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0
/ 2

体态律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探究

李萌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丰水山小学   025457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教学革新进程不断深入,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成为一线艺术类授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体态律动作为一种高效教学手段,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音乐教学中。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引入体态律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推动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有效策略

引言:

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的。他提出,音乐学习的起点是人的体态活动。该方法主张将不同类型的音乐元素和身体上的运动欲望结合起来,进而唤醒学习者的内心共鸣。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唤醒学生用动作表达音乐的热情,使学生沉浸在音乐中。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应用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深刻领悟音乐知识的空间[1]

一、体态律动与小学音乐结合的教育价值

(一)感受音乐内涵,让学生与作品融会贯通

教师采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期间,学生能领略音乐内涵,得到极为丰富的音乐学习体验,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学生依靠肢体动作感受音乐作品时,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音乐表达、表现能力,能结合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行想象,继而提高音乐创造力[2]

(二)进入情绪状态,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内容

开展体态律动教学期间,音乐节奏与肢体动作的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主题和其中蕴含的情感。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受到生活阅历、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其情感意识并不强烈,除非有音乐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否则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难以进入音乐作品情境中的意识状态,无法深刻体会音乐情感。而借助体态律动,学生的情感可以进入更深层次,实现学生肢体节奏与音乐节奏之间的互动。由此可见,体态律动能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发挥较大的教学价值。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体态律动,分析其与音乐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高效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从而推动小学音乐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学习欲望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生习惯跟随着旋律手舞足蹈,这体现了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内心产生了交互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围绕着小学生好动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实施体态律动教学法,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数蛤蟆》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配合音乐旋律做出不同的动作。有的学生幻想自己变成了蛤蟆,身体进行起伏运动,模仿蛤蟆的跳跃动作;有的学生假装自己正在数蛤蟆,通过手臂的摆动、眼神的变化来表现数蛤蟆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动作上的细节表现开展教学活动。在歌曲前半部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扮演蛤蟆,做起伏动作,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学习把控节奏。在歌曲的后半部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数蛤蟆的动作。借由体态律动教学法,将动作元素穿插到教学活动中,在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其对歌曲的理解。

(二)为学生创设情境,在教学中融入体态律动

情境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好地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情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教学中融入体态律动,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乐理知识、提高音乐技能。

例如,在教学《春天音乐会》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开展一节户外教学课,带领学生感受春天,使学生在春天的现实情景中观察不同景物的特点,在具体景物观察中学习体态律动。教师可以在户外教学中教授学生不同景物代表的具体律动形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乐理知识。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创编歌曲、动作的积极性,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创新思维和表现机会。这种情境与音乐节奏相结合的创新,使学生在音乐活动和律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

(三)应用体态律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注重动作的连贯性

节奏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节奏感,才能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欣赏和理解。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巧妙地将体态律动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身体律动中体会节奏的美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拍腿、拍桌子等动作来感知节奏,也可以让学生将动作与歌词进行结合,如歌曲中出现的动物名称等。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

例如,《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中“听,小狗在欢迎你,听,大马也欢迎你”,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模仿动物的样子,以此感受节奏。又如,在《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每句歌词创编动作。第一句“蓝蓝天空飞彩霞”,学生可以两手举过头顶做云朵飘动的动作;第二句“骑上了我的小红马”,学生可以两手放胸前做出骑马的姿势;第三句“挥动鞭儿唱起歌”,学生可以做出一手拉缰绳,一手挥鞭的动作;第四句“草原就是我的家”,学生双手朝自己,放胸前,做出“我”的姿势。教师引导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感受歌曲中每一句歌词的节奏是快节奏还是慢节奏,以此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四)发散音乐思维,优化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角色、情境等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驱动下感受音乐作品表达的人文情感。然而,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难以对音乐素材与教学要求形成清楚的认识。而在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开展音乐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将音乐教学转化为学生独立探究曲目、解读音乐作品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作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音乐作品的内涵与价值,实现音乐思维训练与体态律动教学的有效结合。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甘洒热血写春秋》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立足体态律动教学法导入多元化学习任务,锻炼学生的多元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学《甘洒热血写春秋》,对歌词、旋律进行品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教导学生写音乐短评,对歌曲的情感特点、故事情节进行评价。在学生熟悉了歌曲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这首歌曲是京剧《智取威虎山》的经典选段,展现了革命战士杨子荣不怕牺牲、敢于战斗的伟大品质。教师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和音频,向学生展示曲目中的音乐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在山上时,杨子荣会做出哪些动作?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探究,结合故事背景、情节联想动作,如与战友分别时的“敬礼”,上山过程中的“踏步”,回望战友的“鞠躬”,等等。通过发散思维,学生将情感与动作相结合,不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体态律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在后续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对体态律动教学的创新,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方面着手,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为教学改革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杨文静,刘硕.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措施[J].科普童话,2020(16):107.

[2]周碧俊.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0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