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对语言表达的促进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3

浅谈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对语言表达的促进作用

陈丽

重庆市南岸区新城幼儿园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培养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对于促进其语言表达,进行同伴交往的积极意义。结合幼儿语言发展的相关特点,从情绪理解能力角度分析幼儿园教育中语言表达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策略,帮助幼儿更好进行语言表达。

关键词:幼儿情绪理解能力、情绪智力、语言表达能力、同伴交往

一、培养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安定愉快的情绪。幼儿时期作为培养和发展幼儿情绪智力的关键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同伴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情绪理解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助于帮助幼儿体会他人感受,理解他人行为;而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进行社会性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身想法和情感的关键途径。教师了解两者的关系,思考如何通过提升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来促进其语言表达,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发展幼儿的情绪智力和语言水平,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人际交往带来的快乐。

(一)情绪理解能力的概念

卡西迪等人(Cassidy J,1992)提出,人的情绪理解能力包括:对情绪产生原因的理解和对于情绪可能造成后果的理解。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整合、运用已有信息对自身和他人情绪做出反应。[1]

相关研究表明,在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方面,3-6岁的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于喜、怒、哀、惧等人类四种基本情绪的辨别能力,幼儿主要通过识别对方的面部表情来理解情绪,且更容易识别高兴的情绪,并且能够尝试找到引发这些情绪的原因;4岁后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情绪表达的规则,随着日常生活活动中情情绪体验的增加,尝试运用策略调整自身的情绪。但幼儿在学前期整体的情绪特点仍是变化丰富、易冲动、外显性强的,尤其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强的情绪波动,很长时间难以平复,严重可能会形成情绪问题。因此,提升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引导其合理表达是很有必要的。

(二)影响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因素

影响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性别、以及不同的气质类型。以往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幼儿的年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前提。男女幼儿在情绪理解能力上是否存在差异,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争议。气质类型上,幼儿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并且起到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也为教师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开展针对性情绪教育提供了一定参考。

外部因素方面,影响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的亲密关系会对其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起到正面影响,其中有研究表明,母亲的教养方式和与幼儿的依恋关系,会对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产生更大影响[7]。在同伴关系方面,李幼穗的研究指出,情绪理解能力强的幼儿,更容易被同伴接纳,更受同伴的欢迎。这也为本研究探讨情绪理解能力对幼儿同伴交往中语言表达的积极作用提供了启示。

(三)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带来的积极影响

  1. 提高幼儿对于情绪状态和变化的理解

情绪理解能力有助于幼儿了解情绪的类型,通过动作、表情等幼儿容易接受的外部条件帮助幼儿分辨情绪是属于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推理出自身和他人的情绪状态,还可以提升幼儿对于某些特定情景的情绪识别能力(如剧烈争吵:愤怒;黑、封闭:害怕等),这些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别人,在交往中做出适当的应对行为。

  1. 帮助幼儿梳理情绪产生原因

幼儿在对于情绪作出解释的时候,更多会考虑外部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转向对于自身情绪的思考,4岁后的幼儿已经可以正确判断四大基本情绪的产生原因,而5岁后的幼儿可以理解出于自身的愿望或需求的不同,在同一环境下或同一件事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这为幼儿的语言表达提供了思路,让他们能够表达自身愿望或需求,并说明原因。

  1. 帮助幼儿认识情绪产生的后果

4岁后的幼儿就能够认识到人的内心状态会引发情绪反应,而情绪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好的情绪理解能力就可以帮助幼儿预测他人在某些情境或某种状态下可能会做出的行为,如:一个人在生气时,可能会打骂别人;一个人在难过时会流眼泪,会往角落走等等;此时的幼儿就能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更好地帮助到同伴,更好地安慰他人。

  1. 帮助幼儿更好控制情绪

研究表明,4-6岁的幼儿对于各种情绪的理解更为清晰,刘航等人(2017)指出,儿童年幼时抑制情绪能力较弱,更容易放大情绪。幼儿容易采用夸张的方式表达自身情绪,而随着年龄增长,则会转向掩饰的方式。提升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可以帮助他们管理情绪,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不足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幼儿通过语言表达同教师、同伴进行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信息,促进自身发展,教师通过语言教学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帮助幼儿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稳固同伴关系,影响其未来发展。在幼儿园已有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情绪体验不足

情绪情感是幼儿语言表达的基础,幼儿基于自身的情感需求进行语言表达,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面部表情等外部因素来提取交往中他人的情绪情感,并观察这种情绪状态的变化,经过自身思考后做出合理的语言表达。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观察力,也有助于启发幼儿思考。但目前的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更多只通过故事、儿歌等直观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讲解、复述,没有帮助幼儿深入分析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元素,也没有引导幼儿进行深刻的情绪体验,幼儿并不理解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就不利于幼儿按照自身理解进行改编创编,理解整个故事的教育意义。

(二)联系生活较少

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目的是帮助他们能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部分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站在幼儿的视角思考他们学习语言表达的需求和在生活中的语言实践体验,语言表达没有联系生活经验。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学习到了知识,能够做到书面表达,却很少运用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中,不知道怎么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同陌生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效果不好,语言表达的目的性不强。

(三)缺乏换位思考

幼儿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比较容易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他们对情绪的理解是直观的,表达的方式往往是单向的,没有思考他人的感受,在自身处于破坏性情绪时尤其糟糕。语言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基于一个目的在不同情景下和不同的人交流,了解他人的情绪反应,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对于他人的影响,从而在交流后启发幼儿主动总结语言表达的经验和使用方式的技巧,在后续的语言学习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方向地学习语言表达,激发语言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水平,通过观察模仿他人也可以学习到一些情绪调适的方法。

三、如何运用情绪理解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

以往研究表明,幼儿具备良好的情绪理解能力,能够帮助其了解他人感受,从而促使交往行为的产生,提升其社会知觉,有助于其将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体系。具体来看,有助于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进行针对性表达,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求。培养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绪认知情境

在以往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多以引导幼儿观察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等方式,以图片和视频为载体,通过这种外显化和形象化的材料帮助幼儿理解情绪,但其实人的情绪体验十分复杂且情绪状态会发生变化,想要理解人的复杂情绪,需要更加深刻的情绪体验和从语言活动中学习一些情绪表达方式。

故事和儿歌作为语言活动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加入情绪词总结、情绪线索串联的形式也有助于幼儿理解人物情绪,更好理解故事的内容。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在增强幼儿情绪体验的同时,尝试理解复杂的情绪体验,学习到某类情绪的核心特征,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语言表达。在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进行迁移,在生活中理解不同的情绪,做出合适的应对。

“对话式”的语言活动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对人物的情绪状态和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你有类似的经历吗,你怎么做的?”“那后来呢?”“你会怎么做呢?大家来想想办法”这种形式启发幼儿的思考。史漪(2019)的研究指出,有效的提问和对话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开放性的问题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在分析对策时,幼儿会产生针对性的语言表达,在理解故事后进一步发挥主观性,这种“替代性经验”会直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选取语言材料时应当注意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近年来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普及,许多教师开始将游戏同语言活动相结合。游戏是幼儿童年的“伙伴”,也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也是语言实践活动的载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语言实践活动强调联系生活和实践体验,在过程中帮助幼儿积累语言素材。通过游戏环节的设计和较强目的性,结合幼儿的自主活动,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幼儿通过模仿学习的方式,再现他人的行为,体会他人的情绪感受,使得幼儿的语言表达更具有互动性和角色代表性。

以生活场景作为背景提供语言材料,幼儿在医院、道路、超市等环境中,发挥游戏的辅助作用,通过角色扮演、交流互动的形式开展语言学习。幼儿代入到售货员、医生、出租车司机等角色,思考他们行为背后的情绪,学习日常用语,掌握生活中的语言使用技巧比如向路人问好、去医院挂号、在超市如何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等,“收银比赛”、“抢车位”、“排队传话”等游戏形式也增加了语言实践活动的趣味性。这一过程就会促使幼儿了解到不同职业的情绪状态,以什么样的情绪对待他人。这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使幼儿理解不同职业的辛苦,有助于其职业观念的形成。教师和家长在活动结束后应鼓励儿童多与陌生人交流,把沟通技巧更好地迁移到生活中。

(三)提供积极的情绪示范

同伴关系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同伴交流的经验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自身和别人的想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同伴交往离不开情绪的表达,开心的时候想跟同伴分享,愤怒时会与同伴争吵。在冲突情景中,幼儿能够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在体会到自身的情绪后进行表达,再同同伴进行分享,这是幼儿提升情绪智力和社会认知的良好时机。幼儿正确理解情绪,合理表达情绪才能够感受自身想法,合理进行语言表达。

成人对于情绪的理解和表达对于幼儿的影响十分重大,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来理解情绪的表达方式。这时候很需要家长和教师进行示范和积极引导,及时的、积极的反馈能帮助幼儿树立信心,更有耐心应对消极情绪,避免破坏性情绪的产生和夸大的情绪表达。成人帮助幼儿观察、梳理、解释自身和别人的情绪,解决问题,形成经验。这个过程中,以耐心、平等、理解的态度同幼儿沟通,能够营造出一个温馨、平静、愿意倾诉的情绪氛围很重要。

冲突中幼儿会观察同伴、教师、家长等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表达,理解其中代表的情绪,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的同时推测出情绪状态如“他在哭,他一定很伤心吧”,“他很愤怒,可能是我刚才拿了他的玩具”等。此时需要成人引导幼儿尝试对他人的行为作出解释,在换位思考他人感受的基础上再想想如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幼儿反思自身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和表达情绪。

四、结语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他们认知发展的基础,情绪理解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保障,两者共同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通过培养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这一视角,分析他人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原因,提升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讨论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分析当前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升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情绪认知的基础上,促使其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表达。

 


五、参考文献

[1]Cassidy J,Parke R D.Family-peer connections:the roles of emotional expressiveness with the family and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s.[J].Child Development,1992,63:603-618.

[2]李大维,韩闯.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1):6-9.

[3]李春花.浅谈如何发展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S4):263-264.

[4]但菲,梁美玉,薛瞧瞧.教师对幼儿情绪表达事件的态度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12):3-7.

[5]段蓉.幼儿情绪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9(06):85-88.

[6]龚楠.成人情绪管理对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影响[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1):68-70.

[7]任佳鸿,王速.5-6岁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情绪理解能力相关性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7-16.

[8]刘茜.浅析幼儿情绪理解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培养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32):206-207.

[9]张苗苗.对话式阅读活动提升中班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实践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2.

[10]王军利,文彦茹,林艺等.四种情境中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理解和运用的追踪研究[J].应用心理学,2022,28(04):34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