关键技术,培养基、培养室、器械灭菌不彻底,是细胞污染的首要原因,引申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无菌操作过程也要注意,要细心、细致,不能急于求成,引申出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遵章守纪,“细节决定成败”;实验结束,要做好清理和总结工作,引申出“做事情要有始有终”[2]

在讲到干细胞时指出,干细胞具有无限分化的潜能,可以转化多种类型的细胞,但在具体的体外培养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分化,才能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正确发挥作用。以此强调,即使个人能力再强, 其行为都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引导学生树立必要的法制观念[2]

在讲授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时,讲到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动物细胞培养人造肉,以期解决猪肉价格上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使同学们了解动物细胞工程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3]

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假疫苗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育与再生医学综合研究中心小保方晴子臆想出的“STAP细胞学术造假案”、日本山中伸弥团队的学术造假案等为例,告诫学生做科研和做人都必须诚信第一[3]

在讲授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克隆动物时,以我国科学家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从科学道德和学术伦理角度看待克隆技术,告诫学生科研的底线是要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更不能触碰伦理道德底线,要求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科研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

在讲到单克隆技术时指出,1975 年,德国科学家 Kohler 和英国科学家 Milstein利用杂交瘤技术将具有免疫功能的B淋巴细胞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成功地建立了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4]。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侯云德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在单克隆抗体领域不求名利为祖国构建疾病防治之盾[3]。2013 年,非洲塞拉利昂爆发埃博拉(Ebola)疫情,我国科学家通过不断努力,首次成功分离出3株抗Ebola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从而引申出,新发突发和再发传染性疾病已经超出了种族和地区的界限,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另外,我国科学家在世界科研领域,越来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4]

在讲到细胞培养的安全问题时,举了本学院近几年发生的3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案例,强调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无论是实验室安全还是实验操作的安全,都应当是放在首位的问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线上授课过程中,我充分挖掘典型人物、身边实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我学院的教师团队成功研发出针对新冠病毒的恒温荧光快速检测法,并无偿提供给企业用于试剂盒生产,此事被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还有教师多年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对新冠肺炎病人进行治疗的干细胞治疗方案。指出身边的老师们发挥专业特长,为疫情防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号召学生们热爱自己的专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也像老师们一样,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5]。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光荣使命,更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我校就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做了很多探索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习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6]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使研究生在已有思政课程教育基础上,通过接受广泛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和功能的专业课教育、熏陶,进一步校准校正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端正和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金黎明,权春善,刘宝全,等.大思政视野下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师,2022,15:230

[2]刘方方,范忠军,孙淼.《细胞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20,1:40-41

[3]王子朝,张慧茹,李海峰,等.“细胞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29-30

[4]张业尼,付荣霞,张军,等.细胞工程教学中全课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65-66

[5]张仕英,王多兵.立德树人使命下研究生核心素养框架与培养路径研究[J].药学教育,2021,37(3):9-13

[6]刘燕莉,杨涓,刘涛.药学研究生“课程思政”设计及实施效果研究———基于“CPU 大讲堂”个案分析[J].药学教育,2019,35(6):40-44

作者简介:金黎明,女,朝鲜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基金项目: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连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大连民族大学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大连民族大学“课程思政”专项课程建设项目;大连民族大学生物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