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三议: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主题审议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双线三议: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主题审议实践研究

仰玉蓉

桐庐县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311500

【摘要】在课改的浪潮中,坚守“儿童本位”理念的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的必然要求。我园在课改实践中,以“主题审议”为基点,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思考,以上下联动的“双线”审议制度为抓手,有效落实“三议”进程,让审议充满儿童的味道,保证教师人人参与审议,提升教师课程意识,有效推进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儿童本位 园本化 主题审议 实施路径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倡导下,我园课程在原有主题的基础上的从实际出发进行再构和整合,多元化、自主性地执行主题计划。当前,教师对主题从“知”到“行”最后到“再认知”。但是在这个动态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教师课程敏感力不够。对现有教材存在“拿来主义”思想,关于幼儿的经验点及经验生长点不做客观实际的分析,对教材内容没有深入理解,照搬教材灌输儿童,不能很好地将幼儿园现有的课程进行融合。

二是教师课程执行力不强。教师对教材目标、价值判断解读不通透;教师对于自身定位不准确,没有厘清自己在课程执行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需要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教师对于突发关键事件捕捉不及时;课程执行过程中未能从儿童本位出发,对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把握不准等等。

三是课程执行过程中只关注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考虑“怎么教”为主,而忽视了儿童的“怎么学”和“学什么”,不能及时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也未能及时根据本园、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有效地执行课程,导致课程园本化、班本特色凸显不够。

于是,如何提高课程实施中基于儿童本位的主题审议成为我园课程实施管理的重点。

一、儿童本位理念的意蕴

儿童本位就是“以儿童为本”,就是以儿童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简而言之,即以儿童为中心,其他人或事物必须服务于其儿童利益的理念和观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 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方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提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主题审议实施现状分析

(一)整合不到位,领域来拼凑

主题下各版块内容的逻辑脉络以儿童的经验点作为连接点,将各领域关键经验进行相互渗透,对于儿童的学习是多元、系统、整合的。然而教师们对主题活动中的相关要点信息往往只是简单地进行领域拼凑,整合不到位,从而造成儿童认知经验活动零散现象。

(二)分工不合作,各自领任务

主题实施过程中,一个班级的两位老师及一个年段多位老师对于主题实施中的审议及衔接十分欠缺,在分工合作的表象下各教师只是在机械地领取年段组组长安排的任务,以至于根本无暇顾及主题中各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序列性。

(三)多元不整合,机械删减合

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基础性课程《完整儿童》和园本课程同步并列或融合开展的原则组织实施课程,进行园本化、班本化的调整,纵深推进。教师理念不一,导致部分教师忽视“儿童本位的思考”,只是单纯地从自身经验能力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机械性地增加、删除、减少等,导致儿童的自主体验、探究交往的学习过程缺失,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大大减弱。

(四)智慧不共享,研讨无价值

课程实施深入开展主题审议活动,很多教师只能表面地对哪些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哪些内容是可以删除的、哪些内容可以叠加在这个主题里诸如此类问题的讨论,而忽视主题实际的意义,对主题的实际价值研讨不够深入,导致教师只关注课程内容而忽视课程价值。

从上述列举的现状中,我们不难发现,让教师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发展为本,始终保持“儿童需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等问题的思考、才是我们当下需要关注的根本性问题。

三、儿童本位视阈下主题审议的条件

一)充分研读教材是基础工作

《完整儿童》课程与我园园本课程是经过课程编者精心编制的。将教材充分研读,有利于帮助教师理解课程中主题思想、主题价值等,在研读之后进行理性、客观地分析、调整。所以倡导教师精读、细读、全面解读教材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过程中的基础工作。

(二理性审议过程是重点工作

不同年段的教材,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审议,都是基于儿童的生长发展特点的。每一册教材安排多个主题,每一个主题呈现三级脉络,内容既丰富又多元,教师如何在丰富多元的教材中进行理性审议,将书本上的固有主题转化为适合自己的实施方案是基于儿童本位审议的重点工作。

四、儿童本位视阈下主题审议的实施路径

(一)四位一体,架构上下联动管理机制

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从宏观上提出课程设置、开发与实施的总体思路,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建立课程核心组、实施发展组、资源保障组、检测评价组,形成横向协作、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从宏观上提出课程设置、开发与实施的总体思路,制定我园课程的实施方案。(见下表)

   

图一:四位一体课程管理机制

各课程管理小组根据小组职责,分工明确落实到人,小组间互相合作,合力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双线并进,落实儿童本位主题方案

1.自上而下,让课程审议真正的落

课程审议中,我们从课程核心组、实施发展组、资源保障组、检测评价组做到自上而下合作与合力,保证审议真正的落实。幼儿园课程核心组在学期初进行课程大审议做好先导,根据幼儿园自身的资源、条件、幼儿特点等各方面情况,将基础性课程《完整儿童》课程与园本课程、地域特色课程进行整合,把准课程方向,实施课程内容。

图二:基于儿童本位的课程架构

2.自下而上,让主题审议实现参与式

教研组内的老师人人参与组织,实行教研组长轮流制,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教研模式,运用“三审五步”的审议方法对基础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有计划地进行增删、融合或重整,运用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推进的实施模式,各自年段和各自班级的个性化调整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让全园的教师针对每一周的周计划制定每周进行讨论、反馈和调整,持续不断地将课程落到实处。

图三:课程“三审”实施路径

三)“三议”行进,优化主题行进脉络

“三议”即我们通常说的主题前、中、后审议。前审议中对于主题学习目标、主题价值判断、家园合作等方面进行统整思考,厘清学习行进脉络。主题行进脉络要以“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内容适宜、活动整合”的秘笈,渗透于一日生活中,预设和生成互相结合,有效提高主题的整合,为开展主题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审议和后审议则根据主题行进中呈现出的儿童学习兴趣点、课程隐含教育点、活动可能延伸点等进行积极适宜地调整。

有理可循,把握“三议”方向:

1.三次“读”,走近儿童。通读,依据幼儿需求、现有资源,可视性发展通读主题内容,注重本主题内容中儿童的学习过程;精读,从幼儿学情、幼儿经验、学习特点、周边资源、主题目标五个方面入手,精读教材内容;重读,及时调整方案,保证课程中各内容园本化实施的效果。

2.三线“明”,理清脉络。每一个主题脉络基本会呈现三个层级:一级脉络——主题的行进线,二级脉络——学习的推进线,三级脉络——活动的延展线,老师们始终要以儿童的视角去厘清理解主题设计意图,分析主题行进的适宜性。

3.资源“厚”,丰满主题。在审议的过程中,依据我园课程资源分类表,交织幼儿兴趣,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对幼儿园周边课程资源进行分类: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根据资源挖掘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并通过解读儿童的需要形成相应的主题活动,做好主题与特色共同发展。

五、基于“儿童本位”,赢得主题审议实效

(一)儿童本位的审议充满了孩子的味道

通过“理论学习+实践理解”模式,逐步让教师明白课程的理念、目标等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要全面兼顾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在尊重儿童、保护童真、激发潜能。在充满儿童味道的审议与实施中,摒弃领域拼凑,实现真正意义的经验整合,从而走近儿童、发现儿童、理解儿童、支持儿童。

(二)注重教师实践的审议迸发了教师的课程执行智慧

在审议过程中,从机械地领取任务到通过研讨商定相对同意的实施方案,其过程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深度开发课程资源,提升课程敏感力、推进课程有效实施,提升课程执行力、优化课程评价机制,提升课程评价力,逐步深入推进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从而不断完善和夯实课程园本化建设,有效提升课程品质。

(三)凸显职业幸福感的研讨满足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

有理有据,审议研讨有价值。孩子的学习更加快乐了,孩子成长更加明显了,在此效应下,帮助教师对儿童本位实现了现场效果,教师从而得以获取自我效能感,提升职业幸福指数。在职业幸福度提高的推动下,主题实施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诸如教学活动实施策略、课程资源开发、幼儿学习方式等适宜与否,教师能够积极的作出交流、思考、调整,教师能感受到自己不仅仅是课程机械的执行者,更是课程实施的设计者、开发者。基于孩子发展需要的创生必将带给孩子和教师更为深刻、鲜活的主题体验。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教育目的中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2] 杨建朝.教育目的实现基点:儿童的具体生命——兼论教育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儿园课程图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苏婧·《基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园本教研活动》·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8.

[5]李文玲 舒华编著· 《优质幼儿园课程建设——理念与教学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 彭茜·《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