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书狂—— 记书里书外的少年时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9
/ 2

我为书狂—— 记书里书外的少年时光

黎群鹰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三中学

 与你的相遇,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漆黑夜空中的一颗星星,照亮了我的惨淡人生,伴随我一路成长,成为我人生中最绚丽的色彩。

                                                                                                ——题记

尘封的记忆将我拉回上个世纪70年代。因为家庭的贫穷和父母的呆傻,我的童年没有快乐,有的只是小伙伴们的嘲笑和捉弄。童年的我是孤独的,除了一遍又一遍的数数,反复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我别无其它快乐。我迫不及待的对学校充满了向往。终于,因我熟练的计算,5岁半的我被学校破格收为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从此,我便与你——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

       会识字了,我仿佛是饥饿的婴儿找到了乳汁,又仿佛是笼中的困兽闻到了血腥,我疯狂地吞噬着能看到的书。那小小的语文书,总是在开学一个星期内,我就到老师那里背完。记得有一篇《神笔马良》的课文,是那册书中最长的一篇,也是最后一课,我在开学第三天就当着全班同学流利的背出。同学们惊讶得伸长了舌头,张开的嘴半天合不拢。我的启蒙老师给我特别的通行证——语文课随便我看什么书。她还不断的借书给我看。

       那个年代,不仅是物质的贫穷,书籍更是缺乏。我是见字必读,无书可读时,连走路都是低着头,连地上有字的纸片我也不放过。而学校里的那点书,远远不能满足我的胃口。幸好当时村上有家私人裁缝店,那间屋子,一边是极少的布料,一边是图书。那书,原本是店主用来衬摊子的。我发现此地后,每天课余时间,我便泡在那间屋子里。每本书2分钱的借阅费,可以借回家看。为了多看几本,我就不借回去,就在那里看,2分钱可以看好几本。可在不知不觉中,天就黑了,我也不走,害得人家迟迟不能关铺子。如是多日,不知那位戴着深度宽边厚眼镜的赵裁缝是被我的勤奋所感,还是觉得我赖着不走,难缠,或是又浪费的他老人家的电费,还要留下来在那陪我……有一天就索性对我说:“你明天再来,我以后不收你的钱。”就这样,那里面的2000多本连环画都被在我逐一翻过,有的还反复翻了几遍。

       渐渐的,我觉得看连环画甚不过瘾。我像猎人捕捉猎物一般,嗅到了邻居家一个大爷,是老牌高中生,喜欢看“字书”——就是大部头,摸着厚厚的,拿着沉甸甸的那种。他的书很破旧,没有封面,也有许多脱落。我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一阵狂喜。每天放学后,我都去他家,屁颠屁颠的跟在他后面,嘴特别甜,求他借给我看。他说:“你才读小学三年级,字都认不完,看得懂啥子哟”。为了能得到书,我向他保证:“我看得懂。不信,我看完后讲给你听。”他拗不过我,给了我第一本“孙悟空打妖怪”的书(因为此书没有封面),后来才知道那是《西游记》。犹记还书的那个月夜,他和大娘在院坝里挽“柴把子”,我就坐在他旁边讲给他听。夜深了,露水出来了,他挽的(干谷草)已堆成了小山一样高。大娘耐不住困去睡了,我几乎把整个《西游记》都快讲完了。从那以后,他但凡有书,都借给我看,也不知他是从哪个地方弄的。渐渐的,《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说岳全伟》《三国演义》《水浒传》《水浒前传》《水浒后传》《西厢记》《桃花扇》等中国古典精品成了我眼底之物。

        广泛的阅读,自然让我不断有写作的冲动,我的作文本一期别人只写一两本,我要写十来本。有时一本本子两篇作文就写完了。语文老师向《红领巾》杂志推荐我的习作,多篇被刊载。全乡镇的现场作文竞赛,我多次独占鳌头。小升初的考试作文被阅卷老师一致赞同打满分。(那个年代还不流行满分作文的说法)。升入初中后,我们一个班在村小,中学校长特地来校找到我,询问我读了哪些书,还特地给了我5元钱,作为对我的嘉奖。他说我的作文贴在中心校的厨窗里,他回去要向全校学生讲有一个特别爱读书,看了《水浒》“团团传”的女孩。 书籍带给了我童年从未有过的尊严和荣誉!

        初中三年,对嗜书如狂的我来说靠私人借书已是杯水车薪,我开辟了另一个市场,开始在县城租书店租书。每周末便去租书,租到书时就爱不释手,翻开就看。有时看书入迷,边看边走,走走停停。为了安全,怕出车祸,我专挑小路走。走累了,一屁股坐在田埂上,直至天黑。早上出去,晚上回来,有时还没到家,书就被我看完了。第二天又开始同样的重复。(如今那些曾留下我看书脚印的乡间阡陌已变成高速路,只留下记忆在梦里不时重温。)曾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金、梁、古的武侠,尤其是金庸的14部力作“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全被我扫荡一遍。武侠书里的侠义恩仇为我的人生平添了许多浪漫和豪情,让我相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邪不胜正”,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梦想和希望。

        高中三年,父亲的意外离去,学业的诸多不如意,让我倍感沮喪。在这人生的迷惘时期,我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丛书中懂得了辨别与筛选;从雨果的《悲惨世界》等系列丛书中学会了忍耐与坚持;从玛格丽特的《乱世佳人》中学会了调整:“相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学会了如何让“生命的河流”涌出最绚丽的浪花……大量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让我大开眼界,从书中品尝到了生活冷暖,人世百态,再大的风雨,我也能笑傲人生!

         而今,我一直认真做着国文教师,引导一届又一届年青学子们在书海遨游,和他们一起从书中获得生命的滋养,和他们一起成长。

        后记:以此文纪念那远去的少年时光,感恩读书路上给予我帮助鼓励指引的师长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