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2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位海红  ,孙鹏程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鹤北小学

著名史学家汤恩比曾指出:一个民族或社会能否打开僵局,有赖于是否朝着创造的方向迈进,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或社会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冲击,亦不足以适应现代世界的变化。”事实上,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的进化、文明程度的提高都与创造力息息相关。英国科学家霍伊尔指出:“今日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国家,则明日将沦为落后的国家而羞愧。”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具的禀赋,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发展进步的原动力。

我国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做的如何呢?根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最强的,但是传统教学中强调背诵记忆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创造力排名却倒数第五。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再以传递固有文化为满足,更强调适应未来的“挑战性”“多变性”“新奇性”的社会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头戏。

一、师生关系的改变应该实施创造性思维教学

师生关系的改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传统的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如父母,学生只有听话的权力;教师正确与否,学生无权与其争辩。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观念。在这种关系下,学生由于心理受到压抑,不能产生创造性想法,就是有了也不敢言表,而创造性思维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实施民主教学,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由整天绷着面孔不苟言笑的师长,变为和蔼可亲、面带微笑的朋友。师生平等探索,容纳学生各种不同意见,放弃权威式的发号施令,这样就去掉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屏障,师生关系也变成了朋友式的关系,实现了真正的师生平等,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上进性、发散性、想象性的勇气和信心,为创造性思维奠定了思维的心理定势。

二、课堂管理方式的转变

课堂管理方式的改变,是能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有的教师上课对学生的管理很严厉,学生在教室都得坐的挺挺的,规定不许随便说话,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等一个个命令,几乎把学生变成木偶剧中的人物。这种学习环境怎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而创造性思维教学,就是要尽力让学生的心情放松,让学生感到心情愉快,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如有一次到美籍教师授课的班级去听课,进教室一看,学生用桌子围了一个圈,学生坐在凳子上,而教师却坐在了一位学生前面的桌子上给学生讲课。这种教学方式不是我们每一堂课,每一位教师都要效仿的,但这种课堂的管理方式却说明了师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营造了自由的氛围。学生只有在自由、无拘束、无评价的气氛下才能放飞思想,使大脑皮层兴奋,发挥其充分的想象力,从而发挥出创造的能力,结出创造性思维的花朵。

三、授课方法的改变

科学的授课方法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动器,与创造性思维有关的课堂授课方法很多:

1、鼓励式的教学方法。

中国有句古话说:孩子都是朝大人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学生提出一些不平凡的意见、问题,有的可能与教师的意见相左或是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时,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和赞美。赞美的语言能使人心情愉悦,愉快的心情能使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分泌畅通,创造性思维便可应运而生,同时学生看到教师对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学不是压制、排斥,而是鼓励、赞美,这会引起更多的同学大胆地提出新的构思,鼓励能增加学生创新的勇气。

2、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创造性思维的导火索,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条件,让学生选择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果,给学生充分讨论思考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教师独占课堂,为了使课堂显得有条不紊,使每节课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教师就提供给学生解决每一问题的具体方法、步骤,学生只需牢牢掌握就可以了而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充分运用启发式刺激学生的大脑,也就是脑力激荡。这是美国奥斯明博士所倡导的,它是利用集体思维的方式,使思想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引导出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在班级教学中,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再以小组或全班参与,共同发挥而提出不同的见解,此方法的优点在于:一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能自由的发挥,每位学生所提出的意见或构思都具有相互感染的作用,它不仅启发了一位同学的想象力,还引发出一连串的创造火花,让同学们讲出来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二是大家不会相互批评别人的意见,学生在没有挫折感中激荡、讨论,会焕发出学生的真实的才能。三是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心理,大家在不认输不示弱的激荡中看到别人或其他组的,好的想象或构思,个人的想象或构思也会被启发和激荡出来。

3.提问式的教学方法。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恰当的、适时的、技巧的提问,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钥匙。一般情况下,提出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软性问题,一类是硬性问题。硬性问题是一种封闭性的问题,通常只要求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和答案中选取或回答正确与否。着重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记忆、分析、判断。软性问题也就是开放式的问题,这种问题不强调或没有惟一的标准答案。主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指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局限于现有知识的范围,不遵循传统的固有的模式,采取开放的分歧的方式,以衍生出各种可能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创造性问题产生的最大来源是发散性思维,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知识程度,能引起学生回答和探讨的兴趣,所以此问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

四、利用布置作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布置作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量的作业不仅是为了巩固检查所学知识,适当和适时的作业内容还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空间和场所。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不愿意做作业,应付检查作业,原因在于布置的作业形式单调、内容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做作业成了简单的重复,大脑中枢神经进人了半睡眠状态,创造性思维何谈而起呢?

教师布置作业要想突破传统作业的束缚,解除学生机械式抄写的痛苦,可以从以下几点做一些改进。一是多样性,不是千篇一律地抄写,作业的目标多样化,如:认知目标,记忆目标及理解、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二是兴趣性,作业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看到作业就想去动手动脑,激发学生主动去搜集更多的资料。摘抄更多信息,三是挑战性,作业由已知导致未知,由单样性结果导致多样性结果,让学生在探索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索感。四是适应性,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范围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适合其学习的内容、环境和学习方式中便可诱发创造灵感。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教学,就是教师要因材制宜地变化教学方式,千方百计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配合课程的内容启发学生创造的动机,充分利用创造性思维的策略,鼓励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创造行为的教学模式。

华罗庚说:“要想超过别人,非有独创精神不行。”要培养中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中国的孩子也有与计算能力一样出色的想象创造的“灵气”,就必须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迈向卓越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