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1

0202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冯靖然

广州市番禺区天誉小学 

【教学内容】教育科学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 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第4课第48-50页。

【教材简析】

根据课标要求,本课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本课是《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先估测、后实测物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小,也认识过弹力,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符合学生对力的认识规律。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学习过温度计,将知识迁移到弹簧测力计中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但在本课中,学生会新认识一个相对陌生的测量单位——牛顿,对于力的估测方面是有难度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探究性学习,知道并理解其基本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的方法,领悟和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探究实践: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态度责任:在探究学习中进一步培养研究力的兴趣,树立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学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能规范地操作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智慧课堂平板。条形盒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重力的物体、学生活动手册、橡皮筋、回形针。

IMG_256【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1.比赛拉一拉弹力绳

你是通过什么信息判断谁的力气比较大的?单凭眼睛观察,我们很难看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工具的帮助。

2.研究运动和力时,我们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

找两名差不多力量的学生来拉弹力绳。通过观察弹力绳伸长的长度判断力的大小。

弹力绳有很好的弹性,可以直观呈现产生弹力的原理。学生大课间有接触弹力绳,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揭示课题。

探索

(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1.介绍弹簧测力计。

2.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组成及其作用。

3.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师归纳。

(1)提环;(2)弹簧;(3)指针;(4)刻度板;(5)挂钩。

4.再次观察测力计,讨论:

(1)拉挂钩,看弹簧和指针怎么移动;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每一小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5.小结: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示数也越大。

6.认识一个新的单位: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7.弹簧测力计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呢?每一小格呢?最大测量值是?科学上把这个叫作量程。

(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短视频学习测量物体重力大小的方法。

2.提问学生,讲台展示步骤,全班点评。

(1)估测。(2)调零。(3)测量。(4)不超量程。(5)平视。

3.小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大小,并记录数据。

(一)

小组内观察教师准备的弹簧测力计,思考并讨论问题,认识弹簧测力计。

小组内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测力计,活动后在全班分享交流,教师点拨。

(二)

1.观看操作视频,学习测量步骤。

2.用手拉测力计,感受不同大小的力。

3.测量不同物理的重力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自主汇报观察结果,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弹簧测力计和使用弹簧测力计是有先后逻辑关系的,先仔细认识其结构,为了后续的测量打好基础。

研讨

1.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结合本课知识进行研讨交流。

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了解并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结

1.总结。

2.课堂练习。

学生总结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习内容,更好地巩固知识,作知识性评价。

拓展

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测力计,再次巩固测力计的测量方法吧!

课后完成自制测力计的制作。

拓展并巩固,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教学板书】

IMG_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