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人论世与吟诵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2

浅析知人论世与吟诵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吴雪

深圳市福田实验教育集团翰林学校

摘要:随着重视经典阅读的热潮不断掀起,关于经典方面的教学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知人论世”与“吟诵体味”为切入点,对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将“知人论世”与“吟诵体味”运用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中。

关键词:知人论世、吟诵体味     小学古诗词教学

随着“重视经典,阅读经典”的热潮掀起,经典古诗词学习在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编的总量是112首,约占教材体量的三分之一。不同年级入选教材的经典诗词数量,笔者做了如下统计。

从上图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经典诗词的积累量是逐渐递增的。面对与“现代汉语”有着明显差异的“经典”,如何正确学习与阅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去实践与探索的。如果教师能运用好“知人论世”和“吟诵体味”这两种学习经典诗词的方法,既有利于改变枯燥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老师和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内涵。

一、现阶段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一)学生对经典诗词阅读的兴趣逐渐丧失

   作为一名在一线从事教学的老师,从自身的教学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在学校的课间,自习课,图书馆看书时间……还是老师家访,与家长、学生交流过程中,学生主动阅读经典诗词的概率几乎为零。

   如果没有老师、父母布置的“硬性任务”,没有完成作业,应答考题的的任务驱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去主动阅读诵读经典诗词,这与学生在平时会主动阅读报刊杂志、童话、漫画、科幻作品……形成鲜明对比。经典诗词离当代学生的精神生活和阅读审美越来越远,这是应该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母语教育工作者的警惕与重视。

(二)“五步教学法”依然占据主体,忽略“声音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

现今学生学习经典诗词,老师讲授古诗文的方式依然以“古诗五步教学法”为主,从字面意义出发释题,理解,悟情,以划节奏的方式一字一顿地读诗,往往忽略了声音的意义,从当今绝大部分老师教授古诗文都不再分析诗歌平仄,用韵可看出。

(三)“一诗一教”,轻“整体教学”“专题教学”,忽视高阶思维训练。

   如果整个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都以“五步教学法”为主,那么从一到六年级,经典诗词的整个教学流程局限于一首诗词里,偶尔穿插一些诗人的简介和背景介绍。老师如果对同坐者,同体裁,同主题,同艺术风格的诗词,没有进行整合,学生也无法进行整体性学习,无法进行更高阶的思维训练与提升——分析、综合、评价,会陷入从一到六年级一直重复低阶思维的训练——记忆、理解、运用。

二、古人学诗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阅读上语文要素的落实是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个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中的《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如果老师仅仅是从字面,从诗歌本身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只是通过诗歌文字来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自然也无法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必须借助大量相关资料,走进诗人生平,走进诗人所处的时代,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诗人当下创作诗歌的环境,才能充分准确地体悟诗人在诗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这种学诗方式就是古人的学诗方法——知人论世。这是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经典诗词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学诗门径。

三、声韵、吟诵与古诗词的关系

声韵分析是指从文体、押韵、诗句声韵去分析一首诗词的声韵。古人作诗,讲究“用韵如用兵”,好诗一定用韵优美而又意义深刻,当我们抛弃声韵意义的时候,不仅诗歌的含义是不完整、不深刻的,而且我们对字面意义也往往会产生误解,因为当字面意义可以有不同解释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答案其实在声韵里。

而吟诵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能使学生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借着我们中国人传统读书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千人千调,极富个性化,学生都是在自身主动积极思考、体会、感悟的基础上来读书。

我们在吟诵的过程中是遵循诗词的声韵去分析理解的,对吟诵时声音的处理的原因和效果,平声字拉长、入声字短促进行具体的分析。声韵分析让吟诵更加有理有据,能够把握诗歌总体意境。

四、“知人论世”与“吟诵体味”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基于以上认识,在教授古诗时,我做了以下调整:

(一)在高年段古诗词教学中,开展古诗词“专题教学”“整体教学”。联系低中年段学习积累过的经典诗词,进行整合,例如“李白专题”、“苏轼专题”“王维专题”、“送别诗专题”、“爱国诗词专题”……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不同诗人被选入的作品数量统计

诗人

李白

苏轼

王维

白居易

杜甫、王安石、王昌龄、杨万里

作品入选

9首

6首

6首

5首

4首

老师提供大量与专题,主题相关的经典诗词学习资料,培养学生查找,筛选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

例如在进行《示儿》与《题临安邸》这两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互联网查找,筛选关于陆游诗人生平,靖康之难,北宋南宋国土分布等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两首爱国诗的创作背景,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总结两位诗人的“不见与见”、“不忘与忘”、情感上的“不同与同“。

(二)将课本知识的学习与中国传统经典的学习相结合。例如根据课本所学古诗的用韵,学习相应韵部知识,主要通过学习、朗读、吟诵《声律启蒙》来学习,朗读为辅,吟诵为主。

   《声律启蒙》是了解汉语诗词格律的一本非常有用的入门书籍,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通过吟诵,可以更加深入理解汉语特有的音韵美,积淀许多音韵知识,培养学生传承习诵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三)在低中年段古诗词教学中,老师少讲,学生多读。语文课的形式、内容、过程不拘一格,推崇“教材是个例子”的观点,强调课内阅读向课外的延伸,力求提高课堂效率,不做过多深刻的分析讲解和过分的雕琢渲染,抓住母语学习的根本:厚积薄发。以一课带多课,尽可能务实学生童子功的积累。

例如在进行《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教学时,笔者会同时引领学生同时学习《声律启蒙》中的“一东韵、二冬韵”的内容,再结合唐代诗人李峤的《中秋月》、杜甫所作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通过学习这三首同样压“东”韵的诗,在充分吟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这三首诗在表达的主旨和情感基调上面有何相同之处,从而总结出,诗歌创作中“一东韵”的声情特点——大气、宽洪、镇静、大雅春融。

古诗词的语言结构和现代汉语有着明显的差异,老师如何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对“知人论世”和“吟诵体味”这两种学诗方法的应用,有必要进行充分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徐健顺. 普通话吟诵教程[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5.

【2】邓敏华编.车万育,原著.声律启蒙[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6.

【3】叶嘉莹.叶嘉莹说诗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0.4.

【4】卢谦.教出古诗词文化意蕴来——窦桂梅教《清平乐·村居》片断赏析[J].教学与管

【5】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