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小学思政教育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小学思政教育的探索

刘海波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夏店镇中心学校,河南平顶山,467500

摘要:自先秦时期,我国国学经典的不断发展与衍化,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可以说,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离不开国学经典的塑造。进入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与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大背景,也决定了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小学思政教育的必然性。由此,本文将对融合路径展开探索。

关键词:国学经典;农村小学;思政教育

引言

自先秦时期,《易》、《诗》、《书》、《礼》、《乐》、《春秋》为代表的“六经”,为中华民族感知世界与历史、自我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而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创造出的众多智慧结晶,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国学经典的完善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团结至今的精神支柱;自秦汉时期后,包括“经学”与“子学”的衍生著作,使国学经典的脉络逐渐壮大,成为中华民族思想血脉中不可磨灭的核心之一。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源于国学经典,是我国思政教育中最有效、学生感知最为直观的思想结晶,将之于农村小学思政教育结合,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家国认同感,还能够从认知改良和道德观树立等方面,为我国培育更多的爱国主义优秀人才。

一、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小学思政教育的现实背景

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小学思政教育,其重要性在于以下几点: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二是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始终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主题。其中,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备受社会关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下称《纲要》),《纲要》指出,“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并进一步说明“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吴霓(2023)指出,截止2022年,我国乡村小学占比52.9%,且“全国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1]]。我国农村小学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庞大的基量,决定了其必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

其次是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信息的碎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矛盾之一。当前,我国国内涌现出大量以短视频、自媒体为主的互联网信息,如手机等移动端的信息互联,为农村地域小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视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认知塑造。众所周知,我国至今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城务工”人员仍然广泛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在这个现象的背后,存在着另一个衍生群体—留守儿童。就笔者长期于农村小学的教育实践和观察,留守儿童们典型的特征如下:一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属照看,因“隔代亲”的客观关系,以及知识面等的限制,他们无法尽可能多地以科学的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二是对手机互联网的沉迷,庞大且繁杂的互联网信息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塑造;三是对现实的封闭,不善交流、拒绝交流。同时,这三个特征呈现出显著的因果关系。长此以往,紊乱的信息接收便会对农村小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从国学经典中关于“自我”“家庭”“社会”乃至“国家”,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对农村小学生展开思政教育,便更加迫在眉睫。

二、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小学思政教育的路径构建

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小学思政教育的路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经典思想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确保知识的时代性,同时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二是采取针对化的教学办法,将国学经典深入贯彻到每个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使其不仅“有所想”,更要“有所感”;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为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小学思政教育创造积极的实践环境。

(一)融合性的思政教学内容

打造融合性的思政教学内容,强调从知识性内容的构建上,为农村小学的思政教育提供有价值、有内涵、有成果的课堂内容。价值、内涵与成果三个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精准把握和创造性整合。

首先,有价值的内容需要紧密围绕国学经典中爱国主义的核心思想,以及我国农村小学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他们的生活需求和成长困惑,以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和情境进行教学,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有利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参照物的理论和思想,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有内涵的内容应注重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辩证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教师应在思政教学的内容中提出引申思考的概念,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课外实践等活动中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论语▪学而》中“克己复礼为仁,是谓间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提出自身感受的空间,包括如“你心目中的仁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会这样理解”“是谁影响了你”,让学生在疑问中思考,从而深入把握国学经典中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针对性的思政教学思路

创设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小学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思路,要求教师以农村小学学生现有的思想特征为依据,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国学思政教育。具体要求如下:一是充分利用国学经典挖掘农村地区的特色文化、优良传统和现实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强化其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二是结合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学经典,如农业、民俗、孝道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是将国学经典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国学氛围。如开展以国学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布置富有国学特色的校园环境等,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随时感受到国学文化的魅力。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国学经典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促使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等各方面取得均衡发展。

(三)拓展性的思政教学实践

拓展性的思政教学实践,是将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小学思政教育的路径落脚点,是直接展现国学经典与农村小学思政教育成果的最终体现,具体要求如下:

一是引入多元化的实践手段,提升思政教学实践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动画、音频、虚拟现实等,将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和道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国学经典的内涵,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

二是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现状,打造延伸式思政教学实践。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移动互联网的热门现状,以课后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国学经典相关的信息检索,且其最终成果只能以视频或真人演绎体现,以此,让学生在动态化的实景观摩过程中,为其指明国学经典的现实意义,从“言行举止”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是以评价为导向,确保思政教学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小学要加强对国学经典融入小学思政教育的课程评估,推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关注和实践国学经典教育。同时,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关注知识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内生动力。

三、结语

总之,将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小学思政教育,是对我国农村教育资源的一次深度挖掘和优化整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村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融合性的思政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思政教学思路和拓展性的思政教学实践这三个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农村小学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国学经典的融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政教育的支持和指导,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国学经典,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农村小学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国学经典的教育资源配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此,方可充分发挥国学经典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为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韦觉华.小学思政教育状况分析及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No.185(11):13-15.

[2]吴霓.乡村教育振兴是教育强国得以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人民教育,2023,No.895(Z2):10-14.

[3]严冬.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原因与对策探究[J].成才之路,2023,No.763(27):49-52.

[4]方袁邦洲.国学经典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实践路径[J].汉字文化,2023,No.348(24):46-48.

[5]周能,王光彦,杨昌鑫,唐智.国学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4,No.690(12):270-272+284.

[6]吴亚徽.思政课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创新策略——以新媒体为工具、国学经典为内容[J].文教资料,2022(05):75-78.

[7]李双奕.国学经典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析——以《论语》为例[J].文教资料,2022(18):50-53.

[8]楚瀚.渗透国学经典的教学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No.890(02):73-74.


[[1]] 吴霓.乡村教育振兴是教育强国得以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人民教育,2023,No.895(Z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