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高洁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十中学    277700

摘要: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相对较多,而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之一,更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适当渗透家国情怀的相应理念,让学生能够透过历史知识对家国情怀形成深刻的认知。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实践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时,学生若具备家国情怀,就会形成一种使命感,并对历史形成一定的认同感。但在进行教学时,家国情怀的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学生通过充分学习历史知识来对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认知。而教师也可以借此促使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性格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并运用科学的视角来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体会其中的内涵。特别是在学习中国历史的知识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家国概念,在教学时应致力于挖掘课程中的德育价值,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同时,教师也可以围绕着爱国主义思想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行为来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浓烈的家国情怀。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更为正确的认知,并借此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由此可见,在未来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应当可以看作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同时也可以将其视为提升学生历史知识水平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1]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方式

(一)从教材中挖掘家国情怀素材

家国情怀对学生的行为发展具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将家国情怀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就可以使得学生透过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来深入体会家国情怀对历史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这样既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借此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时,高中历史教师不仅应当对历史事件的发展以及时间节点进行讲解,还应将深入分析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全民族抗战体现了特殊时期中华儿女对打击侵略者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抗日战争的相关影视作品,使学生能够了解那段时期,中国民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2]

(二)结合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即可。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创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而若想促使学生更好地形成这种素养,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对历史现象进行还原,让学生借助于身临其境的感觉来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状态中,进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教师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影视作品来对那段时期的历史知识形成初步了解。而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身临其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那段时期中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事情。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来思考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产生代入感,同时可以结合自己在以往学习历史知识时所掌握的相应内容来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家国情怀就会变得更为浓厚,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变得更为牢固[3]

(三)借助历史人物反映家国情怀

历史人物是反映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围绕着某些重要人物来发掘其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家国情怀对历史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在此期间,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选择一些正面的人物形象,以供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在形成家国情怀的基础之上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对历史人物也能够进行科学的评判。

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历史时,就可以以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在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的邓世昌等人物事例来反映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挽救国家危亡而所求的努力,并借此体会其中的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结合这些仁人志士的历史事件与教材中的相应内容进行串联。如在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后,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虎门销烟后英国政府对中国政府发起的鸦片战争,以及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民众奋起反抗,保卫国家的英勇势力如抗击英军的关天培、三元里人民抗英运动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历史事件,对家国情怀形成深刻的认知。而在学习抗战的历史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介绍抗日名将的事例,体会其中的家国情怀。如东北抗联的赵尚志、杨靖宇等杰出英雄。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杰出人物的事例,就能够很好的加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而教师则可以将其与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串联,以促使学生能够在深入体会家国行为思想的基础之上,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

结束语:总的说来,为了促使学生形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将核心素养的内容渗入进去,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更应当被教师看作是教学重点。基于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就必须要根据教材的相应内容发掘其中的家国情怀,并将其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够透过深入学习的方式不断深化对有关历史知识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借名人事例来体会其中的家国情怀。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对家国情怀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而这正是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时,需要教师重视的一大内容。

参考文献:

[1]林惠恩.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实践探索[J].亚太教育,2023(06):46-48.

[2]郭发.谈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2022(03):120-122.

[3]魏晓东.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J].教育观察,2021,10(43):30-32.
作者简介 :

高洁1995.09  女 籍贯:山东郯城 民族:   汉族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 历史学  邮编:   27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