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9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张杰英

山西省文水县实验小学  032100

摘要:目前,教育部门积极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对于教研工作者来说,进一步优化作业内容设计,实现作业的减量增效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以“双减”政策为基础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分析之后,本文从多方面寻找到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希望这一策略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优化实践提供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引言:

“双减”文件要求对于小学阶段一至二年级学生进行课堂巩固,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作业量要求减负,平均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这就对教师作业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双减”目标,设计科学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作业,拒绝机械作业、重复作业、无效作业。下文就如何进行作业设计展开研究[1]

一、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作用

(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在过去,学生可能面临大量重复性的作业,这会导致他们感到压力和疲劳。然后,通过合理设计作业量和难度,可以确保学生在合理时间内完成作业,避免过度负担。作业设计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来提高数学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完成任务。此外,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当的挑战下取得进步。

(二)优化数学作业体系

作业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合理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的重复练习。通过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任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三)满足学生个性需要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作业设计应该考虑到这些差异。个性化的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目标进行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选择,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精简作业数量,提升针对性

针对传统小学数学作业题量大且内容机械重复的问题,教师应通过作业数量的不断精简,提升作业的针对性。但是在具体操作时,不能盲目进行,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等,对作业进行优化重组和创新设计。否则,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会落空。学生面对精简后的作业,其学习兴趣也容易激发出来,完成数学作业的意愿也更为强烈,这些均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打好了基础。

例如,在教学“数量关系”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有效巩固这节课的知识,教师以往的做法是向学生提供12道不同类型的习题。然而,学生拿到习题后,由于数量多再加上全是同类问题,其完成的热情是不高的。此时,教师应重新进行作业设计,将原先的12道题整合为2道题:(1)一朵玫瑰花的价钱是8元,买10朵玫瑰花,需要花费多少钱?(2)小丽每分钟跑280米,25分钟能跑多少米?当然,题量压缩不能弱化对“数量关系”的训练,教师还应提出要求,即每道题都应写出3个关系式。在第一道题中,学生通过对“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这3个关系式的有效掌握,便可以给出8×10=80(元)的答案。同样,在第二道题中,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3个关系式,便可以给出280×25=7000(米)的答案。这样,学生后续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解题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作业设计联系生活,增加实践

能够联系生活的作业内容是鲜活而生动的,可以增强学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需要增加一部分的生活实践。

例如,在学生熟练的掌握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教师可以将普通运算题改为“了解并计算自己家一天的收入与开支”,要求学生详细、清晰的罗列并计算。如,白菜0.75元/斤,今日购进3斤,共0.75×3=2.25(元)……这样将使得学生对作业的态度从“要做”变成“愿做”,合理提高作业的效用。

(三)分层布置数学作业

目前,学校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同班同学的差距很大,根据现行的教学模式,老师讲课和布置作业都是以班为单位,而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的。因此,在教学内容、速度、作业安排的数目、难度等方面,都很难达到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学生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为此,针对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增加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题目。而对成绩不佳的同学,则要加强基础,多做些简单的应用知识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知识,并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它既能改善学生的学业表现,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时,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并具备高度的抽象思维。所以,在教学这一节课时,对于基础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可以采用实体模型的教学方式,使他们能够全面地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作业的形式主要是为了巩固基本的知识,让学生按照指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绘制相应的图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知识。对于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较快的接受能力的学生,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使学生逐渐脱离对实体模型的依赖,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进而对长方形、方形物体进行更好的刻画。在此基础上,建议同学们做几个有一定思维困难的问题,以便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整体结构。这样就可以使各个水平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改善,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双减”前和“双减”后的对比视角,在正确诊断传统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双减”政策的要求,是创新作业设计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精简作业数量、设计分层作业、设计生活化作业等策略,可以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燕芳.优化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例谈[J].教育,2020,(13):89-90.

[2]张宝春.浅谈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当代家庭教育,2020,(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