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雾像雨又像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情绪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30
/ 2

像雾像雨又像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情绪化管理

魏莉

浙江省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育领域切实推进,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价值体系与三观的主要路径,是“德育”在小学教育中落实的重要载体,而情绪化管理是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增强学生情绪化管理,有利于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进行。为进一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成效,增强学生情绪化管理的有效性,本文将围绕情绪化管理的内涵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展开论述,并从以情绪来适应教学、促进学生控制情绪、端正学生学习动机三方面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情绪化管理对策,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情绪化管理

前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缩影,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独特效用。情绪化管理是调节不良情绪的有效路径,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其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有限,加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具有一定难度,这极易导致学生产生负面甚至消极的学习情绪,如若不及时调节,则极易对学生学习成效与成长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管理自身情绪,让情绪化管理渗透至道德与法治教学全过程,从根源减少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影响。

一、学生情绪化管理必要性

情绪化管理是指人这一个体在面对生活中不同情境与压力时,利用调节自身情绪表达、情绪应对等方式,将负面消极情绪转化为正面积极情绪的过程中。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情绪化管理十分重要且必要。良好的情绪化管理能够助力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成效、人际关系与心理韧性、承受能力的发展均具有重要促进效用。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其难以很好地控制自身情绪,这使得其情绪呈现出“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特点,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各种情绪层面的挑战,如若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力,学生在极大程度上会因为情绪波动过大而导致情绪失控,既影响其学习成效,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又会影响其心理健康,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加强情绪化管理工作十分必要[1]

二、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及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入推进,促使情绪化管理的重要价值不断彰显,绝大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认识到情绪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不断尝试将情绪化管理落实至课堂教学之中,致力于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掌握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但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情绪化管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引导方式等,影响着学生情绪化管理实际成效,且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充分认识到情绪化管理的重要价值,仍使用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生情绪的关注与引导,这忽视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成效也造成严重影响[2]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情绪化管理对策

(一)、控制情绪,树立良好学习心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情绪化管理的有效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节自身情绪,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渗透情绪化管理,以情绪适应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以期促进学生不断调节自身情绪,以积极心态参与至教学活动之中[3]

如:“挑战第一次”,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挑战第一次”教学即可进行情绪化引导,实现情绪管理的有效渗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数的“第一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引进情境教学,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为新知识做好铺垫。如引进“小马过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第一次”尝试的重要性,“第一次”的情绪引导,代表探索、发生、行动、判断等等思维,借助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认知,感悟到“自己要去尝试,积极面对,勇于挑战困难”这些情绪,让学生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开心的事情,比如“我第一次悲伤”、“我第一次学会……”、“我第一次被鼓励”,这些情绪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教师再借助课堂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情绪的不同,如学生分享沮丧的故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且在第一次学会的情绪分享中,教师帮助学生去怎样进行第二次的尝试,这种逐步递进的学习,既保持了兴趣,也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可以被引导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控制自身情绪,教会学生如何调节自身情绪,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当先帮助学生认知自身情绪,使学生能够区分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情绪,之后在给予学生正面的赞赏与夸赞,为学生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以使学生能够控制自身情绪。让学生初步了解控制情绪的重要性以及负面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促进学生学会控制自身情绪。

(二)、端正动机,坚持积极情绪状态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出发点,对学生学习行为有着重要指导效用。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其对自身学习动机并不明确,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自身引导效用,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并端正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以正确的动机与态度投入至学习活动之中,借此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情绪管理。

如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第十五课《坚持才会有收获》教学。教学目标是逐步养成自觉的意志和自觉的行为习惯,这可以作为情绪化管理渗透的载体,在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实现情绪化管理的有效渗透。在本课堂的教学中,可利用视频动画的、讲故事的方式,在课堂上引进《青蛙看海》、《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提出问题:大家在生活中是否“坚持”过,是为什么坚持,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需要做什么,树立起积极正面的情绪,养成“只要我坚持,我就能获得”的这种认知,让学生可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坚持的习惯。在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写下自己想要坚持的事情,比如“我坚持每天在XX点起床”、“我坚持每天帮助妈妈做XX”等等,在学生养成这种习惯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鼓励、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坚持、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以促进使学生能够以端正的学习态度进行学习。

(三)、表达情绪,搭建情感沟通桥梁
学生的情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的个体情绪表达逐渐内敛。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当与学生之间搭建情感沟通桥梁,以情感引导学生表达自身情绪,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会控制不良情绪,防止其侵占自己的内心。

例如,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第十四课《学习有方法》。在开展这一课程教学活动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践书中提到的“24点”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同学在游戏中的良好表现,询问学生在面对他人良好学习表现时,自己是什么感觉,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身情绪感受。如果有学生出现嫉妒等不良情绪,教师则需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树立“欣赏他人优点、主动学习他人长处”的认知,借此让学生逐步树立富有正能量的情绪,以防止心理问题出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新时期,为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以情绪来适应教学、促进学生控制情绪、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学会控制自身情绪,借此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惠敏. 基于情感教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析 ——以"深深浅浅话友谊"课堂教学为例[J]. 新课程,2023(2):90-92.

[2] 王佳琴. 议题式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路径 ——以"情绪的管理"一课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2022(16):46-48.

[3] 姜春玲.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21(10):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