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刘爱平

湖北仙桃九中 433000

摘  要:本研究以初中物理教学为焦点,对生活化认知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通过剖析当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强调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结合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探索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提升教学品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引  言: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历程中,强调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并倡导将生活化理念贯彻于教学过程,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普遍共识。生活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以生活实践为灵感来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其实践技能和全面素质。因此,深入探讨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与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一、对当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剖

首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尚不充分。尽管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忽略了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充分理解物理原理,影响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其次,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生活实例的选择和运用存在一定问题。部分教师在选择生活实例时,过于注重其与物理知识的契合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这导致生活化教学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施方法单一。许多教师仅仅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而缺乏对实例的深入探讨和拓展。这使得生活化教学沦为一种点缀,无法真正发挥其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作用。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提升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好奇心。通过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把握物理概念及规律,从而提高学习成果1。其次,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将初中物理教学融入生活元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的平台,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感受物理知识的运用,进而增强实践能力。再次,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借助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物理学科。这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技巧、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他们的沟通技巧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三、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践策略探讨

(一)挖掘生活化元素

挖掘生活化元素是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核心环节,此举可将抽象的物理理论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挂钩,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度发掘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物理知识。

首先,教师应关注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到了生活化教学的需求,将许多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众多物理现象在平时生活中均有体现。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实例,协助学生领会抽象的物理概念。例如,在讲解摩擦力时,可以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滑倒、行走等现象;在讲解声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各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通过这些生活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再次, 教师应当重视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环境中感悟物理原理。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水中物体变形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水中物体的形状变化,进而理解光的折射原理。这种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此外,教师还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其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关注度和话题性,将其引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例如,在讲解能源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太阳能、风能等可持续能源的研发与应用,使他们意识到物理学科在解决社会难题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教师需引领学生关注周围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在课后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运用生活化语言

运用生活化语言是初中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现实情境,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首先,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时,应尽量运用生活化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和定律具象化为生活中的实例。例如,在讲解力的作用时,教师可以提到生活中推门、提水等实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在讲解速度和加速度时,可以用水流的快慢和汽车加速的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物理概念。其次,生活化语言的运用还能帮助教师解释物理现象。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提到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喝饮料时吸管吸饮料、用针筒抽取药液等,这些都是大气压强的体现。通过这些生活化的例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强的原理和作用。此外,运用生活化语言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物理知识时,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觉得物理不再是乏味的学科,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提到海市蜃楼、水中月等自然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想要深入了解光的折射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化语言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例如,在讲解电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家庭用电的安全,如不使用湿布擦拭电器、避免电线乱拉乱接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安全意识,为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然而,在运用生活化语言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避免过于依赖生活实例,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深入。生活化语言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对物理定律的严谨阐述。因此,在讲解物理知识时,教师应在生活化语言与严谨学术语言之间找到平衡,既要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又要培养他们的学术素养。

(三)设计生活化实验

实施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步骤之一是设计生活化实验。这些实验能够紧密地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在设计生活化实验时,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实验材料的可获取性等因素,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首先,教师应关注生活化实验的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引导学生进入实验情境的关键,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实例、疑问、情景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为什么船能在水中漂浮?”,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原理。其次,教师要注重生活化实验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在“浮力”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体积、重力的关系。再次,教师要关注生活化实验的数据分析与结论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浮力”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重力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浮力原理。此外,教师还需关注生活化实验的拓展与延伸。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物理知识拓展到生活实践中。对于“浮力”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船舶设计、水上建筑等。最后,教师应注重生活化实验的评价与反馈。评价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物理知识掌握程度。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既要评价实验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

参考文献:

[1]蔡元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J].文理导航,2023(23):55-57.

[2]晋美多吉.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传奇故事,2023(22):107-108.

[3]刘俊涛.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蕴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3,19(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