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学生主体评价的组织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初中美术学生主体评价的组织实施

黄荣信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新城实验中学   353000

摘  要:新课标提出“坚持多主体评价”的教学评价建议,旨在打破传统教师单一主体评价模式,通过学生、家庭、社会等主体评价使评价发挥核心素养综合育人及导向作用,保障学生艺术素养更高质发展。其中,学生主体评价是多主体评价的要项。初中美术教师组织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评价,可重点关注项目搭台、展评结合、评议结合等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主体评价;核心素养

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多主体评价”的教学评价建议,意在打破传统教师单一主体评价模式,其教育意义是:第一,单主体评价受教师个体价值观念、艺术理解、审美理念、文化认知的局限,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个性化发展。比如“创意实践”素养,教师单一评价拘束了学生“创意”空间;第二,教师评价没有主体性、过程性、生成性,评价环节无法起到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作用。这使教学评价脱离了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任务。学生、家庭、社会参与评价,使教学评价打开了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并使评价具有素养建构和导向作用——在多主体评价中,学生主体评价是要项。

下面,结合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就实施学生主体评价探讨几个组织策略。

一、用项目为综合评价搭台

传统教学评价采用教师单一主体模式,有其时代合理性。因为应试教育的目标是艺术理论和技能,即“艺术表现”素养。在这方面,教师是具有专业性的。而新课标下,评价目标是复杂的,除了艺术表现素养外,还包含审美、创意、文化等。教师把握这个目标集合尚且有难度,而缺少学习决策、设计能力的初中学生,显然更难把握这组目标体系。因而在其主体参评时,很难精准、系统地把握评价内容方向。比如学习“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时,教师在学生完成有意识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知识的美术作业后,让其进行自评、互评。就会发现,学生像教师传统评价一样仅关注线条、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评价,而少有对风格(审美)、内涵(文化)、创新性(创意)等方向的评价。这样,即便学生主体参评,也起不到促进其素养综合、全面发展的作用。

因而,要保证学生参与评价时关注到所有素养指标,教师需要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为整个单元创设一个主题项目,将多个素养包含在项目当中。这样,使学生在评价时不仅关注美术技能、理论。比如上例单元,教师布置项目任务,“请同学们以志学为主题为校园设计一个雕塑作品,先画出设计图,再用胶泥做成雕塑模型”。这样,在学生完成作品后,需要对设计图(平面)、雕塑模型(三维)进行评价,而且在评价中不仅会评线条、明暗、体量、空间、色彩、构图等艺术表现要素,还会评价作品是否表达了志学这个主题思想、以及作品的创意性如何,甚至评议作品的艺术风格(是写实的还是抽象的等)。学生在项目主题下参与评价,能够关照到其艺术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展评结合激发参评热情

学生主体评价,主要逻辑之一是利用主体参评的过程性、主体性,在过程中去生成、构建其艺术素养——要想使主体评价发挥素养建构作用,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学生是否有参与评价的动机、热情,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评价。如果仅是一部分学生参与评价,而其他学生仅是听评。或者参与评价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教师让其评价的要求,评价时没有热情、思维不活跃。那么,学生主体评价就有失教育的公平性,其素养促进作用也不佳。

所以,要使学生主体评价发挥其教育作用、保证教育公平,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参评意愿、情感的驱动。一般来说,将评价与比赛、展示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初中学生极强的好胜心理,可以有效激发其参评热情。而且,团队性越强、展示面越大,则驱动效果越佳。

还如上面设计和创作志学主题作品,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和制作雕塑作品模型,然后将各组学生的作品不仅在教室中展示,而且拍成照片上传到班级家校合作微信群中,向家长们展示。然后请同学和家长们自由评价,“你认为哪个组的作品好,为什么?”评选出最优设计、最佳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小组集体荣誉感、个体表现欲,学生们参与评价的热情会非常高。而且,这也为家庭参与评价创造了条件。

三、评议结合深化素养导向

学生简单参与自评、互评,可以呈现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状态,但是对于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深化发展、个性发展的作用并不突出。即,学生单纯地参与对艺术作品或自己学习作业、过程的评价,只能是展示出其当前艺术素养的水平,评价过程对其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作用仍然有限。因而,要使学生主体评价发挥素养导向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素养向深度发展、引导学生个性地发展素养,教师还要注意将评价与研讨、质疑、议论等学习活动整合起来。基于学生评价,再加入辩论、批评、争论及个性表达。也就是对评价进行再评价。

比如某组学生设计的志学主题作品是一本打开的书加一只铅笔,以粉红色为主色调。小明认为“这个作品通过学习工具呈现出了主题内涵,而且线条简洁、色彩积极”——这个评价表现出小明具有艺术审美、分析、理解能力,且对艺术造型表现手段有较综合的把握。但这个评价过程并没有对其素养有进一步发展作用。此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议论,“你同意小明同学刚才的观点吗?你对这个作品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对评价进行批评,如“我认为学习工具虽然体现出了学习主题,但没有呈现出志学主题”“我认为读书学习需要安静、耐心,粉红色会使人兴奋,不如灰色、蓝色等冷色调更契合主题”……通过基于评价的进一步个性评议,使学生艺术个性得到释放,并使审美、创新、文化理解等素养向深层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保证学生艺术素养综合、全面、个性发展的需要,初中美术教学评价应由教师单一主体变为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多主体。其中,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评价是多主体评价的关键。要想使学生主体评价发挥其预期育人作用,教师在实践中可重点关注几个策略:用项目搭建多维评价平台、用展示比赛元素驱动学生积极参评、评价与研讨议论结合以进一步发挥评价的素养建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雅.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误区与对策[J].教育界, 2023(16):11-13.

[2] 阙泳娣.初中美术绘画教学多元化评价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2(7):4.

[3] 罗林红.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初中美术教育中互动评价方法探讨[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