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教融合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高校产教融合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许晓峰  汪金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510006

摘要:为了更好的推进高校教育发展,各大高校必须对原有的教育目标及教育模式进行深化改革。在这种情形下,产教融合基地在为高校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保障。本文从“高校产教融合基地的内涵”“国内外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现状”“建设产学融合基地的解决措施”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高校产教融合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地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产教融合;建设模式;运行机制;

正文:教育部在《普通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介绍》中已经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大高校必须对原有的教育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开展教学。在这种教学理念下,高校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学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实验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学深度融合。

一、高校产教融合基地的内涵

高校的产教融合主要是政府、学校、企业根据某一专业的需求共同打造的实践培训基地,具有执业技能鉴定、执业能力培训、新技术应用研发、高技能人才培养等功能;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示范性等特点。高校产教融合基地目标是完善现代本科教育体系,推进本科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对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和改善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服务体系建设和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产教融合基地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高校产教融合基地的研究。本科教育与产业相结合建设的产教融合基地被很多国家公认为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比较知名的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其共同点是企业全程参与办学过程,重视企业积极性的发挥。根据侧重点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以企业为主的模式,典型的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制”;以学校为主的模式,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以行业为主导的模式其代表是澳大利亚的TAFE。在我国,高校产教融合基地是开展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主阵地。目前,国内针对高校产教融合基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关于产教融合政策的研究;关于产教融合内涵的研究;关于产教融合价值的研究;关于产教融合动力的研究;关于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关于产教融合路径的研究。产教融合基地作为沟通人才供求双方的桥梁,能够将人才培养需要的资源有序组合起来,构建一个高素质技术实验人才培养共同体,进而不断充实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的内涵。

三、建设高校产教融合基地的解决措施

3.1明确功能定位,构建"高校为主、企业参与"的共建机制

一是明确定位。把高校产教融合基地的核心功能定位在对应产业不同岗位的能力培训上,同时依托基地为技能人才提供综合服务,逐渐形成以实践能力培训为核心,集能力鉴定、实验竞赛、技术交流、师资培训、实验展示、职业规划、就业服务、实验方法开发、评价模式创新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体系。二是资金保障。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校自身优势,政府提供政策和一定的资金支持,依托高校现有产教融合基地,建立面向地方的区域公共实践基地,同时引进企业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共建模式,为公共产教融合基地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2创新运行模式,构建“购买服务、协调维管”的共管机制

一是加强政校合作,地方政府每年投入一定体量的建设和运行资金用于购买服务;学校定向委托校内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维管,并组建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企业管理人员参与的维管队伍,可以有效降低维管成本,同时规避了管理机构设置困难的矛盾。二是破解制约高校公共产教融合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在实践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政策落地和机制保障问题。三是建立政校企共建共管领导小组,统筹基地建设管理,强化基地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真实任务开展实验,以服务收入换取企业技术支持,建立“输血”与“造血”、公共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补给机制,有效解决设备维护与更新问题。

3.3保障持续发展,构建“多元参与、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

首先需要强化实践基地开放共享功能。作为资源整合的“混合体”,高校公共产教融合基地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同时,又紧密对接学校专业建设,共享程度高,要全面向区域行业企业、高校、培训机构和社区开放,努力满足各方需求。其次,开发智能化管理平台,努力实现随时预约、全天候开放预约机制,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最后,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创新对外交流合作模式,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土优势,切实发挥高校产教融合基地的引领作用。

总而言之,高校与行业企业基于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双元”育人管理体系,要高度重视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结合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求,制订并逐步完善管理计划,依法依规实施科学化管理。高校和企业要联合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企业的生产过程出发,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规格,严格依照专业对应的岗位实验技能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依据企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理念和发展趋势等,及时调整育人策略;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要加强学生入企实训时的监督,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学生入企实验、学习和生活状况,注重收集和听取学生入企实验的信息反馈,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管理,同时维护好学生入企实验时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孙朝栋,张桂华.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9(A2).

[2]马会媚.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3.

许晓峰 1973.5 性别     男,民族    汉,籍贯   广东汕头 职称:副教授,学历:大学,研究方向: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