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教学活动中“语言核心经验”的渗透—— 小班前阅读核心经验《我的帽子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白板教学活动中“语言核心经验”的渗透—— 小班前阅读核心经验《我的帽子呢》为例

陈佳美

杭州市丁兰第二幼儿园  310021

【摘要】

凡是有“抓力”的孩童故事,讲述的一定是具有普遍意义和原型特征的孩童行为和处境。我们选择了《我的帽子呢?》一本牢牢把握小班幼儿心理特征的绘本故事,作为小班前阅读核心经验的载体。而且故事的情节简单,人物较少,用寥寥几张画面就为幼儿搭建出想象的桥梁。利用白板教学、创设帽子不见了的情境,以看、听、说、猜等多种活动形式带幼儿进入作品中找帽子的情境,并通过谈话法、图片法、自主阅读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学习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讲述图片内容。

【正文】

小孩子最善于用想象力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常常在富有联想的玩耍中进入一个广阔自由的天地——他们有充裕的时间穿过墙壁进图“玩具王国”,也有一双“慧眼”可以看见花园里跳舞的精灵,他们把云朵想象成面包,把扫帚星星成施了魔法的飞行器,也相信自己与圣诞老人相约的秘密。即使是最普通的道具——一顶帽子,在孩子的自主游戏中,也能生出许多兴致所致的幻想,引发一段奇妙之旅。

(一)定教学内容

成立研修小组后,随即我们研修小组的成员开始了一波三折的对教材内容的选择之旅。

1.第一次的否定

一开始我们设计的年龄段为中班,他们的想象力会好一些,在课的后半部分让孩字把自己想象的内容画下来,再进行讲述。试教之后,发现中班的孩子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不错,但是,这个绘本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实在太简单了,一个孩子就可以把整个故事全部讲述出来,没有悬念、没有提升,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第二次的否定

于是,我们把年龄段定在小班,让他们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基于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整个活动具有层次感,师幼互动能够更多一些,多维的感官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我们还是把“帽子变变变”这一简笔画形式加了进去,但是,内心也非常纠结,因为小班幼儿即使有了一定的想象力,但是在绘画的技能技巧方面比较弱,试教后果然如我们所料;同时,我们也反思了教学活动的定位,如果我们的定位是前阅读,那么孩子们想象作画的部分即使能力是可以的,但它根本不符合前阅读这个定位,对前阅读而言,它是毫无意义的。

 3.誓不过三

于是,绘画部分被我们否定,经过讨论,我们加了自主阅读这一环节,接着,我们制作了自主阅读的小书,把第二环节改成自主阅读,然后引导幼儿自主观察画面,然后展开交流和讨论。

(二)问题的出现

随着研修重点和教学素材的确立,试教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有趣的的图画书很感兴趣,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被一次次的激发,但是在试教的过程中,问题接踵而至。

1.自主阅读、讨论的欠缺

本次活动,我们加入了自主阅读,由于小班的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相对弱一些,所以还需要教师进行个别的指导,阅读完之后,孩子们讨论的氛围也不是很够,这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在平时的时候就养成和同伴交流互动的习惯,而且每个班的小朋友情况也不一样。

2.活动趣味性的欠缺

试教过程中使用白板,但由于白板制作水平的局限,整个活动的趣味性就降低了,我们团队在试教和磨课的过程中,一直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充分的利用白板的功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使整个活动变得有意思,吸引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去呢?

3.师幼互动的欠缺

“以幼儿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要注意师幼之间的互动性,师幼互动的状况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

之前用PPT试教的时候,整个活动互动性非常好,但是改用白板之后,由于老师需要不断的在白板上操作,且因为白板教学用得不多,老师对白板的操作也不是特别熟练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一部分时间要对付白板,再加上白板加上聚光等效果后,孩子们自主讲述的机会就少了,所以在整个活动就变得比较平淡。

三、过程调适

随着多次试教的展开,研修小组遇到了不少困惑:执教老师对核心经验把握准确吗?环节设计有助于幼儿核心经验的获得吗?教学材料能促进幼儿核心经验的发展吗?带着这些疑问,研修小组在试教的过程中做了以下调整:

(一)磨活动目标

   在试教后,我们发现,基于目标定位提炼的活动目标在表述上存在偏差。经过多次试教和讨论,我们细化并确定了该活动的核心经验。

1.观察画面,猜测故事情节,理解图片中小动物把帽子当成了什么。

2.在集体阅读和自主阅读中,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磨教学策略

经过几次试教、磨课,活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等进行了多次修改。

   1.感知图片内容,了解封面封底。

对幼儿进行封面和封底的介绍,放在哪个环节更合适呢?是放在活动的开头,还是等孩子们欣赏完故事后呢?在经历了试教和讨论后,我们最后还是一致认为,放在集体阅读和自主阅读后更为自然、合适,所以最终选择了活动的开头用“丁丁的录音——他的烦恼”趣味导入。

2.教师有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

在第一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无效提问比较多,因为急于想让幼儿看图理解故事,教师问的问题指向性不清晰,对活动无益。去除那些累赘的提问,提问尽量做到精炼。

  1. 增加自主阅读,师幼分享交流。

    在集体阅读几个片断后,加入自主阅读的部分,老师观察孩子的阅读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如:知道如何拿书,掌握正确阅读的规则,观察图片讲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等。

4.尝试白板教学,增加教学趣味。

经过摸索,我们给白板增加了聚光灯、幕布遮挡等功能,让白板教学变得很生动,使整个教学活动“活”起来。

四、评价环节——重视过程,全面提升

在评价环节中,幼儿的经验得到巩固和提升。那么评价的过程需要整体,我们把评价目标、过程及主体进行全方面的分析。

(一)目标取向的评价

这个活动,如果把它定位在文学想象,那么,之前我们在磨课过程中被否决掉的环节“帽子还会去哪儿,幼儿绘画创想,再讲述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成立了,对这个活动选材来讲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定位在前阅读的话,那么主要还是要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书,猜测图画书中的主要人物或主角为主,所以定位很重要,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为定位所服务。

(二)过程取向的评价

   把握好上课的时间,同时,提问要再精炼一些,当孩子的回答出现偏离的时候,要适当追问,如:孩子把在小河里划船说成在厕所里划船的时候,老师不要为了把孩子们的思绪拉回来而急着否决它,而是应该追问“你为什么觉得这里是厕所呢”,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避免太高控,回应不要操之过急。

(三)主体取向的评价

给孩子一颗“质疑”的心。每个环节中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进入故事情景,在和自我理解产生冲突中,把握故事内容。请幼儿来讲一讲。在幼儿间相互指出对方好的地方,没有观察的地方,相互进行评价的时候,幼儿会去更加仔细的观察画面,更加有自信心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评价孩子的时候给孩子回应,并增加表格评价,给孩子做出一段时间内的持续性评价。

此评价环节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利用家园合作,小班的孩子可以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听,然后父母给孩子提出可以提升的地方和鼓励孩子进步的地方。

以境促感,境中生情。每个故事都蕴含一个美好的情感,要让故事唤起孩子的情感理解,除了应用故事本身的情景创设外,还应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的情景。只有孩子自己真正体验过的情感,才能给孩子内心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周兢、陈杰琪《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

2.刘宝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