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试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刘薇

        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  230031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重要的成长阶段,其思维认知和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事物、现象的理解存在一定片面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叛逆和抗拒等情绪。基于此,文章探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能辅助教师全面分析学生复杂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逐步建构与初中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逆境中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提升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有效减轻学习的压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态度

初中在整个教育阶段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性格特征与行为规范等都在这一时期逐渐成型。在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交往形式不断创新,学生面临的社交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不仅需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还需积极适应社会环境,在多重压力下,学生不可避免开始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准确分析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给予其更多正确的心理暗示和引导,使其全面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照顾,从而转变自身面对困难的态度,塑造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中正面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判断不同场景下人物的行为表现,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自信心,提升情感认知,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一)营造学习氛围,发挥环境影响作用

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环境都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能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升学生精神品质和锻炼素质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会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因此,在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学习氛围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作用,协调各项外部环境因素,打造融洽和谐的班级成长空间,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干扰。

首先,教师应做好班级文化空间设计,依据空间区域的特征设置如班级风采、模范展示和星光闪耀等几个板块。其中,班级风采用于展示班集体获得的各项荣誉;模范展示可以粘贴学生的优秀作文、书法作品或手工创作等;将优秀学生的介绍或成长故事展示在星光闪耀区域内,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为了自己的未来认真努力。

其次,教师需要做好教室空间的装扮与设计,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保持桌椅整齐、桌面整洁,定期整理班级阅读角区域的图书。并且,教师还应利用好教室后面的宣传黑板,以积极向上的主题为中心设计板报内容,利用丰富的色彩和形象的画面,给予学生正向的心理暗示。如果可以在窗台或书架等位置摆放合适的绿植,也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教师应当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和学生一同在校园一角开辟种植劳作区。如此既能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一些自然常识,也能使其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乐趣,缓解学习压力与紧张情绪,有效发挥环境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树立教师榜样,形成正向情绪状态

通过分析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模式可以发现,其对成人具有较强的依赖感和模仿能力,会模仿教师或家长的部分行为。因此,在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把握初中生这一行为特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和语言表达,在班级中树立正向的教师榜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调整行为举止,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首先,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态度。如,在讲解“如何创造和谐人生”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不同季节的风景图片,对比展示花园中花朵绽放和荒凉衰败的图片,引导学生表达对几组风景图的感受,借此引出心理和情绪状态也分不同种类的知识。教师还应介绍说明不良心理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向学生传授基础心理知识。

其次,为发挥榜样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过的挫折,使学生明确以消极的状态回避问题不是好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正向情绪的鼓舞,以同样的态度和情绪应对自身在学习和生活遇到的挑战。

最后,对于学校来说,应定期选举优秀教师,综合考量教师的专业能力、道德品质和性格心理等多项因素,积极开展教师榜样宣传教育工作;合理利用校园内的广播站、宣传栏或公告栏等,组织优秀教师分享教育经验;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与教学总结活动,为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成长路径,使其能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影响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良好品质。

(三)重视心理辅导,坚持因材施教理念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在学科教育中引入新思想是教育改革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能有效丰富教育内容与创新教学形式。因此,在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通过学习来升级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从多维度思考心理辅导的科学方式,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研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合理规划心理健康教学:

首先,深入理解心理学的意义、内涵和实施路径。在阶段性教育和辅导工作中,教师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有意识的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心理辅导的真实案例,以掌握积极心理学的精神内核与本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做好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利用班会时间,或以讲座的形式,分析讲解当前大环境下初中生面临的压力问题,指导其正确疏导自身情绪,这也能帮助教师积累更多间接教育辅导经验。

最后,积极更新自身教育观念,全面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性格与行为方面的个体差异,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与长处,将积极心理学知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环节中。

(四)注重家校合作,及时沟通,传递教育信息

除学校这一学习空间外,家庭也是学生长时间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产生不良情绪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区域。家长是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和提供生活帮助的主要角色,是与学生产生矛盾问题的重要主体,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在经历由形象化思维向理性化、逻辑化思维的转变,其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开始发展,更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如果教师和家长仍然采用传统方法应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会导致其产生逆反情绪。因此,在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时与家长沟通,指导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与拓展。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对家长进行指导,总结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教会家长应避免使用哪些语言或教育方式,纠正家长不妥的教育习惯,使其能遵循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其次,深入解读积极心理学中的教育理念,利用线上交流平台与家长沟通,丰富家长的教育知识储备,使其能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准确判断,逐步探索出符合孩子的心理辅导方案。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通过不同主题活动来科学预防与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为此,教师应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与意义,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实践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高质量、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锡慧.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2).

[2]李雨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作家天地.2020,(1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