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情境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情境教学的思考

覃福贵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安东乡中心小学  546212

摘要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和法治观已经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偏向抽象概念的灌输,难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深度理解。因此,实施情境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情境教学的思考展开,探讨其意义、挑战及相应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和法治观初具形成,急需通过教育引导,培养正确的判断力[1]。解决伦理与法治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体发展,更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构建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塑造良好价值观的迫切需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情境教学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实施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学科内容融入真实生活场景,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情境教学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伦理和法治问题,通过讨论、分析,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为未来的社会参与奠定基础。

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度和学科兴趣: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度和学科兴趣。通过情境设置,使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感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和感受伦理与法治的重要性,增强了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促使其更深入地学习和思考。

培养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互动与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2]。在解决情境中,学生需要共同思考、合作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深刻体验法治的社会意义,情境教学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真实且引人思考的问题情境:通过选择社会生活中具有现实意义的伦理与法治问题,设计与学生年龄、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这包括生活中的纠纷案例、社会新闻事件等,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伦理与法治问题的复杂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制定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问题情境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辨和探究欲望。通过提出有关伦理与法治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研讨,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设计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更具深度和广度。

制定合作任务,促进小组合作:在问题情境中,安排学生分组协作,共同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全面的伦理和法治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对伦理与法治问题的理解水平,促使他们形成对问题的深刻认知。

(二)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知识印象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创设贴近情境:创设生活情境的关键在于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使学科内容贴近他们的实际经验。通过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伦理与法治问题,将学科知识嵌入真实生活场景中。例如,通过讨论学校里的友谊问题、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道德与法治原则。切忌过于抽象和脱离学生实际经验,确保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制定情境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制定情境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策略。通过特定情境下的任务设置,例如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面对伦理决策,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探究和解决问题,深刻体验伦理与法治的内涵。亲身参与不仅令学生直接面对伦理挑战,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增强了对伦理与法治原则的理解力,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也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直观的场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创设直观情境的关键在于设计生动直观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4]。通过选择有趣且具体的情景,使学科内容变得更加具象和可感知。例如,在讲解公平与正义时,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体验公平与不公平,从而直观感受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生动直观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多媒体资料,增强视觉和听觉体验:通过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伦理与法治概念呈现得更加具体形象。例如,通过播放相关的案例视频,让学生观看真实法庭审判过程,或者通过图片展示社会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这样的多媒体呈现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科内容更加直观、感性。

(四)创设表演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编排生动的角色扮演情境:创设表演情境的策略在于编排生动的角色扮演情境。通过设计有趣的角色和情节,将学科内容融入具体场景中[5]。例如,设计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面对伦理与法治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并探讨相关的伦理决策。这种生动的表演情境能够使学科内容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引导学生参与集体创作表演:设立小组任务,让学生合作编写、排演表演,从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方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通过参与集体创作表演,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伦理与法治问题,提高课堂的实际应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情境教学,不仅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提高社会责任感,更能通过创设直观、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科兴趣。教育者需要不断提升创造力,结合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确保情境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深度。这一教育方式将深化学生对伦理与法治的理解,为其未来的社会参与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怡越.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当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的实践思考[J]. 2021.

[2]王鹏.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情境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 2022(28):18-19.

[3]储薇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体验式课堂实践研究[J].教育界, 2021(50):50-52.

[4]吴以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16):117-119.

[5]曲尼卓玛.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的有效探究[J].传奇故事, 2022(3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