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双减”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9
/ 2

借力“双减”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刘诚

防城港市第六中学   538021

摘  要:“双减”政策落地,对课程教学带来了减负增效的新课题——但与其他文化课程相比,体育的减负增效具有特殊性:“双减”对体育教育而言,不是新的难题,而是新的契机。体育教师应能够抓住减负契机进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健康水平、个性化参与、体育品德等方面素养的进阶发展,同时还通过跨学科整合,助力其他课程落实减负增效。

关键词:初中;体育;双减;教育

“双减”政策落地,对课程教学带来了减负增效的新课题。但是,体育与其他课程相比,其减负增效的性质有区别:文化课程因为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必须在减少学生学习任务量的情况下实现增效;而体育课程则是如何利用其他课程减负带来的新环境,丰富、优化学生的课下生活质量,为学生提供成长管理和服务。所以,“双减”对体育教学不是带来了压力、难点,而是契机。

初中体育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到并善于利用这个契机,通过优化、调整教学的积极行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一、教练赛分布

学生体育健康发展的规律与文化课程有区别,并不是听讲加记忆,而是学会加参与。即,学生在学会了体育运动的技能后,必须保证持续且有一定时间强度的体育活动参与,才能真正起到锻炼身心作用。但减负前,虽然体育课时有所增加,仍然无法满足学生充分学、练、赛的时间需求。比如“立定跳远”看似简单的运动,要想使学生科学、准确把握好技术动作,教师要系统地使其掌握下蹲、后摆臂、前倾、挺身、前摆臂、吸腿、压腿落地等一系列技术细节。要完成这一系列教学,几乎占用整个课堂。留给学生自主进行自我尝试、调适及锻炼的时间很少,只能安排在课下。而课下,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又较差,并不一定认真参与。

而“双减”后,学生课下拥有了大量自主时间,而且衍生出课后托管平台。教师可以重新分布教、练、赛三个环节,将技术技能教学放在课堂,将训练、比赛活动安排在课后托管。这样,充分满足学生学和练的时间需求,以保证教得到位、练得有效、赛得尽兴。

二、个性化发展

新课改后,体育教学的理念与之前发生变化。原先重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而当下更重视学生的健康参与。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喜好、身体特质等选择参与自己适宜的体育活动内容。因而,学生体育健康参与就出现了个性化、多样化的情态。这给体育教学带来的一个难点是:教师没有精力条件对众多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体育参与指导和管理。

而“双减”后课后托管平台的出现,给学生健康体育参与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引导学生个性地参与体育,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地个性管理和指导。

比如打破班级框架,教师组织学生按自身兴趣和身体特质选择参加某个体育社团或兴趣小组。在课后托管时间,以社团或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样,能达到几个目的:

第一,教师可以按社团、小组为单位进行体育项目的综合性专项指导。比如足球社团。教师对社团成员进行规则、技术、战术、专项体能等方面有计划地专项指导和训练,还可以组建成稳定的比赛队伍,使足球比赛活动常态化。在训练和活动过程中,其他不喜欢足球项目(比如大部分女生,和一些不喜欢对抗性体育的学生),不必被动参与足球活动,而有条件去参与其他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且有专门的体育教师对其提供指导和服务。

第二,合作性学习和锻炼可蓬勃开展。体育活动的性质决定其对合作方式有较强依赖性。一方面,同学合作参与,可保持其参与体育的热情。另一方面,大量的集体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必须有合作伙伴。但减负前,除了课堂,学生是缺少合作条件的。放学后,家庭住地分散,很难集中起来一起锻炼。而利用课后托管平台,学生们就有了充分合作学习和锻炼的条件。社团、兴趣组或学生自发随机组织合作锻炼,都很容易实现。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和锻炼,互相切磋技术、一起锻炼身体。

三、跨学科整合

新课程标准定义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任务既包含体育运动能力的教育,还同时包含体育健康意识、体育品德方面的教育。意识和品德教育有时候需要在室内进行,且需要与其他学科整合。另外,其他学科在减负增效任务目标,及丰富学生课后托管学习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理念下,也需要组织跨学科学习活动。这样,健康教育和其他课程都产生了跨学科整合教育的需求。而通常情况下,各学科有独立的课时安排,很难在课堂上有机整合起来。而课后托管,为打破课程框架,实现跨学科整合提供了条件。

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利用托管平台,与其他课程教师合作备课、合作为学生提供服务,整合课程以提升教育质量。比如,在教室中,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科教片、影视片,以实现体育与德育的融合。或者与劳动课程、文化课程、艺术课程联合设计学习活动。如与数学课程整合,组织学生亲自到操场上去测画跑道、各种项目的场地,运用数学的测量、几何知识合理、规范地规划运动场地;再如,与美术课程整合,一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比赛,另一部分学生拍摄或将同学的运动场景画出来,进行健康主题艺术创作。这样,锻炼的学生可提升积极性,绘画的学生可发现和呈现运动之美,同时对其艺术素养和健康品质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减负之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难点无法突破,影响体育健康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比如锻炼时间无法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无法满足、跨学科教育难以组织等。而“双减”政策出台,特别是课后托管服务平台的出现,为初中体育教学突破瓶颈带来了契机,教师应能够敏锐捕捉到这个机会,利用“双减”环境改革、优化教学,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伟民."双减"下如何提升初中体育课后锻炼设计的有效性[J].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2(29):0085-0087.

[2] 蔡锜."双减"背景下初中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策略[J].求知导刊, 2023(17):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