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方式创新探索——以“猜谜”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3
/ 3

古诗文教学方式创新探索——以“猜谜”为例

张丹[i]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摘要:

中国古典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职古诗文教学肩负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康优美的心灵的使命。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枯燥,学生学习古诗文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笔者以“猜谜”为例探索古诗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期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民族自信。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创新 猜谜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高职学生虽然早已过了“童子”的年龄,但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的特点明显。因而游戏教学法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比起其他游戏形式,猜谜游戏是各个年龄段都很受欢迎的。而且,将古诗文教学与猜谜游戏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了诗文猜谜的文学性、趣味性和启智性,不失为一种新型的古诗文教学模式。另外,谜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随意组编,一题一题之间关联性不大,可以根据课堂时间随意增减题目。这样游戏时长便于控制,题目编排信手拈来的游戏活动特别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堂。

一、书画猜谜

1.雅致的古代书画可以作为古诗文教学中猜谜游戏教学法的迷面。

古代书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象征性、人文性和民族性。它涵盖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具备智育、德育、美育的价值,可以促进语文教育功能的发挥。中国古诗词和中国画虽相得益彰,各有千秋,但在意境上都强调在一片虚无飘渺之中营造出含意不尽的无穷妙境,它们之间的这种相通性,造就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通达之感。诗画本一体,自然而天成,以诗作画的闲情,为画题诗的逸致使中国古诗文与中国书画融合,并且以此为追求创造出更高的艺术价值。许多古代书画实则是古诗文的图像呈现,这就为古代书画运用到古诗文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当前,很多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已经引进了古代书画。在所学古诗文旁边配上一副恰当的书画,不仅能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冲击,更能瞬间将学生带入到古诗文的情境当中去,在帮助学生解读古诗文上起到一定的作用[ii]

书画猜谜活动中的“书画”可以借用古代书画。书画作品可以是书画大家特别为经典古诗文所配,比如一些“题画”作品,不管是先有书画后配诗文,还是先有诗文后配书画,诗文和书画都达到了完美的契合。像李唐、袁枚、郑板桥等等都写过《题画》诗。无论从意境给人的感悟,还是从作家情怀角度,诗文书画融为一体。这样的书画作为谜面,学生在猜谜的同时已经受到熏陶,审美情趣得到提升。但是,这类书画与古诗文相配呈现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特别是在教材限定了古诗文篇目的情况下,想要找到与之相配的书画作品非常难。这无疑增加了书画猜谜准备过程的难度。因此,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古代书画作品来与需要我们进行猜谜游戏的古诗文相配。只要画面意境与古诗文相符,画作内容与古诗文没有太大出入,就都可以拿过来作为书画猜谜的谜面素材。

古代书画猜谜的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在课下完成。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小组与小组之间是竞争关系,不可以泄露任何古诗文篇目和书画信息。同学们将自己凑集好的素材交给组长或者教师,再有组长或者教师选取恰当素材编辑谜面,制作成ppt等便于课堂展示的文件格式。猜谜时多半要借助多媒体呈现书画的照片,再由猜谜者以抢答等形式竞猜,一组回答错误就失去答题机会,换其他小组继续竞猜,直到猜中谜底。

相比于师生随意发挥的书画涂鸦,古代书画,特别是渗透着人文气息的书画大家的作品,更能给人带来所谓“诗情画意”的美感,与古诗文蕴含的意境更加契合,更易于让人感受到古诗文作家想借文本传达的感情。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展示古代书画,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学习来说,能够启迪学生感受诗文美感,体悟作者情怀;对于猜谜游戏来说,更容易让竞猜同学联想到诗文篇目和文句,赢得猜谜游戏的胜利。

2.随手画就的涂鸦作品也可以被用来完成猜谜游戏教学。

火遍各个年龄层的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上曾播放过看图猜诗的环节。康震老师根据题目要求现场作画,选手吟诵出相应的诗句。形式新颖活泼,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其实这种形式完全可以迁移到我们的古诗文课堂上。

教学环节进行中,或者是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学生消化复习的过程中,都可以进行这样的猜谜活动。命题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某位同学,还可以以小组同学接龙的方式逐一进行命题和猜谜。谜面为命题人现场画出的与古诗文相关的人物、景物等等。为了增强趣味性,游戏过程中命题人不可以说话,也不可以写字。只能靠画画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古诗文句子或者篇目呈现给猜谜者。命题人可以在本子上画,也可以直接画到黑板上。整个猜谜游戏可以以速度取胜,即抢答猜谜,看哪位同学率先猜出谜底;也可以以数量取胜,即几组交互出题,看哪组猜得数量最多。引入了这个猜谜游戏的课堂气氛往往非常活跃,学生兴致高涨,欢笑声不绝于耳。为了实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规定在游戏过程中无论是命题者还是竞猜者,一概不许翻书或用其他任何方式查找资料。必须利用自己头脑中对所学古诗文的的印象完成。这虽然增加了游戏难度,但也迫使学生回忆每篇古诗文的内容,在那还中勾画古诗文画面,从中寻找可以命题或答题的点。这种思考往往从课堂延伸到课下,课堂上对古诗文产生兴趣,下课后投入到古诗文中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也就增多了。

相较于古代书画,师生随手画就涂鸦作品准备周期很短,用来在古诗文课堂玩猜谜游戏,更加灵活、易于操作。哪怕是师生在古诗文学习中突然来了兴致,临时决定想要玩一下书画猜谜游戏,也可以马上开始进行。而且,这种猜谜书画对于出题人的书法和绘画功底是近乎没有要求的,谜面的呈现也可以“断章取义”,只要抓住古诗文特点,尽量避免谜底争议就可以了。

书画猜谜可以的谜底可以设定为古诗文题目、作者,也可以设定为某个经典古诗文语句、语段,还可以设定为古诗文塑造的人物或者所描述的景物等等等等。只要参与游戏师生认同,形式内容规则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意设定。教师要注意游戏的氛围是轻松愉悦的,这是一个让学生从内心放下对古诗文的芥蒂,享受古诗文带来的乐趣的活动。无论是古代书画还是师生涂鸦,只要学生愿意去搜集与古诗文相关的素材,愿意跟着教师的节奏一起活跃起来,就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这样,一幅幅或者阳春白雪的雅致书画,或是下里巴人的信手涂鸦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拉近了他们与古诗词的距离,激活了曾有的诗词储备,让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文章通过书画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

二、人物猜谜

人物猜谜中的人物分为古诗文作者和古诗文中出现的主人公形象两种。也是比较有趣的一个猜谜游戏。它的操作也很简单,由命题人选取古诗文中对人物形象描述的一个或多个语句组成谜面,竞猜者根据谜面猜出人物即可。

由于古诗文中的很多人物形象是立体的,需要师生对其形象进行归纳总结,因此这个人物猜谜游戏要在教师讲授完相关股诗文篇目之后进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判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总结一下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比如有: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iii]

另外,由于不同学生对人物表述的不规范性,在进行人物猜谜之前以及竞猜过程中出现争议的时候,教师也要将古诗文中常见的典型人物形象概括出来,反复强调。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遭遇贬谪的悲士形象。如陈子昂。

在学生没有足够的古诗文储备和一定人生阅历之前,对所学古诗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难免陷入“强贴标签”境地。比如,提到屈原,头脑中马上出现的就是“爱国”,但什么是“爱国”,他的这些举动怎么就体现他爱国了?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往往不求甚解。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可以不必太纠结。哪怕只是“贴标签”式的记忆,只要学生心中对这些古诗文大家、经典形象留有印象,那么随着学生人生阅历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自然会慢慢真正理解这些“标签”的含义。当然学生悟性不同、体会也终将不同,但这些就不是教师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上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三、对联猜谜

比起前面几种猜谜形式,对联猜谜的难度要稍高一些。谜底可以是古诗文篇目、作家、事件等等。因为与古诗文相关的对联往往无法只以诗文入联,它还需要增补其他相关内容以满足对联的容量。因此,对联猜谜不仅需要学生对古诗文熟悉,还需要对古诗文相关的文学常识有所了解。

比如,在讲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很多教师会引用“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iv]这副对联。对联中的所有词语都是与辛弃疾相关的,所以这个对联的谜底就是词人辛弃疾。作为猜谜游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去猜,一般只要能确定一两个词语,就能猜出来了。但是为了古诗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联猜谜这类需要解释的谜面教师可以多占用些课堂时间接着游戏活动把问题讲透。在学生竞猜辛弃疾这副对联时,大多抓住了“继东坡”“南宋”两个词语。东坡指苏轼,“大江东去”出自苏轼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而继苏轼之后写豪放词的词人虽多,却只有辛弃疾与之同为豪放派代表词人,并命为“苏辛”。有了这个认知,学生看完上联很快就判定出对联说的是辛弃疾了。再有谨慎些的同学用下联的“南宋”来印证词人的朝代。辛弃疾恰好是南宋爱国词人,与之前的结论吻合。因此,这副对联写辛弃疾就毋庸置疑了。按照这个思路分析,学生不难猜到谜底,但是对联中还有其他相关知识,如果这样放掉了,就是教学资源的流失,就太可惜了。所以,在学生说完自己的分析思路,并且宣布分析正确之后,教师还是要做补充解析的。像上面的对联教师就要介绍典故知识、词人作品以及词人毕生思想等知识点。

这样,对联猜谜进度肯能会慢些,但学生在一幅对联中掌握的知识量已经堪比一节古诗文赏析课了。而且,以对联猜谜的形式呈现这些知识点,学生接受的积极性会更好,记得会更扎实。而且一副对联中的知识点都会有常识性的和有些难度的。学生根据浅显的常识性知识点就能猜出谜底,这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这份成就感带来的愉快心情能够刺激学生主动去思考对联中其他词语代表的是什么意思,继而掌握新的知识点。经常会有学生很快猜出谜底,说出自己的分析以后,很急切地想要知道其他词语含义的。这时,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在古诗文学习乃至整个大学语文学习中都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猜谜游戏可以和比赛游戏结合进行,就是将之前谈到的“以比赛的形式展开游戏教学”中的比赛内容变为猜谜。书画、人物、情节、对联等等形式的猜谜活动都可以运用。若是与比赛结合,学生会更有积极性。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的游戏,学生参与热情高、诗文吟诵声情并茂,课堂效果是最好的。这个时候,每个小组对古诗文感兴趣或者古诗文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就会特别受欢迎,大家会争抢跟这样的同学一组。因为一名同学答对了,全组同学都可以加分,这样争得“学霸”同组,就可以加大课堂得分的几率了。同时,作为“学霸”以及“准学霸”也会在这样的游戏中增强学习古诗文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古诗文积累。也会有一部分同学初始阶段对这样的游戏活动无动于衷、嗤之以鼻。因为他们对古诗文本身不感兴趣,也并不认为自己可以加到分数。但是几个回合下来,特别是当他发现有他可以答出的题目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融入游戏了。

猜谜游戏比较适用于有一定的古诗文积累之后,否则或是所学太少,用排除法一猜即中,没有波澜、没有挑战,趣味性降低;或是对古诗文一无所知,对谜面皆是迷茫状态,无法给出答案,使得游戏不能继续。所以猜谜游戏举办在学期末,学习任务基本完成的时候比较合适。为了扩大猜谜范围,所选用的古诗文篇目可以不拘泥于本学期所学,也可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或者是可以温故知新的中小学所学篇目。要注意的是,猜谜游戏里的古诗文谜面一定不能太难。或者起初阶段不能出太难的题目去打消学生的游戏热情。一定要关注到教室里坐着的全体学生。原本就喜欢学习古诗词的同学自然古诗词储备丰富,

另外,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也为了猜谜的公平性,在出题者设计谜面时就要把谜底一起写好,在有人回答正确后公布谜底。谜底不能随意更改。任何游戏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这是游戏得以继续玩下去的起码要求。

游戏的古诗文课堂游戏是为了增添学习的快乐。教师特别注意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为了游戏而游戏,特别不能占用大量课堂学习的时间进行游戏。语文教师是有尊严的,我们可以为了增添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设计一些游戏,但我们并不是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也不是团队拓展活动的领队、教练员。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的教授、人文情怀的熏陶、高尚人格的塑造才是教师要借助课堂传达给学生的。游戏的设定必须是为古诗文教学服务的,每一个游戏环节的设定都要配合教学目标的适时,每个游戏过后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而对于学生而言,接受了这样一种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古诗文的教学形式必定会容易得多。接受了趣味学习的形式,再由这种教学形式带动教学内容,古诗文教学必定朝着事半功倍的方向大步走下去。


[i] 张丹,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师

[ii] 《语文优质课教学套路化表现及反思》,黄玉兵;《语文教学之友》;2019-10-08

[iii] 《词汇教学中情景语境策略的运用》,徐钦. 词汇教学中情景语境策略的运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32):168-169.

[iv] 辛弃疾纪念祠的楹柱挂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