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研究

王春艳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五邑大学 邮编:529000

摘要:古诗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最新的统编版教材也加大了选文数量,更加突出古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主问题”设计是从教学重难点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文本内容的一种有效方法,将“主问题”设计运用到古诗教学中,能够克服古诗教学普遍存在的古诗内容晦涩难懂、教师提问缺乏吸引力等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课堂氛围浓厚,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展开“主问题”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主问题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主问题”设计这一概念最早由余映潮在《这样教语文一一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 40 篇》中指出:“主问题”是具有整体性阅读要求的教学问题,是在教学中的出现是经过认真设计的,“主问题”的设计着眼于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余映潮从教学作用的角度指出“主问题是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1]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教学,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艺术的魅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意识和想象力。古诗还具有其独特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非常适合作为“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二、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现状

(一)理解不深入,设计的问题不合理

教师对古诗的理解不深入,对古诗背景和作者生平了解不足,在提问时如果对古诗的背景故事、作者的生平了解不足,可能无法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深度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受到限制。

并且古诗与其他文体相比,古诗具有情感充沛、语言凝练、手法多变的特点,许多教师缺乏对古诗意境的深刻把握,无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古诗,提出的问题可能过于表面,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也有的教师忽视古诗的语言艺术特色,提出的问题过于死板,只停留在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而忽略了古诗的修辞手法、意象等方面的探讨。所以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性,无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二)忽略学情,设计的问题缺少针对性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提出过于宽泛和抽象的问题,如“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这种问题不具体指向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缺乏具体的引导作用。

并且有些教师只关注一种“正确”的答案,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理解和表达。这样的提问方式会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意见,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的机会。

其次,古诗的内容与我们常用的通用白话文相比,更加晦涩难懂,且学生对古诗具有的意象和手法的理解水平是不同的,教师提问的内容没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趣或无法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三)缺乏创新,设计的问题缺少新颖性

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机械式的背诵和解析,只是让学生背诵识记,未能利用整体的问题串联全诗,引导学生思考,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其次,部分教师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缺乏引导学生思考和创造性表达的环节,教师的提问仅仅停留在古诗字面理解上,只做简单的翻译未能引发学生对文化内涵的思考,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回应和反馈这样的提问方式容易使课堂变得单调和呆板,缺乏积极的学生参与和互动。

三、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主问题”设计意义

首先,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设计一个明确的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引导学生思考“哪句是体现了作者的心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回归文本,通读全诗,思考探究,感受全诗感情基调,后从答案“断肠人”可以得出诗人的心情是“悲痛的”,营造出凄清、悲凉的氛围,更能使得学生理解游子的漂泊忧愁之情。

其次,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主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对古诗的主题、形象、意象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解读,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主问题”将学生深深地引进诗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2]

四、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主问题”设计策略

(一)根植文本,合理设计“主问题”

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要牢牢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联系,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根植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适度制定某些具有发散性和延伸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扩充知识面,达到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以《游山西村》为例,从解题入手设置主问题,“山西村美不美”、“在山西村诗人有奇遇吗”,这类提问来源于本文,又具有发散性,能更好的来引导学生思考解读古诗词。例如讲解《登幽州台歌》,应该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探讨“前、后、古人、来者”是何意,根植于文本,辅以古诗背景,再以“陈子昂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主问题。[3]通过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深入体会作者怀才不遇,寻明君而不得的痛苦无奈。

(二)了解学生,从实际入手设计“主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设计“主问题”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思维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和学习上的难点。通过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整体特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简要回顾巩固,对于尚未掌握的知识,才是教师进行“主问题”设置的重点。

比如学生已经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杜甫的《春望》,了解了杜甫“诗圣”的称号,知道了杜甫诗“诗史”的历史地位,领悟了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感受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在八年级下册学习《石壕吏》时,教师可以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反复强调这些内容,而应该从杜甫叙事诗的艺术特色入手,设计“主问题”,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问题。

(三)多方位拓展,全面设计“主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主问题”。古诗教学不一定只能从字词方面入手,例如在学习《蒹葭》时,可以从音律的角度入手设计“主问题”,让学生沉浸在音律中去感受诗歌的美好。在学习宋词《如梦令》时,通过叠词“知否知否”,体味婉约派的语言圆润清丽,音律婉转和谐,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赤壁》时,可以从“写作”手法方面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掌握“以小见大”的手法的同时,将这种手法迁移到写作上,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之,古诗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精心设计“主问题”是能有效服古诗教学理解不深入,缺乏创新,忽略学情的弊端,并且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将“主问题”设计更好的运用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古诗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李叶.“主问题”设计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22,41(10):27-30.

[3]江睿.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