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2

对农村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

邓媛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中心小学425000

摘要:阅读指的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知识的一个心理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知识,完善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故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和阅读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发挥阅读教学的意义,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思维、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可塑性,重视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思想,以此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农村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

第一,阅读难。农村地区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发展,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没有城市地区的家长关注程度高,特别是语文阅读方面,家长意识的缺乏以及经济条件较差,导致学生除了课堂阅读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课外书籍,进而造成了学生出现阅读难的问题。另外,农村学校的建设水平也十分有限,很少会开设图书馆等场所,使学生无处阅读,没有阅读资源;第二,阅读兴趣不高。很多农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自主阅读兴趣,甚至有一些学生厌恶读书,很少会主动静下心来阅读,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都有待完善,这些都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1]

二、农村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

1、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小学生受到自身的识字水平和生活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在语文阅读上容易遭遇诸多阻碍,进而丧失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插图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引入相关的绘本读物,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2]

例如,《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几只小动物。作者将动物拟人化,赋予动物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描述了鼹鼠因为不小心弄撒了包裹中的花种,在第二年春天的时候,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就开满了鲜花,十分漂亮。学生如果仅仅阅读文字,单纯凭借自己的想象很难直观地想到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什么样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于是教师决定采取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先带领着学生欣赏教材上的插图,从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题目所说的开满鲜花的小路。另外,在图片刺激下,学生不由得对这篇课文产生了好奇心,迫切地想要知道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开满鲜花的小路到底是怎么来的?

除此之外,教师为了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还引入了《大榕树下的熊爸爸》这一绘本故事。这个故事和《开满鲜花的小路》类似,也是一则童话故事,作者用色彩丰富的插图和简短的文字讲述了熊爸爸小时候的故事,旨在告诉我们要拥抱自己的梦想,也要致力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一定是充满艰难险阻的,但同时也是充满乐趣的,我们只有坚持才能实现梦想。教师在引入这个故事以后,成功引发了学生对未来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斗志,使学生对梦想,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憧憬。

总之,教师通过采取图文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并结合课文内容,融入了绘本故事,使课堂的阅读资源更加丰富,学生的阅读热情也相较之前更高了,最终,所有学生都完成了阅读和思考。

2、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儿童心理学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就是0-13岁的时候,儿童时期记住的东西,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因此,我国教育部门逐渐地开始重视儿童阅读,并尝试在儿童阅读教学阶段,融入我国的国学经典内容,旨在丰富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指引学生感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学生的一生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要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指导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经典的国学作品,以此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如,科学研究发现人在13岁后记忆神经不再生长,所以要在13岁之前读大量的四书五经,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做到满腹经纶。另外,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记忆力基本上属于海绵式的吸收,在读书方面受到教师的影响较大,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有教就有,不教就没有。为此,教师精心选择了几部经典的国学作品,《论语》《老子》《唐诗》等,组织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活动之前,教师先分析了班级学生的学情,低年级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很难自己完成经典阅读。于是,教师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譬如《论语》,教师指导学生从第一篇第一章开始,用手指指着书带领着小学生跟着念,要求低年级的学生每天100字,读100遍,完成的学生,教师要加以鼓励,给孩子100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打卡,学生逐渐实现了熟读成诵。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论语》《老子》《唐诗》的诵读。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诵读一段时间的国学经典后,其个人素质、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由此可见,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小学生自身潜能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同时,教师通过组织此次诵读活动,还培养了学生乐观、自信的性情品德,进而在“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了教育和启迪,在很大程度上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之后的阅读习惯养成等奠定了基础。

3、强化阅读指导,完善学生的阅读技巧

阅读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面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强化指导水平,避免学生做无用功,阅读效率不高。

例如,在《大禹治水》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注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教师经过观察发现,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时都是干巴巴地捧着书念,很少会拿起笔做记录,这就反映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技巧还有待完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决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做批注。

首先,字词批注。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其在阅读中遇到的最大的阻碍就是生字。因此,教师在带领着学生初次阅读时,要求学生勾画出本节课的生字以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学生也可以开动脑筋猜一猜,这些词语会是什么意思。如有的学生圈出了“泛滥”一词,并猜测可能是水溢出来的意思。

其次,重点句子批注。《大禹治水》这一课有很多重点句子,这些句子具象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需要学生对句子进行深层次的、多方面的阅读和分析。于是教师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课文的重点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如有的学生找到了“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这句话,并作批注:从这句话中我了解到了大禹治水的起源,因为在很久之前,洪水经常泛滥,导致人们无法正常的生活,所以大禹才决定治水。

最后,整体批注。在课文阅读完成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文旁边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可以写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也可以写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学到的知识等。

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所有学生都学会了做阅读批注,掌握了基础的阅读方法。

综上所述,基于农村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教师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天性特点,采取图文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另外,教师还要分析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陈艳.新的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J].学周刊,2022(24):133-135.

[2]张红霞.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J].科技资讯,2020,18(20):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