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悦写”语文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悦读·悦写”语文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沈灵震

常州经开区实验小学213025

摘要: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面对学校现状和社会实情,笔者学校展开了“悦读悦写”课程体系建构和实践,对课程的特征、概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逐一梳理,让语文课程的重点落在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上来,关注知识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结构与社会、与学生实际生活沟通,让学生爱上习得能力、爱上母语。

关键词:悦读悦写  母语课程   语文能力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旨在满足具体学校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需求,在调研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而设置,这是“校本化”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精神实质。笔者通过对语文教研组老师问卷、访谈和学生的学业表现,分析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我发现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热情不足、语文关键能力(阅读与表达)比较弱的几个原因:第一,教师以教参为信条来教学;第二,知识本位,忽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情感目标的达成;第三,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没有结构关联,忽视师生交往的体验。基于以上问题,建构“悦读悦写”语文课程。

一、概念明晰,价值明确

(一)思考课程价值,提炼核心概念

     能力是胜任某项任务所需要的主观条件,是知识、技能智慧的综合体现。“读”、“写”,是指阅读与表达,这是语文学科最关键的两项能力,也是最复杂、综合,学生最难习得的语文能力。当“悦”与“读”“写”相遇,既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规律,又抓住了小学语文学习核心要点,更是对语文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体现:学生获得认识世界、感悟世界、实现自我的特有的路径、视角,发现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及思维转换的策略和经历,丰富情感,提高言语智慧,最终获得宽广的精神视野和较高的精神品味;打造中国学生的汉语根基、精神根基和文化根基。”

校本化实施下的语文课程——悦读悦写,基于儿童立场设计课程。阅读和表达是互逆、互通、互相影响的。围绕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交流能力(含听话、说话),引导儿童轻松快乐地学习母语、使用母语、热爱母语,从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民族自信的孕育,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定义课程特征,确立具体类型

特征是独特性的理解,是对课程独特的理解,“悦读悦学”从三个维度进行特征定义:

1.悦在兴致盎然,指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不遗余力让儿童爱上读书,爱上习作,爱上语文。

2.悦在趣味横生,指向学习过程。把语文阅读学习和习作、口头的表达过程转变为充满挑战与趣味、互动与思辨的过程,让主动学习成为可能,吸引儿童全情投入。

3.悦在欣然往之,指向学习内容。个体对于自己体验过的内容或者熟悉的内容,亦或新奇的内容,最能形成学习期待,提供儿童欣然喜欢的内容,引领他们往语文最关键的能力形成的道路上带。

“悦读悦学”立足实现儿童母语学习的精神家园的建立,确立两个类型:

1.悦读。阅读活动是由信息,心理活动,阅读者主体状态等要素综合互动来完成的。当然,信息是外在的,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引起阅读者的反应与内化。新异的,与读者生活经验有关的信息,更能引起读者的积极反应和内化。悦读,站在青少年的育人角度,以教材和教材相关联拓展材料,以及课外整本书为内容,形成知识的获取、信息的输入的内外沟通渠道。

2.悦写。 建立真正的言语实践环境——自然条件下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活动、人际交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读者意识立场,唤醒表达冲动;设计情境现场,生发表达素材;设计辅助支架,构建表达规律。

二、顶层架构,形成体系

    课程结构是课程实施的基石。该课程围绕课程目标,充分挖掘语文学习的相关资源,整体建构基础性、拓展性、选择性、综合性四个课程体系。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参考,以学生整体发展、年段有序衔接为依据,抓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各年段培养核心任务:立足基础教育,促进儿童主动、健康成长;立足母语教育,把握语文教育的规律和核心;用轻松愉悦自然的阅读和表达方式培养主动、健康的学生。具体的目标表达如下:第一,满足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世界、自我表达、与他人交流、拓展精神世界的成长需要;第二,打造儿童的母语根基、精神根基、文化根基,形成以母语为载体的文化基础。第三,为学生形成言语个性和风格做基础,发展以言语为核心的独特的精神世界,观察和理解外部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三、建构内容,科学实施

(一)课程内容的精心选择

1、教材的解读与重组

以教材一个基本单元为单位,做整体分析;依据课标,针对具体的学习主体,建构具体的课时目标和学习的内容,以学期计划表、单元计划表、课时计划表设计教学活动;精心补充适当的、学生喜欢的精读、讲读、略读课文。

2、建构交流表达的序列

基于表达能力的整体、综合特点,建构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生动、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观察说话(写话)、童话创作、作文指导等课型。

口语交际课一年级单独开设,每周两节,每节课以一个主题展开,并建构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大胆举手、大声说话、互相倾听等表达的基本要求。其他年级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渗透在教学的具体情境和班级活动中。

童话就是为儿童生的,儿童爱听童话,爱读、爱讲、爱演童话,也爱自编自创童话。在小学阶段最适合用童话启迪、滋润童心,学校是他们创造童话的摇篮,听、读、演、仿创,老师选择童话材料和改编通话材料,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童话故事、说童话故事、续编童话故事,字生动有趣的读、说、编的过程中理解主旨、学习语言、培养想象力和语文兴趣,养成良好语言习惯。

作文指导,选择学生喜欢的写作形式展开——游戏作文、活动作文,先玩再写,教师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分别进行细致指导。

3、整本书阅读内容的年级设计

书的种类浩如烟海,当然也良莠不齐,挑选有价值的书十分重要。针对《课标》中各年段学生阅读量的具体指标,结合《标准》提供的阅读参考书单,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目,低段以绘本、童话为主,中段校园小说、魔幻小说、小古文为主;高段经典文学为主。

(二)课程实施的科学设置

儿童是活泼的,儿童的世界是七彩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学识的积累来自日常的点滴。但如果学识上的点滴积累不能带给学生愉悦的体验,天长日久,会带来厌烦,甚至是抵触。因此课程实施要更多地关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交往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力。

1.以内在逻辑推进课堂

     师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多种形式的互动是课堂生机和快乐的前提保证;层层深入推进教学是刺激学生好奇心和智慧挑战的动力源泉。依据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殊任务,形成具有开放互动特质的教学流程:热课积累——有向开放——交互反馈——集聚生成。

     热课积累:结合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以小主播、开火车、赛一赛等形式自主进行语文积累,引发学习期待,为接下来学习做铺垫。

     有向开放:以核心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教师围绕课时目标,通过开放将学生身上的资源释放出来,激发、捕捉、利用、组织学生各种性质的资源,并使其成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此时,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活动的空间。

    交互反馈:这是因前一环节而生的一个步骤,在理论上是在“有向开放”基本完成后后的继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多的情况是与“有向开放”互相穿插。反馈的几个类型交织进行:启发性反馈、补充性反馈、矫治性反馈;根据需要在一节课中通常会有两种以上的反馈方式: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小组之内、组与组之间、一人与全班。

集聚生成:针对开放后生成的各种资源的处理。对多种相对分散、局部颖的认识,进行聚类、清晰化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相对完整、丰富和较集聚前更高一级水平的概括或更近一步的问题。

2、采用长程两段的策略

结构是逻辑之美,发现教材中结构奥秘,对师生而言是有成就感的快乐。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概念,如,词、句、句群、段、篇、文体、人物、情节等,一般都毫无规律地分散在每篇课文中,正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一般。悦读悦写课程实施时,尝试用结构化的思维调整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按类相对集中,形成类知识结构,找到每一类学习的魂,把珍珠串成一串,然后用教结构、用结构长程两段式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三)课程评价的丰富多元

好的课程一定有好的课程评价。我们精心设计多元评价,以实现课程基于儿童发展价值的闭环工程,根据课程中的不同类型,从多个维度展开评价。

    1.一份全面的学业评价表

    学业质量是学校发展之本,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指标。本学业评价表以过程性表现和终结性结果相结合的方式,体现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客观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儿童一学期的语文关键能力做质性评价。

    2.一份“悦·期待”发展手册

发展手册从多个维度科学评价学生在悦读悦写课程中的表现: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老师、伙伴、家长、学生共同记录发展轨迹,形成全面的课程表现评价和未来发展期待。

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当个体在认知过程处于身心舒适、兴趣盎然、心满意足、心驰神往等“悦”的状态,学习认知活动必然能产生最佳效果。“悦读悦写”语文课程以新文化滋养儿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捍卫、传承、发扬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奠基。

参考文献:

1.吴玉如.《中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0.

2.张向众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