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佟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九中学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0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减负、提质、增效成为学校教学的口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减负”教学,学校教学成果显著,进一步证明“减负”教学对缓解学生学业压力与应试压力有显著效果,同时能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新政策把握教学方向,根据教学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从“双减”政策出发,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进行了探究,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引言: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创新,发现实施“减负”教学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抵制情绪减少,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很强的基础学科,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中,但因学生自身及教学水平两个方面影响因素的存在,导致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对此,教师应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以生为本,研究减负型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1]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立足于“双减”,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之前的教育理念,将以学生为本放在首位,提升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频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采用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学习方法,打造充满趣味性的数学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或者使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数学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2]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法”一课中,可以先画一条数轴,将0作为基准点,告知学生0的左边属于负数,0的右边属于正数,向左挪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米,向右挪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米。随后,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如果小明在基准点先朝着右边走了5米,又朝着左边走了3米,那么两次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呢?”鼓励学生带着该问题和小组同学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说出本组的答案。有理数的加减法在初中数学中属于基础知识点,对学生运算能力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十分必要。

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轻松愉悦氛围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及时革新教学理念,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方法,补充并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以此达到有效教学目标。“双减”政策的推进对教师教学手段的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手段可以发现,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模式更具应用优势,可以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氛围,为有效教学做好铺垫。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学情,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微课视频辅助教学[3]

例如,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教学前,教师分析这节课的教学相关情况,了解“平行线的性质”知识难易程度,确定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关系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依据教情与学情,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微课视频内容简短,展示了什么是平行,平行的变化,平行线与哪些知识相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后将形成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学生的注意力被微课内容吸引,在大脑中形成“平行线的性质”相关笼统概念,此时,学生在直观、具象的微课内容中培养空间感与思维意识,在潜意识中产生“这节课内容简单易懂”的学习想法,继而身心放松,学习情绪愉悦,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自然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后续教学有效性目标的落实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需高度重视初中数学弹性作业,深刻认识到"双减"背景下对作业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首位,通过有效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及时摒弃早期的设计理念,深刻认识到层次性数学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分层完成作业。例如教师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将基础题放在前面,当学生通过基础题已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之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作业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了解数学知识,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吃力。“双减”背景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全面分析,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主要参考,设计出层次性显著的数学作业[4]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教学中,针对如何判定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教材设置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主要为判定定理,第二课时主要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学习思维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因此,可将“探讨所有判定方法”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重点学习判定方法的应用。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到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需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基本知识即可;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知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之外,还要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式、构图思路、解题等。通过差异性的作业吸引学生,避免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由于难度过大或者过小而出现消极情绪。

四、引导学生自学,发挥课后服务价值

“双减”政策提出内容较多,除了教师熟知的减轻作业负担,减少校外培训活动外,还包括课后服务等内容。“双减”政策提倡教师高效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在校学习感兴趣的项目。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课堂中遇到的各种疑问。但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薄弱,使得很多学校难以落实这部分内容。教师在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时要从此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减轻学生的压力,为他们提供自学机会,发挥双减政策在教育中的推动作用。当学生获得自学机会后,思维发散的时间会增多,他们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后服务活动中。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中会涉及大量与实践探究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部分内容设计自学活动。“几何图形”“轴对称”等都属于较为抽象的内容,教师很难依靠课堂时间让学生完全理解教材中的概念,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巩固所学知识。此时便可以借助课后服务活动进行补充,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让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比如可以让他们用废品尝试制作轴对称图形,也可以与他们探究、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等等。在活动期间,学生会积极参与,结合所见所闻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他们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等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提高自学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它为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注重从政策内容出发寻找新的教育发展方向,通过实践探寻创新方法,推动初中数学教育发展。在此期间,教师除了要加强对“双减”政策的了解外,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总结创新策略,以便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玉霞.初中数学的减负增效教学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10):19-20.

[2]曾辉.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减负增效[J].新课程,2020,(27):170.

[3]于振刚.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0):51.

[4]卜春明.“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浅探[J].求知导刊,2020,(06):8-9.DOI:10.14161/j.cnki.qzdk.2020.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