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科学实践型作业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6
/ 2

探究小学科学实践型作业的设计

余晓霞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中心学校  贵州遵义  563000

【摘 要】在教育实践中,作业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的首要任务。因此,重视改进和创新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创新经验。论文以科学课为例,具体提出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及实施方案,从而使学生的手和脑得到充分的释放,使他们能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型作业;设计

传统的科学家庭作业方式比较死板,主要是填空和绘图,缺少创造力。只有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思想与方法,学生才能实现技能训练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导致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反感。科学研究与其它学科的区别在于,它更多地强调实践,而不是简单地复习理论。教师应改进作业设计理念,让学生“手、脑”得到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这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对实际科学作业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践性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实践型作业

设计实践型科学作业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业的设计不能与新课内容脱轨,更不能偏离课堂内容。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持续探究类的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进一步掌握新课知识,无疑是重中之重。

案例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下《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方法依据,也能够通过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同时,也通过课堂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制作了第一件属于自己的岩石及矿物的标本,在这期间,笔者注意到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但是,因为小学生专注力和忘性都较差,纵使他们在课堂中初步了解了相关知识,事后也容易遗忘。 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新课知识的掌握,笔者又结合课堂内容设计了延伸性的实践作业,具体如下。

1.生活中有更丰富的岩石和矿物,如果遇到这些素材,你会如何选择具有收藏价值的岩石和矿物呢?

2.准备一个标本收藏盒,并将自己制作的岩石与矿物标本收纳其中,并分享给同学或朋友欣赏。

3.详细描述你的收藏依据和制作过程。虽然上述作业给学生指明了具体的操作方向,但到底该如何去做,以及选择怎样去做,则由学生自行思考。 这样便间接解放了学生的手脑,让他们能够更自由地操作作业。 当然,考虑到学生个体能力的局限,该阶段也可以由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由此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另外,上述三项作业并非一次性。在日常生活里,如果学生看到了别致的石头或矿物,也可以将其收藏起来,并制作标本,以此充实标本收藏盒。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自习课等时段,开展标本展开大会,再比一比谁收藏和制作的岩石及矿物标本外型更加美观、更别具一格。

案例二: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在这节课中, 学生接触到了神奇而有趣的生态瓶,通过学习,他们了解到生态瓶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必须平衡,才能达到和谐生存的目的。同时,学生也了解了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但由于课时有限,如果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中制作, 无疑会影响后续的教学进程。所以,为了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加强他们对生态瓶的制作能力,并进一步认知动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和依赖的关系,笔者以课堂内容作为延伸“点”,设计了以下作业项目。

1.选择一种生活(包括植物)制作生态瓶,在制作期间,要详细撰写制作计划表,也要将制作期间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2.在制作生态瓶期间,需要做好录像备案,并将其发送到班级群内。

3.一周后观察生态瓶内的情况,并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课堂讨论。

不难看出,这次的任务也有很大的自由度,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挑选、去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父母可以间歇的帮助,但是不要全部代替,并且要仔细的做好计划,以便日后参考。此外,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与错误,老师在教学中应本着“导”的思想予以解决。也就是说,老师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抓住问题的要害,从而间接地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

二、以生活要素为跳板,进行延伸性作业的设计

如果科学教学与生活脱轨,不但无法让学生窥探到科学的本质,也会让学习变得更加枯燥。 因此,在设计实践型科学作业期间,不妨以生活元素作为翘板,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探索科学知识,以此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 而且与上述第一大点不同的是,拓展类实践作业摆脱了书本的束缚,重在考核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综合能力。

案例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珍惜水资源》在这节课中,学生认知了淡水资源与咸水资源的区别, 以及水资源污染现状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然而,单凭这些还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所以笔者在设计作业期间, 摆脱了教材与课堂的束缚,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通过实地考察和探究,更近距离地了解水资源缺失及污染带来的危害,以及该如何保护水资源,以此让科学学习与生活相交集,具体如下。

1.利用互联网引擎、图书等媒介,查找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在水资源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在统计的基础上设计表格。

2.以生活中的某个区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当地人民是否具备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3.结合两次调查,尝试设计出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方案。

不难发现,该作业没有拘泥于教材和课堂内容,而是给予了学生更广阔的探究空间。 在此背景下,学生不但能及时了解当前我国在节约用水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方案,间接加深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了解。 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节约用水的迫在眉睫形成更深刻的共情。 这样他们在设计水资源保护方案时,就能更认真地对待,从而让有效实践真实发生。当然,在水资源保护方案推行一段时间后,还要及时反馈其效果。 如有的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以生活小区作为调查区域,了解了小区内居民在节约用水方面的现状。 而后又设计了宣传海报,以图文的形式宣传节约用水,最后再通过反馈了解海报宣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案例二: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下《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该单元课中, 学生了解了如何培育凤仙花种子,以及在培育期间所要注重的各项问题。 不过为了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知体会,笔者在设计作业时摆脱了单元课的束缚,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 由此,让他们在开放式的实践体验中,更全面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1.选择一种鲜花的种子进行培育,并做好记录工作,比如每天拍一张种子的变化生长情况。

2.观察种子在生长期间出现的问题,并通过询问家长、教师,或是身边的亲朋好友,寻找解决的方法。

  1. 总结种植过程,并结合凤仙花种子的培育方式。
  2. 展开对比,以此进一步总结植物的生长变化特征。总之,隔岸观火远不如身临其境的真实。 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按教材中提供的步骤培育凤仙花种子,不但会让学生形成定式思维,且不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提升。相反,在另辟蹊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其他种子的培育和凤仙花种子的培育方法进行对比。这样不但能拓展学生的实践体会,更能丰富他们的实践经 验,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

因此,要把生活当作跳板,跳出教科书的框框,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生活中的科学探索。长期来看,不仅可以改变目前学生对科学的态度,还可以增进他们对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但是,鉴于小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设计以生活为中心的扩展类作业时,老师们也要做好相应的干预工作,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采用家校合作的政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达到最优。

结语

总之,重视实践型科学作业的开发,促进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把握,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为他们今后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要看到,小学生的能力与经验都是有限的,所以老师们不能放任不管,而应该做好引导的工作,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科学思维型概念教学模式建构及应用[J].中国科技教育,2021(9).