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教考分离管理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应用型高校教考分离管理模式探析

杨敏

副研究员,辽宁财贸学院,辽宁省葫芦岛市,125100

摘要:教考分离可以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现如今随着高等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考分离模式逐步替代传统的教考合一方式。新文科课程改革利用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从多维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该文以教考分离为背景,剖析应用型人才的内涵,重新评估高校课程考试现状,从教学实践出发,探析教考分离培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教考;分离;管理;探析

引言

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是通过常规教学手段完成的,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进行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当下,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考试方法仍采取教考合一的模式,任课教师一人完成出试卷、批阅试卷的过程,这种模式的弊端是不能正确发挥教学监督的作用,而且对试题的拟定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性,评分更是带有随意性。教考分离模式将授课与考试分开,由不同的教师去完成,客观上剔除传统考试的弊端,卷面上真实反应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定公正合理。

1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指的是能够将所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的专业性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要突出知识的应用,应用型人才突出强调的是能够对现有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的应用。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作为独立学院,要能够承担起优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能够通过管理创新实现应用型优质人才的培养。

2高校课程考试现状

首先目标定位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课程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方式,合理化考试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引导作用,现实中,高校师生对课程考试缺乏正确的认知,盲目的认为考试成绩是学生评价的主要标准,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认为学习目的主要在于提升课程考试成绩,而非掌握知识与技能,该目标定位过于强化课程考试评价性作用,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其次对实践能力考查有所忽视,目前高校课程考试存在重理论知识考查轻实践能力考查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理论知识学习与练习之中,对实践能力培养有所忽视;再次评价反馈机制作用不显著,课程考试评价方式相对单一,难以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状态,加上课程考试是单向性交流,即教师仅负责批改试卷,并不会进行考试重要问题分析归纳,更别提及时反馈,所以课程考试评价机制所发挥的作用薄弱,难以起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质量的作用,是高校课程考试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试题内容有待优化,高校课程考试的命题者是任课教师,部分任课教师在进行试题内容选择时多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评价,试题内容相对单一。

3创新应用型高校教考分离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考核作为评测工具,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一种检查手段,但它的作用范围是有局限的,尤其是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教学内容、课程方式、评价体系都进行了调整和更新,与此同时产生了多元化教考分离模式。

3.1高效利用数据反馈,推动过程性考核改革

在新文科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智慧课堂、精准教育、探究式学习等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此时以“过程评价”为导向的教考分离新模式的出现符合教学成效评价体系更新的要求。传统的期末考核方式,主要包含试卷质量和成绩统计两部分,关注和反映的是学生对试卷内容的掌握程度,但考核结果无法及时有效反馈,无法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因此构建以过程性考核为核心的数据化评价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分阶段、全方位评价的考核方式,教师依据课程性质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利用各种信息化平台追踪、连续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优缺点,并进行及时反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精准的综合性评价,掌握学生的不足和学习难点,进行教学调整,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进而比较科学合理、全面地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进行考评,对新文科课程的教学优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2强化教学大纲的地位

教学大纲是依据学科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重点、难点、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在教考合一的模式下,部分教师不参照教学大纲授课,授课计划混乱,讲授的重难点不突出,对试题的制定具有主观性,忽略了教学大纲,造成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而在教考分离的模式下,教师对试题内容并不知晓,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考试,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去授课,充分发挥了教学大纲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

3.3严肃考试命题准确性及客观性,降低任课教师出题的主观性

高校严格要求考试命题必须紧密围绕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和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及目标,并且要求试题可以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原始的考试模式是由任课教师组织出题、印卷,教师会主观确定考试大纲及主要内容,降低了考试难度及教学反馈的可信度。而教考分离由任课教师及相关教师共同出题、组卷,严肃考试命题的准确性及客观性,同时也督促任课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认真推敲试题,避免了任课教师出题的主观性及随意性。

3.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考分离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考试成绩与自己对所学课程的掌握水平密切相关,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及综合问题的分析,在改进学习方法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教考分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专业知识学习及问题分析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3.5提升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促进个人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考分离模式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能准确反映出教师的授课质量,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与考试中的命题方向都由任课教师一人掌握,这种情况致使部分教师授课不认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教考分离制度下,教师授课存在一定的压力,在教材与教学大纲一致,学生基本素质相似的情况下,考试成绩的优良比例势必反映出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课堂质量,拓宽个人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才有可能带出优秀的学生。这种压力促使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课堂教学的优点,相互探讨教学大纲的重难点,对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

在新文科建设的大环境下,高校为了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效果,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课程改革新模式,为进一步深化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万福成.过程性教学评价教考分离现象的思考[J].山东教育,2020(14):17-19.

[2]李晓华,武敬杰.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1,38(8):22-25.

[3]何瑛,郭家荣,苏欣.跨学科交叉融合与新文科人才培养路径:基于商科的视角[J].商业会计,2021(19):11-16.

[4]谢小燕,王梅,姚金金,等.学分制教考分离下智能全程式移动化考试模式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3):7-10.

课题:应用型高校教考分离考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教办[2021]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