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黄慧敏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教育局  4235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可以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字表达技能,还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力渠道。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商,还可以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写作技巧,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关乎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可以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首先,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作为传承文化、传递情感的媒介,在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元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认知、健康的心态。通过接受语文教育,学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体验美好情感、研究人性、反思人生,从而塑造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其次,语文教学是学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在语文课堂中,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撰写作文等方式进行情感体验与表达,不仅可以促进认知与情绪的平衡与调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学生通过文字感悟世界、表达情感,可以使内心情感得到宣泄与抒发,促进个体心理深层次的健康成长。另外,语文课堂也是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表达、自我调节的重要平台。在这个空间里,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得以展示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增强对自我的认知与认同。同时,学生表达个人情感与观点,集体讨论交流也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建立积极、自信的心态与态度。最后,语文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得教学不再局限于词汇、语法,更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语文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与鉴赏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情绪认知与管理、自我认知与表达的全面发展,推动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教师专业知识和培训不足

大部分教师在教育专业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会限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传统的语文教材主要聚焦在文字的表达和文学鉴赏上,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融入较少。即便某些教材中涉及心理健康元素,其覆盖范围和深度仍然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受到限制。

三、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设置情感性目标

通过设置情感性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以情感为核心的目标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更融入语文学习的过程,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设计情感深刻、内涵丰富的文本或作品,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及思考,激发他们对人生、情感、价值的感悟与反思。这种情感营养的注入,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情感维度,促进其情感体验的丰富化与多样化,并培养出更加细腻和深沉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积极应对挑战和困难,学会进行情绪调节和自我激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适应性和抗压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增强心理韧性,有助于学生更加自信、开朗地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分享、情感讨论、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沟通能力,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二)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文本

通过精心挑选涵盖情感与情绪表达、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内容的文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受并表达内心世界,促进其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实现语文教学的多元发展。通过阅读含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诗歌或故事,学生能够体会文本中的情绪与情感,并将其与自身情感进行联系,进而激发内心的共鸣与共情,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情绪的认知与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文本中人物之间的相处方式、沟通模式、矛盾冲突以及解决方法,学生可以在文本中找到启示,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困惑和挑战,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情感智慧。通过文本中角色对自我认知、自我探索的描绘,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情感和行为,激发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思考与感悟,从而培养自我认知的能力,提高自我调节和情感管理水平。通过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文本,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丰富多样的阅读、讨论和写作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探究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义,启迪学生心灵,促进心理健康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引导情感体验

通过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情感性强的文本,可以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自己与他人。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创造的情感世界。文学作品常常通过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艺术等手法表达丰富的情感,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与作品中的角色产生共鸣,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拓展视野,丰富内心世界。这种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智慧,提升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度和理解力。通过诗歌和散文的赏析,可以激发学生对情感纯粹性的感悟。诗歌和散文作为精致的文学形式,往往能够通过独特的语言和意象传递深邃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和感动,进而启发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促使他们更加细腻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体验和表达各种情感。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活动,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会用语言表达和描述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结束语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通过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和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涵盖情感与情绪表达、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内容的文本,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讨论和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自我、理解他人,从而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情感性目标,并通过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文本来落实这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翠玲.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J].小学生(上旬刊),2024,(02):82-84.

[2]苏楣茜.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新教育,2023,(29):114-115.

[3]王兰.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6):91-93.

[4]陈萍.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16):16-18.

[5]乐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网络论坛——创新思维研究分论坛论文集(二).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三阳镇三阳小学;,2023:4.

注:课题编号:CJKGL2021058    课题名称:《中小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