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9
/ 3

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研究

张男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邮编:510700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审美观念的关键阶段,美术教育则是塑造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初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的艺术教育正经历从单一的传统绘画技巧教授到多元文化审美与动手能力综合培养的转变。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感知和评价活动,涉及对美的对象的理解和欣赏,因此需要从艺术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等多角度深入研究审美的本质和特点。初中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艺术创作和鉴赏中自由发挥,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如何在初中美术课上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分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探讨相关的教学策略,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课程;审美素养;美术教学;策略研究;情感体验

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审美素养要趁早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趁早培养审美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和审美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在其他学科和领域的表现。孩子在儿童时期对周围的事物有极强的感知能力,对颜色、形状、声音等都非常敏感。这是培养孩子审美素养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阶段的他们对美的感知是最直接的。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审美观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因此,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审美素养不仅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还包括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和审美实践,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孩子的审美需求和发展特点,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尽早开始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

2.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在审美教育中,教师通过引导欣赏美术作品,帮助学生深入体验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拓展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度。这种审美教育不仅局限于欣赏美术作品,更是在情感层面上与之产生共鸣,借助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理解作品,学生的情感认知体验不断提升,审美情操也得到增强。这种情感体验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起着重要作用,使学生更加敏锐地感知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使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更具洞察力。

3.塑造学生良好审美素养

审美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局限于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还广泛涉及到对自然、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感知和评价。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审美的内涵和外延,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态度。通过学习和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知到各种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他们逐渐学会运用作品的形式、色彩、质感等元素来评估其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培养他们的艺术鉴别能力,进而形成独立的审美观念。学习鉴赏艺术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应学会对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提出质疑,并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更加深入、全面的审美观,并鼓励他们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

4.拓展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在绘画、造型、设计等活动中得到全面的综合能力拓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绘画、造型设计的技能,更是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绘画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中产生创意,并通过绘画、造型表达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这种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1.开展多元化的审美教育

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育,在教学中引入音乐、舞蹈、戏剧、哲学、历史等跨学科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利用日常学到的多种其他学科知识来欣赏艺术作品。

例如,当欣赏弗朗斯西·培根的绘画时,除了从欣赏和分析绘画材料、表现手法本身,可通过介绍哲学家德勒兹对培根绘画在哲学与精神层面的深入分析来启发学生的一件艺术作品的深层次思考。在各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渗透审美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发现和欣赏学科中的美感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素养。

2.从学生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佳的老师,能驱使学生主动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并维持持久的动力与热情。因此,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培养审美能力,可以点燃他们对艺术和审美的激情,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各自的兴趣爱好、优点和天赋。基于学生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更加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让他们能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审美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审美能力,可以让他们在艺术创作和审美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培养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艺术领域以及其他学科和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要求日益提高。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审美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3、组织实践性的美术创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户外写生创作实践来提升其艺术技能。这种实践性的创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自然风光或城市景观的美,激发学生对于周围环境的独特感悟,并通过绘画、素描等方式其表现出来。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探索艺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在组织户外写生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自然环境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感受并描绘自己所见所闻。通过这样的深入感知与实践,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景物的美感,并通过绘画、素描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展现出对美的独特理解。这样的实践不仅可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捕捉美的瞬间,并其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出来。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对不同景物的观察与描绘,学生也能够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现手法来展现创作主题,使其作品更加富有独特性。

4.艺术史与文化的整合

教师可以介绍不同历史时期艺术风格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与历史发展的关系,促使学生对于艺术创作的历史沿革以及文化传统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感以及思考角度。教师通过讲授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受到的艺术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这种深入了解历史背景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汲取更多的灵感,同时也让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国书法时,除了教授学生基本技法之外,还可以介绍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演变,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与文化背景对于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的影响。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书法艺术,同时也能够了解书法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样的全面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文化修养。

5.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创作与评估机制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个人视角解读艺术作品,避免追求唯一正确答案。这种个性化解读不仅深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例如,观赏油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画中的内容、画家表达的情感或主题,以及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对他们的影响。这使学生从个人角度加强对作品的感知,形成独特见解。个性化解读还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现并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通过艺术电影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深入思考并将作品情感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更贴心的个性化解读,深化情感体验,提升审美素养。为有效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需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包括评价作品、观察审美行为、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同时,需不断完善评价机制,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评价目的和意义,从而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

6.艺术作品的地域特色塑造

各国因地理、气候、语言、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而产生了风格迥异的文化特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略中外文化差异,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寻找本土文化特性,并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将其展现出来。例如,笔者一次和外国友人闲聊时发现,在英、法、西等语言中,竟然没有“撒娇”这个词。当一个欧美人试图准确理解“撒娇”这件事的含义时,需要用很多语言从多方面进行描述。再比如,在中国人看来,热和辣完全是两种感觉,但由于英语中的“Hot”这个词同时有热和辣的含义,欧美人竟然认为喝热水时的烫感与吃辣椒时的辣感是相同的。这种表述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引导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时,如果能让他们深入研究并体会这种文化差异,并将其在作品的内容、材料、情态中表现出来,那么艺术作品的本土特性自然就得以塑造了。

7.结合现代多媒体艺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习

当代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从而拓宽学生对艺术的体验方式。例如,通过观看艺术家创作过程的视频,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技法运用,增强对艺术作品的认知。此外,3D展示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加立体地感知艺术作品的形态、色彩和质地等方面,深化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与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仿佛置身于艺术品所描述的场景中,感受艺术的情感表达。多媒体技术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艺术创作方式,如数字绘画、影像剪辑、动画制作等,拓展了他们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激发创作潜能,实现更深层次的艺术表达。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教育中也具有广泛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可以生成独特的艺术作品,提供创意灵感,同时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偏好,推荐相关的艺术作品和审美内容。这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找到感兴趣的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多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培养跨学科的艺术素养,提升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并走在时代的前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审美教育、从学生兴趣出发、组织实践性的美术创作、艺术史与文化的整合、艺术作品的个性化生成与评价机制,以及运用现代多媒体艺术和人工智能学习等。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素养,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积极应用这些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寒慧. 美术教学中基于“图像识读”素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J]. 教育界, 2023, (16): 83-85.

[2]朱韵铭. 关于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J]. 明日风尚, 2018, (20): 237.

[3]王峰. 实施“美”的教学艺术——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J]. 新课程导学, 2016, (24): 29.

[4]张静.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 [J]. 新课程(中), 2016, (05): 232

[5]吉尔·德勒兹.  感觉的逻辑[M].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1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