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陈芙蓉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三蛟镇小学校637600

摘要:“双减”政策旨在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对使学生产生较大压力的作业内容进行调整,减少作业中繁重的内容,进而减轻学生在作业上花费的时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主动的状态。教师减少作业内容并不意味作业的类型变少,反而教师要在有限的作业内容中,优化作业形式,通过多样且符合教学内容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作业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能最好地发挥出作业的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引言

数学作业对学生来说,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业设计是对传统课程的一种拓展,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的一种方式。开展分层作业设计,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作业成效。

1“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的原则

1.1趣味性原则

分层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进步、有收获。所以,在设计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遵循趣味性原则,要让学生看到作业,能被吸引,有想试一试的心理,学生才能在完成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尽力去完成。

1.2多元性原则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尊重多元化的原则,能增强作业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层次的不同性,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思考,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对于学生数学思维、数学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双减”政策的教学要求,在分层作业设计中以教材为依托,为学生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多种载体的作业,摆脱形式、内容单一的作业,并把学生的问题、困惑、能力、兴趣、需求作为作业设计的契机,就能多方面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加多元的锻炼,更好地成长。

2“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作业的设计要与学生的人格特征相一致,在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让他们在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题海战术”,大部分同学都是照搬公式、照抄范例,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这种作业难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难以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课堂教学任务相对单调,课堂教学任务相对较少,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也相对较低,老师给学生的任务,学生往往是敷衍了事。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不到良好的作业完成效果。

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分析

3.1先做后学,延展前置性

作业的知识维度新知识教授之前,教师非常有必要事先弄清楚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储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教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再利用知识经验有效迁移,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与生成。学生在前置性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充分的思想与知识储备,进而拓展课堂中交流探讨的深度,活跃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能让学生拥有更多倾听、诉说的意愿与动力,更易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更好。在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再将问题的焦点引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中,有了前一天的“先做”,今天的“后学”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教师针对性地设计这样的前置性作业,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对于涉及关联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有效探究,使学生更易于掌握新知。

3.2乐中探究,转变趣味

作业的设计形式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需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场景出发,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如果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新鲜又有趣,就会主动、持久地集中精力去参与。所以,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趣味性浓的作业,这样的趣味作业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成为数学学习中的乐学者。在此轻松愉悦的氛围里,用富有趣味性的作业使新授的知识得以反馈与巩固,让学生印象深刻的同时也让学生对完成作业充满期待,有趣的作业让教学变得生机勃勃。在设计趣味性作业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前提条件,经常性地变换题目的形式,以免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

3.3设计合作作业,推动共同进步

以往的数学作业大多为个人独立完成,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合作作业,将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搭配,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作业练习中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孩子们认识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时,学生学习了如何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且初步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以及意义。完成基本的教学活动后,各小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某些物体图片进行观察,然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并对这些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之后再和组内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分类方法。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在合作中感受了物体分类标准的多样化,帮助学生对物体分类规律形成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3.4设计开放作业,促进思维发散

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也是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例如,在教学《数据收集整理》时,学生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描述的全过程,感受了统计的意义。考虑到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并且学生在生活中也有了一些初步认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主设计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数学作业。在作业设计中,学生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分析生活中可利用的数据,尝试并设计一些与数据收集与整理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既解决了自己的数学问题,又可以通过交换数学作业,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在开放性的作业练习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锻炼了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首先应从总体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其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类,提出学生学习任务的评估方法。将以上三个方面的总体水平进行划分,能够使数学作业的设计更好地与学生的成长特点相适应,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同时还能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贵群.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好日子,2022(5):3.

[2]孙晓军.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和实践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2(2):3.

[3]达娃.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J].传奇故事,2022(3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