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优化幼小衔接教学质量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优化幼小衔接教学质量的实践

史松钰,刘佳瑶,孙楠

吉林省安图县第一幼儿园 133600

摘要:幼小衔接属于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重要过渡期的工作,也是幼儿准备迈入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的工作。如果衔接的工作没有做好,很容易让幼儿产生不好的情绪,或者厌学的情况。在幼儿阶段我们主要培养的是幼儿学习的品质和学习的能力,只有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能具备学习的能力。同时,让幼小衔接变得更加容易,幼儿有了这些习惯,才会让衔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幼小衔接;行为习惯;策略

一、幼小衔接时期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现状

一是"衔"、"接"不合理,缺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由于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学方式与教学特点上都是大相径庭的,它们具有一定的联系,也存在着各自的差别。所以,在幼小衔接时期,教师应在教学方式、形式、内容等方面做到合理过渡,并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很多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时期没有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引入生动的游戏、缺乏具体的演示,过于偏颇小学化,严重扼杀幼儿的天性,与幼小衔接的实际要求相背而驰背,不利于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

二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时,准备工作尚不充分。在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后,小学教师出于自身的教学压力,只是在短期内对孩子们进行培训。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务必要抓紧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然而当前,幼儿园教育大部分都是以"游戏"为主,却没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仅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但是,由于幼儿领悟能力和自觉性都欠佳,常使教师不断叨念的"口头"教育成了无用功。这种现状很难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亟待改善。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一)坚持从幼儿实际出发,遵循练习的科学性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该从小抓起。而由于孩子注意时间较短、坚持性较差,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教师和家长需要遵循科学的练习方法。一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事实上,幼儿好的学习习惯也隐藏在其他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小细节之中。比如,整理学具的学习卫生习惯,也体现在整齐摆放生活用品和独立整理玩教具等小细节上。因此,教师及家长要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小细节,从点滴小事中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二是要保持学习习惯培养的连续性。尤其是对于幼儿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及家长更要有十分的耐心和毅力,反复去抓、一丝不苟、坚持不懈。倘若在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及家长因为看到幼儿哭闹便做出了让步,孩子就不会重视成人对其提出的要求。因此,一旦定下了规矩,就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随意妥协。三是要有统一的学习习惯培养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和家长要在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理念与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如果成人之间的要求与标准不一致,就可能会造成幼儿行为上的混乱。比如,对待同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严厉对待,家长却放任自流,长此以往,不仅容易造成幼儿认识上的模糊,也不利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幼儿适应能力

幼儿园同小学相比,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时间活动安排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可以探索创设相关活动,模拟小学课堂活动情境,提高幼儿适应能力。比如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小学生需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如:不迟到不早退、独立安排课间休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等。为了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我开展了“课间十分钟”活动,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次在幼儿园体验课间十分钟,有的孩子在看书、有的玩游戏、有的观察蚂蚁、有的整理物品......孩子们都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这十分钟。为此,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鼓励孩子们去询问上小学的哥哥姐姐们,让孩子对课间十分钟有了进一步认识。通过调查,孩子们对课间10分钟已经有初步认识。此外,我们还通过让孩子观看图片、绘本等方式,了解小学生的课间10分钟。最后和孩子们梳理出课间10分钟怎样合理安排:首先是解决生理需要(小便、喝水);其次是课前准备(卷笔、整理书包等);再者是游戏(跳绳、聊天、画画等)。根据计划,孩子又进行第二次体验。通过亲身实践,孩子们出现拥挤、插队等安全隐患等问题。有孩子提议让保育员来帮忙解决问题,终于,接下来的几天里,课间十分钟变得井然有序了。本项目基于小学课间十分钟情境模拟,以儿童视角搭建适宜支架的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幼儿适应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从对十分钟的模糊时间概念到不合理安排再到自主计划自己的时间,从课间管理的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就是孩子能力提高的过程。一是做好身心准备。游戏锻炼了孩子学习能力,包括了孩子对主观的需求和客观环境的权衡,对事件优先级别的判断分析,对集体规则的理解和遵守等;二是做好社会准备,强化孩子的任务意识,为步入小学,孩子自主安排时间做准备,让孩子拥有自主合理安排任务的能力;三是做好生活准备,通过游戏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游戏中出现的拥挤、插队等安全隐患等问题,孩子积极参与解决,提高了自我保护和解决问题能力;四是做好学习准备。通过游戏,孩子逐步建立起事件与时间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他们对有序、安全、快乐、有意义的“课间十分钟”自我学习的过程。

(三)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环境适应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作为与幼小衔接联系最为紧密的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小衔接的具体教育要求,制定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工作,帮助幼儿提前感悟和适应小学生活及其环境变化,提高幼儿环境适应能力。一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通过开展游戏,能让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情,能促进其思维发展,并培养出较强的接受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优秀的品质。与此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某些坏习惯也非常容易显示出来,这样有助于老师及时发现,并对此加以更正。例如,在游戏活动中,一些小朋友会因为争夺自己喜爱的玩具而产生矛盾或吵架,这时,教师就应该对他们加以指引。告诉他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学、朋友之间要懂得相互谦让,做个听话、受欢迎的好孩子,并对他们的谦让行为予以肯定。二是设置有针对性的幼儿习惯养成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幼儿的学习是情境性的,具有很大的个人情感性。因此,在培养常规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设置合理的强化方法,如通过奖励、树立榜样等手段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内化行为背后的价值要求。例如,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教师和家长可以设置好习惯养成奖励活动,当幼儿在物品整理、进食、卫生清洁等方面有良好的表现时,教师和家长就可以通过正面的语言肯定、行为激励等方式培育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信念。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诸如"故事大王""我是小小升旗手""我要当主持人"等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帮助幼儿克服不敢表达的心理恐惧。在社会交往习惯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我是小班长""争当优秀值日生"等活动来为幼儿的社会交往提供良好的情境,激发幼儿的交往欲望,以任务完成的方式来激励幼儿积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同伴合作,使他们在体验活动成就感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三、结语

幼小衔接是幼儿第一个学习过渡期,科学高效的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提升学习兴趣,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家长与教师应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导向,从大班幼儿实际能力出发,加强对其多项能力的培养,让幼儿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在未来快速地适应小学校园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喜红 .浅析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1):164-166.

[2] 张玲 .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J]. 新课程,2021(4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