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郑有为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德道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具有启迪性的作用。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德育和道德法治教学的共性,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助力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引言:道德与法治教学属于思政科目的范畴,其与德育教育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教育的渗透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为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思考探索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整合二者的综合优势,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优化教学理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当前教育发展与变革潮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限制,持续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注意对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给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足够的尊重,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赞美学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选择和表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避免对学生学习的过度干预,在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引起高度重视,让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是独特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交流,引导学生表达对自己的看法,寻找自身的独特之处,学会欣赏和肯定自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交流,在发现自己闪光点的同时学会倾听和赞美他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和观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如此一来,学生的思考和分析交流能力能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更佳。

二、实践活动教学法

将德育教学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要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用实践活动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改进思想观念,以此来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实现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实践活动的开展,生活体验的加强包含课堂内外两个层面。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如何进行教育方法的革新,让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得到最好的发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各种形式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辩论、课堂情景剧等是常见的实践活动。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拉拉手,交朋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情景剧,实践演绎结交新朋友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学生后续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奠定一定基础。课后的实践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选择对应的实践活动。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后去学校周边的公共区域开展“寻找文明”的实践活动,从而加深学生的公共生活意识。借助课堂内外实践活动的整合,能够引导学生将良好的道德品质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同时也能够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起到检验巩固的作用。

三、生活教学法

指导生活实践是德育德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掘出很多品德的亮点。所以,在小学得到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把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生活材料结合起来是渗透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生活中充满了乐趣,具有生活因素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生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品德修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的教学中,为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如随地吐痰、秋游过后树林里、小河边堆满的垃圾等等,让学生对生活中这些不良现象进行评价,反思自身有没有过类似的行为并思考改正的措施。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拉近德育教育和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反思,从而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四、案例教学法

受年龄因素的制约,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难以对道德观念产生独立的认识,导致其对德育教育欠缺足够的认同感。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将真实的实例导入到课堂教学中,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对良好道德素质和精神内涵的价值,从而促使他们养成独立的道德认知,增强对德育教育的认同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调动自己的主体意识,主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教师可以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案例开展教学,和学生一起汉字书法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王羲之书法风格和技巧的同时树立对汉字的尊重和热爱之情,坚定学生的文字文化自信,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性课程,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入不仅会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还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价值有准确的认识,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实践教学、生活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二者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养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景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文存阅刊,2021(17):115.

[2]吴芳.新课标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3(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