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探究——以“水循环”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5
/ 3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探究——以“水循环”为例

魏雅倩 梁保平 杨灵丽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541006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1]。“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并且在实施和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本文基于新课标要求以及“五有四化”教育理念,探索设计“水循环”这节内容的教学模式,以期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五有四化”;水循环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目标设计

1.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所贴合的是人教版(2019年修订版)高中地理教材,教材从“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两个方面叙述水循环。教材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引入《宋书•天文志》中关于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回答了“为什么江河入海后大海的水没有增多”这一困扰先哲几千年的问题[2],提出新的问题:“这种解释是否科学?蒸发的海水去哪儿了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水循环,该部分把水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从多方面分析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强调水循环作为“重要联系纽带”联系四大圈层、联系海洋和陆地。教材结束部分通过自学窗学习河水从哪里来,经过湿地观测和计算,得出塞纳河的河水主要来源是降水。引导学生关注具体问题科学分析水循环[3]。“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表现出自然圈层和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影响。对于学生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观念至关重要。

2.课程标准解读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为:“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运用示意图”旨在教会学生自主绘制示意图或者利用示意图来说明水循环的原理[4]。水循环是指大自然中的水通过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蒸腾作用)、水汽输送等环节在各个圈层中进行运动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个过程,使全球的植被、气候、地貌等地理要素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所以,水循环对全球的能量和物质的转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水循环”这一核心概念可以被进一步细化为“概念”、“类型”、“环节”、“地理意义”这四个次级的概念,构建起核心概念的知识体系,再进一步将概念深化和扩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比较直观的模拟实验来让学生们建立起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知识体系,再将其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说明人类活动会对水循环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水循环所具有的深刻的地理意义。

3.学情分析

关于水循环的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中曾涉及过,初中已学过七大洲、四大洋水系特点,对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也有所了解,这些可作为新课学习的背景知识。学生对于部分水循环环节,例如降水、地表径流比较熟悉,但对于全球大尺度上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则相对困难,再加上刚上高一的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仍有限,读图、析图能力也有待提高,有一定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地理模拟实验或真实情景来引导学生构建新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读图析图能力,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4.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的教学目标: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水循环,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从而自发地去保护地球上有限的水资源;综合思维:提升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也能进一部培养学生运动、联系、发展的辩证思维;区域认知:本节从一个整体范围上来宏观解释水循环的过程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让学生们形成保护环境并不是一片区域或者一个国家的责任,而是全人类共同的义务;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能力,促使其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丰富专业知识和理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联系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总结理性知识得出感性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联系实际。

二、“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实施

1.“五有”

创设地理情景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有趣[5]。在教学中,教师要搜集的有趣的课程资源,所创设的情境也要贴近实际生活,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文为“水循环”一节内容所创设的情境为:赛里木湖备受世人推崇,被誉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但大西洋离我国新疆非常远,它的“眼泪”为什么会跑到我们新疆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是我们大部分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身居内陆却和大西洋产生了一定的联系,触及到了学生的知识盲区,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融合地理课堂实践,使课堂教学有用[5]。教师要善于找到实际生活与地理教学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加强书本知识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水循环”一节内容与生活、社会以及自然的联系非常紧密。在生活方面,水循环为我们提供了饮用水、洗涤、灌溉农田、发电等生活必需的水资源,水循环还通过影响天气和气候,进而影响我们的穿衣、出行和户外活动等。在社会方面,水循环对于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都依赖于水循环过程。在自然方面,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它影响着植被生长、土壤肥力、河流湖泊的水质和水量等。在教学中,水循环易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课堂教学有用。

设计多样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使课堂教学有理[5]。在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地理知识的逻辑性,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使地理课堂有理、有序地开展。本文的教学设计用问题贯穿其中,在实验探究环节通过操作实验以及提问,引导学生学习水循环的概念、环节以及类型,在问题探究环节,通过一个又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水循环的功能和意义。在这些多样的探究问题中,既能引导学生将知识串通起来,使知识系统化,又能帮助学生树立地理知识的逻辑思维,使课堂教学有理。

重视渗透地理思想,体现学科育人价值,使课堂教学有魂[5]。地理学强调地球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探讨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自然现象,以及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和影响。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对地球和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理解,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生态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而培养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素养。水循环是人地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人类需要依赖水资源进行生产生活,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影响水循环。

关注教学主题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使课堂教学有效[5]。地理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学科,地理课堂上通常会涉及到对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研究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各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状态,从而体会到生命力的顽强和多样性。因此,地理课堂上应该洋溢着、浸润着对生命的热爱,以此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水循环与生命意识之间的联系密切,水是生命基础,对于地球上所有生物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水循环的理解,人们可以深刻认识到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命的尊重。

2.“四化”

知识结构化。通过创设情境,将水循环一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环节及类型等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将零散的信息和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知识结构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升思维品质。

结构问题化。以“遥远的大西洋的眼泪为什么会跑到我们新疆来”这一问题为中心开展探究,再通过实验和问题探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问题情境化。情境化的问题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更容易记忆和应用,在解决情境化的问题时,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地理、科学、生活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维深度,并且情境化问题常常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等联系紧密,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情境化的问题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情境化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生活化。地理教学应贴近时代、社会和现实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地理作为一门涉及地球表面特征、自然资源、环境变化等内容的学科,与时代、社会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贴近时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地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地理教学情境生活化,能够使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社会,培养地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案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有四化”理念

核心素养

新课导入

大西洋离我们非常非常远,它的“眼泪”为什么会跑到我们新疆来?

学生观看视频,并畅所欲言

创设地理情境,使教学有趣

问题情境化

综合思维

锻炼学生阅读、分析地理材料的能力

承转过渡

各类水体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不同状态的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水循环的模拟实验。

实验探究

(1)描述实验中水的运动过程,据此推测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追问:图中哪些环节实验中没有模拟出来,如何改进?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几种类型?

MTXX_MH20231218_231523406

学生上台演示实验

解决实验中的地理问题,使教学有用

注重问题探究,使教学有理

地理实践力

设计地理实验环节,让学生进行地理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分析能力

(2)由实验推测自然界水循环初始环节是哪一个?其能量来源是什么?

学生发言

(3)若要增加托盘中水量,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

学生发言

迁移应用

材料分析赛里木湖为什么被誉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学生发言

创设地理情境,使教学有趣

问题情境化

综合思维

锻炼学生阅读、分析地理材料的能力

转乘过渡

水循环通过水的运动把地球上的四大圈层联系起来,它会给各圈层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通过深入探访赛里木湖学习了解。

问题探究

情境创设:赛里木湖有个姐妹湖叫艾比湖,与艾比湖相比,赛里木湖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根基材料总结发言(水循环能更新和补充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重视渗透地理思想,使课堂教学有魂。

关注教学主题发展,使课堂教学有效。

设计多样探究问题,使课堂教学有理。

创设地理情景问题,使课堂教学有趣

结构问题化

问题情境化

情景生活化

区域认知

分析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会影响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因此需要通过对地域特点的认识和分析,从而培养区域认知素养

综合思维

水循环涉及到地球的大气、地表和地下水系统,需要综合思维来全面理解和分析

人地协调观

因为赛里木湖人类干扰,所以通过赛里木湖面积的变化能比较准确推断出气候的演变,以此来说明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人地协调观

赛里木湖盐度低,能否在湖里养鱼呢?赛里木湖原本是一条鱼都没有的。知道20世纪初,人们才从俄罗斯引进冷水鱼在湖里试养。如果我想要到湖里抓鱼,了解养殖是否成功,可以去哪里采集到更多的样本?

学生根据材料总结发言。(实现物质迁移的同时又不断地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请结合物理知识,说出这些环节涉及哪些能量的转换?水电站在能量转换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根据材料总结发言。(水循环不仅能促进物质的迁移,还能实现能量的转换)

近些年人们比较关注气候的变化。所以学者蹲点赛里木湖,通过湖泊面积的变化推测气候的变化。为什么可以通过赛里木湖面积的变化推断气候的演变?(赛里木湖人类干扰少)

学生根据材料总结发言(水循环能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四、结语

本文以“水循环”为例,通过“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水循环的重要性,提出相关问题并完成相应任务,利用多样化的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在学到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和价值观,使地理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情感。因此,“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是地理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敏,江丰.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情感培养教学设计——以“河流地貌”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23):45-48.

[2]付雪.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2.DOI:10.27267/d.cnki.gqfsu.2021.000884.

[3]刘娟娟.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以人教版“水循环”教学为例[J].家长,2023(19):104-106.

[4]梅柏军,黄雷,杨益芳.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循环”教学设计[J].地理教育,2023(08):21-24.

[5]刘玉岳.“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2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