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6
/ 2

学科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付菊

重庆市万州南京中学  404000

摘要: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种因素进行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在实际活动中逐渐挖掘古诗词内容的文化魅力,促进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学科素养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导向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讨论学科素养,主要应当基于新课标当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四个要素来进行。新课标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这些描述可以发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清晰的,这些目标超越了一般的知识层面,明确指向学生的学科素养,而且这些学科素养描述具有显著的语文学科特征,具体教学当中应当紧扣教学内容,来让这些学科素养充分落地。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在这些语文学科素养的理解基础上,去设计并实施相应的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显然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内容记忆与复述,而应当思考语文学科素养能够对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起到怎样的导向作用,同时又应当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语文学科素养的逐步养成。其中,前者是重点,也是传统古诗词教学的盲点。当教师习惯了应试需要而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语文学科素养的导向作用基本上得不到体现。因此要让学科素养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起到导向作用,教师自身就必须跳出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走出应试的需要,真正在面对古诗词的时候去揣摩其语言运用,去训练自身的思维能力,去领略古诗词作者是如何进行审美创造的,在此基础上进而发展学生自身的文化自信。如果这样的教学目标得到实现,那么学科素养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导向作用就充分体现了出来。

二、学科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通过阅读的巧妙运用,体会诗词的语言特色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留下的一种珍贵的学习资源,古诗词内容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而且蕴藏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生命哲学。在日常汉语古诗词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其语言的含义和特点,就要在对其进行有效阅读的同时,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重视阅读的作用,在课堂预习中,应自觉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诵习惯,从而为进一步认识诗词的语言特征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通过有效的预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通过朗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各种诗词的语言特征。比如,在教学《观沧海》一诗时,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利用微课为学生进行生动的教学,并在诗词朗诵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初步了解诗词的语言特性和节奏。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语言特征和美感,并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与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产生共鸣,努力感受到诗人潜藏在其中的情绪和思想,从而提高诗词的学习效果。

(二) 以字词分析为基础,加强对语言的理解与认识

尽管古代诗词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文学性,但由于年代相对较久远,表现手法较为隐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经历来正确地把握其含义。对初中生来说,掌握词义是掌握诗词的基本前提。因此,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古代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单纯讲授词义而忽视其深层内涵的教学方法,强调在对词义解读的基础之上串联古诗词整体内容,引领学生从诗词整体意境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三)以诗词为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学生的学习中,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进程,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与协助,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育的环境,使其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积极探索、思考,逐渐增加思想的深度。在营造课堂学习气氛的时候,教师要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把学生的学习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解读诗词之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古代诗词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文学美,如:语言美、意境美、思维美。在具体的教学和运用中,要挖掘古典诗词的教学要素,从修辞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比如,在《望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欣赏的基本结构。一是在语言特征上。古人在写诗词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精力和感情都投入进去,把自己的思想都集中在一个字上,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丰富。在这首诗中,“钟”和“割”二字的意境极强,将泰山的奇观和雄伟壮阔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语言的运用。“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一联是以设问的方式来表达,它在整个结构中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则运用对偶的手法,不但使句子的结构简洁,而且使意思的表述更为婉转。三是对情绪的阐释。作者在描绘泰山风光时,抒发了对泰山雄伟壮丽的赞叹之意,同时又透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隐晦地表达了他不畏艰险、敢于攀登的凌云雄心。

结语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以学科素养为基础的古代诗词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文化传承,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教育,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喻腊平.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J]. 考试周刊,2019(44):68.

[2] 沈红春. 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 情感读本,2019(3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