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育深度融合的心理主题班会创新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2

德育与心育深度融合的心理主题班会创新实践

李嘉莉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研究了德育与心育融合的心理主题班会创新实践。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分析,本文对心育与德育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并以心理主题班会作为实践载体,探索了德育与心育的融合实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心理主题班会创新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对实践效果的分析,本文得出了德育与心育融合的心理主题班会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为中小学心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德育;心育深度融合;心理主题班会;创新实践

引言

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既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也包括心理健康的促进。德育和心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两大核心任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德育和心育的融合实践仍然存在一定的难题。传统教育模式以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德育常常脱离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难以引发学生的自主反思和内化。心育则过于强调情绪管理和心理问题的调适,相对容易忽视道德素养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提出了德育与心育融合的心理主题班会创新实践。该实践以心理主题班会为实践载体,以德育和心育为基础,通过探索实践效果,为学校提供了中小学心理教育开展的新思路和方法。

1德育与心育的理论基础

1.1德育的概念与特点

(1)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基础。德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2)德育的特点。德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德育是一种长期持续的过程。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来形成和巩固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是全面性的教育。德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规范,更涉及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培养。第三,德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德育需要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和途径来实施,包括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班级管理等,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德育体系。德育是个性化的教育。每个学生的德育需求和特点都不同,德育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

2.2心育的概念与特点

(1)心育的概念。心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它旨在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情绪等心理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体全面成长。(2)心育的特点。心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心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心育强调学生对自身情感、个性、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心育关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心育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识别、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学会合理地应对各种情绪和压力。第三,心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心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关爱等社会交往技能,使学生能够积极融入集体生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心理主题班会的实践与效果

3.1心理主题班会的概述

心理主题班会作为一种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内心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以心理课堂为基础,通过主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心理主题班会的实践是将德育和心育融合在一起的创新模式,旨在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的道德与心理的双重发展。

对于心理主题班会的实施,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主题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其次,需要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将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心理素质上得到增强。最后,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

心理主题班会的实施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起到了核心作用。班主任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解决内心问题。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社会工作者等参与到心理主题班会的组织与实施中,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3.2心理主题班会的实施步骤

心理主题班会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组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在准备阶段,班主任需要确定心理主题班会的主题,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然后,确定班级活动时间和地点,并通知学生和家长。在准备阶段还需要收集相关的心理教育资料,准备活动所需的教具和材料,以及组建心理主题班会的工作小组。

组织阶段是心理主题班会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班主任需要与心理主题班会的工作小组成员共同策划班会的内容和形式。根据主题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并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同时,班主任还需要与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的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心理主题班会的目的和意义。

实施阶段是心理主题班会活动的核心阶段。班主任与学生一起根据活动计划,利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班会的实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在总结阶段,班主任需要对心理主题班会的实施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观察、学生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以后的心理主题班会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教育效果。

3.3心理主题班会的效果评价

心理主题班会的实施效果评价是对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班级教育的有效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学生的行为变化、心理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反映心理主题班会的实施效果。

评价心理主题班会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来评价效果。例如,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否有所改善,学生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是否提高等。其次,可以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来评价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对自己的心理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是否能够与他人进行心理交流等。最后,可以通过学生成绩、奖惩情况等信息来评价效果。学生在学习成绩、奖励情况等方面是否有所提高,可以对心理主题班会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除了以上的定性评价,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的方式对心理主题班会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可以设计量表来测量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心理主题班会的实施效果。

结语

通过对心理主题班会的效果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心理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高心理主题班会的实施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江,李亚蓉.构建“三结合”德育网络合力开创德育新天地.2018,40-42

[2]王虎.寓思想教育于“寻访活动”之中.2019,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