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王伟东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坑初级中学   515159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已成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学科教学提质增效的必要举措。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仅局限于教学资料的呈现,未能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建构工具,导致其教学优势和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效果不够明显。。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师有必要对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明确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这对于学科教学的提质增效及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引言

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层面,其在教育领域也越来越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信息技术视域下完善初中物理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教学空间的壁垒,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带动整体提升初中物理学科活动的质量。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积极探究有效策略,努力革新教学模式,以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促成学生高效与深度学习。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都实现了信息化教学,但是信息化教学程度不一,导致教学模式枯燥单一。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师只是将信息技术当做播放教学课件或者相关视频资料的工具,用投影仪播放PPT或视频等,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依旧是被动的、灌输式的,但学生学习中的互动与参与不足,得不到思辨与探索的机会。还有的教师过于依赖电子教材,但并不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学习需求,缺乏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有的教师试图以传统教学模式简单转化为电子版或多媒体版,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无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进。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作用根本得不到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效果并不显著。

(二)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现阶段,虽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基于全面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但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等,无法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需求,已有设备老化或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教室缺乏合适的投影屏幕或媒体墙,无法展示教学资源,以及网络条件不良,教师无法借助网络资源进行稳定教学,学校大成本的已有设备维护与管理无法负担,设备故障较多等都使得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难以有效应用。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策略

(一)依托信息技术,构建趣味课堂

兴趣是初中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与探究的重要驱动力,当学生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时,其思维活跃度会显著提升,使得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记忆力得到明显的增强。可见,信息化教学视域下,以学生兴趣特征为导向,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趣味课堂,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例如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生活中的透镜”课程教学为例。在导课阶段,教师可先利用电教设备播放一段有关“相机拍照”的微视频,并结合视频内容提出“相机是如何将巨大的景物缩小并清晰地呈现在相片上的”教学问题。面对该问题,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纷纷踊跃表达自己的猜测和观点,使得课堂上形成了浓郁的思辨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Flash资源中开展“拆解照相机”这一游戏化教学活动,依托信息技术直观呈现、动态演示的特点,引导学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了解“透镜的功能”“照相机中的透镜”“照相机成像原理”等知识,使其对本节课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高度重视,打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任何一件事,一旦缺少必要条件,事情就很难做成。而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以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必要条件,只有帮助教师建立信息化意识,提高其信息化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使其有工具可用、有平台可发挥,才能真正促进展开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活动。因此,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高度重视信息化、打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比如,学校可以引进多媒体、希沃白板、几何画板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协助教师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保证平台资源的丰富性,提高平台的安全性、开放性。学校要对教师展开信息化教学培训,向其说明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帮助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克服“书本化”等教学习惯,主动学习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辅助实验教学,打造趣味课堂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教学实验受设施设备影响,学生并没有条件参与,或者部分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教师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可能会以其他形式展开教学,这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难度就会增加,而利用信息技术辅以实验教学,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实验的不足。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电热学公式探讨时,学生需要借助实验操作对电阻丝发热的情况进行观测,同时完成对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步骤科学合理的管控,而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接触到220V的电压,如果学生实验中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在教师借助于仿真实验情境让学生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则能够在达到实验效果的同时,避免安全隐患出现。

(四)依托信息技术,强化知识讲解

物理学科包含很多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类知识往往存在较大的理解难度,是课程学习的难点.而信息化教学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在信息呈现方面的优势,对这类知识进行具象化、动态化的描述和展示,使其更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以此提高此类知识的讲解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些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课程教学为例.滑轮组的受力分析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因“力”是不可见的,所以遇到受力较复杂的滑轮组时,其受力分析过程往往存在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以至于很多学生难以准确判断具体的受力情况。对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微动画的方式,将滑轮组的受力情况进行可视化呈现,并利用动画模拟的方式,展示某个力存在和消失状态下,滑轮组或受力体的状态变化。以此实现抽象知识的具象化呈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滑轮组的具体受力情况并对各力的作用效果产生准确的认知,从而强化学生对这类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快速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势不容小觑,初中物理教师应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对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积极意义,并将其灵活应用于实际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以形象化手段演绎抽象的知识点,同时提高新课讲解的凝练性,发挥信息技术辅助物理实验的功能。这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具备杰出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国境.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2(24):218.

[2]赖忠樟.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教师博览,2022(33):59.

[3]郭小明.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2022(4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