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深度学习课堂范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深度学习课堂范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陈军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大公镇中心小学  226623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深度学习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深度学习课堂范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通过分析其现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法,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深度学习;构建与实施

引言: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学科,因此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就显得格外重要。小组合作深度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深度学习课堂范式的现状

(一)分组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范式下分组方式通常较为简单,大多是以座位为单位。这种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等因素,导致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容易出现合作无序、随意化的现象。教师要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应结合学生特点与需要科学分组。

(二)教学体验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然而,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的讲解,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不利于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三)课程资源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相对单一,主要包括数学教科书、辅导书等。这种情况限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了丰富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开发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数学活动或项目[1]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深度学习课堂范式的构建

(一)合理分组

教师分组时应保证分组的人数适度,通常推荐4-6人为一个小组。这一数量规模能够确保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而不因数量过多而造成沟通上的混乱。分组时应尽量把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学习风格各不相同的学生结合起来组成异质小组。从而促进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帮助,增强小组合作成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不断进步,可经常对组员进行调整,使组员充满活力与新鲜感。例如在学习“认识多位数”时,老师可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多位数读写方法、探索多位数计算所遵循的规律或开展多位数计算的比赛等等。通过这些小组活动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对多位数知识的理解。

(二)明确任务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一目标应符合课程总体目标,并容易为学生所了解。如在研究分数加减法时,其目的可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了解并应用分数加减法来处理实际问题。另外,作业要具体叙述,让学生了解自己要完成的工作。例如,当教师教授“因数和倍数”时,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例如:设想一个篮子里有12个苹果。现在就把这些苹果分发给几个孩子,每一个孩子分到多少个苹果一定是一样的。请问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吗?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这些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去思考12的各种因数,进而更好地理解因数这一概念。教师在发布明确任务之后,就可把学生划分为若干组,由学生自行分配他们在组里的任务。各组成员之间可互相探讨,交流思想,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任务中去,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加投入地上课,可创设情景。一方面在所创设情境中,要选择接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如在研究面积与体积问题上,可创设装修房屋情景,使学生通过对不同物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来了解这些思想的具体运用。另一方面,情境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可假设学校即将举行一个“爱心义卖”活动。在活动中,小红想买一个手工串珠手链和一个手工折纸,她发现两个物品的价格分别是3/4元和1/2元。她想知道哪个更贵,这就需要进行分数的比较,又或者假设小丽只有1元钱,她想买一个手工串珠手链和一个手工折纸。她需要计算一下是否足够支付,并可能需要涉及分数的减法运算[2]

(四)资源支持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或课本的内容来指导学生深度学习。例如学习“圆柱和圆锥”这节课,老师可以制作一个含圆柱与圆锥交互式课件,由学生自由地转动,缩放课件上的图形,观察圆柱与圆锥不同角度的结构特征。同时组织同学们开展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享生活中接触到的有关圆柱、圆锥的实例,并一起讨论这类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课下,老师也可借助课本上的习题,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一起解决有关圆柱、圆锥的计算,从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

(五)互动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可营造出一种活跃,安全,融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自由交流,探讨并分享对方的观点。教师在口头交流的同时,也可鼓励学生采用书面报告,图表和演示等其他形式。这些多元化的交流方式能够在加强小组成员间合作协作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表达。如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些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卡片,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图片。教师可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试着利用图形卡片来拼贴生活中的物体。同时要求各组选一位代表在班上展示探究成果,学生可以通过图形卡来展示他们拼接的物品,或者分享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吸引人的应用实例。

三、结语

建构并落实以小组合作为核心的深度学习课堂范式,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合理分组,明确教学任务,创设教学情境,资源支持与互动交流的策略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对该范式进行探索与改进,以期对学生数学素养与解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亚敏.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J].天津教育,2024,(05):25-27.

[2]王雪玲.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微探[J].小学生(中旬刊),2023,(07):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